分享

所谓成功人士,也只是进了城的阿Q而已

 新用户2356fYUI 2022-07-24 发布于浙江

所谓成功人士,也只是进了城的阿Q而已

/蔡朝阳

这个标题,有点侮辱阿Q了。阿Q何辜?

事情是这样的。这几天,一篇去年的旧文又火了起来。来自真实故事计划,标题叫做:一位上海考生家长自述:这12年我们受够了!

看完,挺唏嘘的。想起我常说的一句话:你现在流的泪,就是当年脑子里进的水。

单纯从这个父亲的描述来看,他做错了很多事。并且一点自我反思也没有,把责任一股脑推给了孩子。这很悲哀。但也很难怪他,因为谁都是被自己的过去所塑造的。他既然没有能力去反思自己,自也无法看到自己,更看不到孩子。而归罪于他人,则是他近乎唯一的自我解脱之道。

但我还是被文章里表现的那种不知所谓的“优越感”看笑了。就像未庄的阿Q,也充满了类似的优越感。

作者说:“我出身农村,9岁父亲病故,从小学当班长一直到大学当学生会主席,后来作为上海特殊人才引进来到上海发展。接着公派出国,回国后自己创立公司,公司鼎盛时期,员工有600多人。”

好吧,您还是挺“成功”的。

但我觉得这个秀“成功”的事情,其实挺好笑。里面有一种对常识的无知。就是,你是你,孩子是孩子。这不是明摆着的吗?爹妈的“成功”不代表孩子一定会成功。所以才需要“爱你所爱,如其所是”对不对?

以及,育儿这件事,跟你是不是农村出身,是不是985毕业,还真没什么关系。我们看很多无知无识的古代女性,都能做好妈妈。而现代985的,双博士家庭,也难免鸡飞狗跳。这样的案例所在多有。这个本来就不是一定有正向关联的。

因为育儿首先是本能,是从你心底最深处的情绪和知觉出发的,有被基因决定的部分,也有人身上最原始的那部分心理情绪的影响。所以作为现代理性人,一则要认识这个东西,一则也要超越这个东西。更重要的就是自我超越的部分。如果不能反思自我,并获得成长,只停留在本能上,那跟我们看的纪录片,非洲草原上的母狮子养小狮子,区别不大,甚至还比不上母狮子——毕竟“虎毒不食子”啊。

文章最莫名其妙的地方在这里,第二部分,“到了初中二年级,儿子已经14岁,明显感觉到他与我们距离越来越远”。

这个地方家长的处理,让我觉得真是无语。我们知道,其实,本来孩子好好的,但若突然学习上出了问题,那八成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而且你感受到距离越来越远了,那就去找到根源,对症下药是不是?

也就是说,这里,你需要做的是寻求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比如周末时光的亲子相处,比如找机会好好听听孩子的心声,之类的。好了,这位爸爸,又找理由,找替罪羊。这次是电子产品。

“初中三年,我摔了3部手机,2iPad,砸坏了一台电视机。手机、iPad是买了砸,砸了买……”

这种“砸了买,买了砸”的做法,很明显智商不在线。就是说,作为一个现代理性人,他根本不能管理和掌控自己的情绪,他活在最原始的情绪冲动之上。我们据此可以想见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就是说,这是个喜怒无常的暴君,孩子作为唯一的臣民,他无法反抗,不能反抗,只能选择自暴自弃。对啊,这是一种自我攻击。

还有,在整个叙述中,母亲一直是缺位的。母亲又做了什么呢?我想没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关键是,在这个家庭里,估计她也得臣服在这个暴君的“淫威”之下。

也不是没有寻求过帮助。“我们买了很多关于和孩子沟通的书籍,比如《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方法》等等,甚至咨询过心理咨询师”。

可是,你看,他说,“我们的基本都读完了,给儿子的一本都没读,像刚买时一样新。”

你看,他仍是在指责孩子。但是,他声称自己看完了,但真的看进去了吗?如果真的看进去他以上所举的任何一本书,都不会再这么责怪孩子。也许会为自己之前做错的事情汗流浃背,甚至痛哭流涕吧。

但是,没有,书,我信他翻完了,但是对他的帮助呢?没有。因为这是一个“成功人士”,他自信,到了油盐不进的程度。并且,这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儿子必须复制。

所以有的时候,我真以为,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所谓“成功”,真的是一种诅咒。要是这个“成功人士”没有自我反思的话。这个文章里的这个可爱、聪明、机灵的孩子,活生生给爹做坏了,而爹还不自知,还要责怪这个娃。

前几天做了一个视频直播,里面说到现代的城市文明,现代的家庭生活里,最重要的三个原则,一个是爱、一个是信任,一个是自由。

这个爹也不是不爱,而是爱不得法,仍是用他小镇做题家的思维路径依赖,来爱他的孩子。就是说,现在社会,评价标尺已经很丰富很多元了,不要再只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你不能突破这个思维的瓶颈,即便你住的再是CBD,也无非是未庄的现代版。

信任呢,这个爹是没有的。你看对电子产品买了砸、砸了买的态度就是了。为什么不信任孩子?估计,他自己的成长中,也是不被信任的。

第三点,自由。关于自由,其背后是父母的全部接纳。你看,这个爸爸,既然不接纳孩子,孩子自然也没有自己的自由选择权。所谓“温和而坚定,自由不放纵”,从何谈起。

我们都已经看到问题了,但是这位爸爸还是振振有词。可怜的孩子啊,他们只是需要被看见而已。狄鹏老师的学生也读了这篇文章,给很多点评,在这里:《对那位喊“这12年我们受够了!的父亲,孩子们有话说》,讲的可真好。

我也把这个文发给了菜虫同学看。菜虫说,你看,不是还考上一本了吗?结果还是挺好的呀。菜虫这个回答里,有一种特别可贵的东西,叫做接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