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的包裹里,是绿色的莲蓬,它在花开的季节里,不动声色。潜滋暗长。花瓣在风中渐渐凋落的时候,莲蓬就露出了圆圆的脸。莲蓬里层层包裹的,是一颗颗莲果,莲果里,又紧紧地包裹着莲心。去掉青衣,轻轻剥出一枚莲心,细细品尝,舌尖留下的是带汁的苦。谁能知道,莲蓬里层层包裹、密密保护的,原来就是一颗苦心。而人间的苦心,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到?其根茎,是雪白的莲藕,多孔的莲藕,甜,而且脆。藕断丝连,基因的因袭让荷花也有了更多的缠绵。其果实,为青涩的莲子,莲子生成于莲蓬,或称莲房,而新鲜莲子剥去皮后,细细的一茎莲心,初品,是苦苦的滋味。所以丁鹤年说:“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心甜。”其实,莲心的苦大有深意,惟有诗人能够会意。贺铸的感受是:“红衣脱尽芳心苦。”金农画莲房,题诗道:“红衣落尽碧池雨,房中抱子侬心苦,郎不来兮共谁语?”按照画家的释义,莲心之苦,是恋爱中的少女相思之苦。一场暴雨过后,我走过荷池,满塘的绿叶如云,独有一枝红莲如炬。是怎样的一枝红莲哦:将开未开,欲语不语,似红未红,待香未香……在这雨后的池塘,寂然而漠然的纷扰中,独有这一枝红莲,像一枝刚刚点火、似燃而未燃的火炬,猝然燃起了满池的寂寞。那些墨绿的叶子,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叶子,纷纷抖落沉重的积水,鼓起叶的掌声。何必再去回忆风雨中的往事?人生不也如同一场雨吗?没有预报的、突如其来的、御风携电的雨,你也曾经淋湿其间,承忍雨水的暴虐和寒凉,那些无奈和无助,并且心怀幻想而泪流满面。可是,看那株红荷,当雨水袭来的时候,它以脆弱的花瓣来承接,以瘦挺的茎杆来支撑,默默无语。雨过天晴的时候,它把留存的雨滴捧成晶莹的露珠,绽放无邪的笑靥,粲然独立,一如往昔。一枝经雨的红荷,隐含着怎样的人生哲学,又有怎样完美的内心世界!我看见一片莲花的花瓣,悠悠飘入水中,它从上面朝下落,接触水面的时候,如同一条小船静泊在那里,一条没有缆绳的船,漂在没有航标的水面上。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绽放的快乐,而此时面对生命的消逝,它却是如此的平静,走得如此的飘逸,如此的洒脱。荷花,应该是彻悟生命的智者。而在它最后的时刻,还以船的形象,引渡凡尘的众生,远离喧嚣,远离争斗,到理想中的彼岸,找到安妥灵魂的乐土。--这是西晋陆云《芙蓉诗》的荷珠,晶莹剔透的露珠,从西晋的荷叶上,一直滚到唐代,引来了无数的墨迹诗影。你听:“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这是诗圣李白在拂髯叹谓;“荷心有露似莲珠,不是真圆亦摇荡。”这是温庭筠在吟诵他的《莲蒲谣》;“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这是白居易在诘问。诗人,你用莲珠之飘摇难聚比喻人世的离多聚少,君可见:荷珠著荷叶而不滞留,荷叶聚荷珠而不濡湿,此种物象,如同入世而又出世,飘摇随意、通达透脱之人生,此中玄机,谁来参透?寻荷,其实无须下江南,只要泛起心的小船,在精神的春水里,一样可以“误入藕花深处”。春天寻荷,寻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惊喜,寻的是粉颊含羞迎风摇曳的娇羞;夏天寻荷,寻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与绮丽;秋天寻荷,寻的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伤逝情怀;冬天呢?当萧瑟取代了绚烂,寒冰凝结了春池,谁还寻得到荷塘深处,一种愿望在蛰伏中悄悄丰腴?寻荷的过程如同生命的轮回,远去了春的萌动,夏的热烈,还有秋的深沉,冬的厚重。花开花落都是荷的浅吟低唱,一枯一荣全是生命的来来往往。草长莺飞的早春,喜欢看田园里的鸟雀飞,这个时候的荷塘,荷花才露尖尖角,诗中的蜻蜓也还没有立上头。正是酝酿春意的阶段,荷叶性急地舒展开了绿罗裙,临风照水的荷花更是不胜娇羞,花瓣含苞,心事半掩,好一派春情荡漾。期待一场雨,一场没有预报的雨,像墨滴进水里,整个荷塘愈发生动鲜活起来,荷叶把雨水捧成荷珠,鱼儿咬出春水微澜,而莲蓬的思想也正悄悄丰腴,它们藏匿在花萼之中,像隐于市井的一种人生。 荷塘雅致清远图 (局部欣赏) 荷塘雅致清远图 (局部欣赏)是春天的某个早晨,急匆匆驱车赶往机场的路上,偶遇一池闲荷。说它是闲荷,是因为没有人来侍奉它,就那么野生在路边不远的一个小水洼里,而它却独享闲趣,一派悠然。一枝枝紫红色荷花箭,正试探着探出头来,似一个孩童抬起粉嫩的小脸,仰望着新奇的世界。还有一红一白两枝荷花,在风中摇曳嬉戏,卿卿我我,如同一对热恋的情人。层叠的叶子上面,是晶莹的露珠,跳动着,宛如一个个快乐的音符……顷刻,我沉浸在荷花造就的清雅的氛围中,内心与荷似乎有了某种感应,似乎自己也脱离了尘寰,如同一朵荷花扶摇水上,体验到一种久违的昂扬 。我还是要继续我匆匆的旅程,然而,一路上,我带上了荷花的芬芳。清塘如镜,谁的倒影被风儿揉皱?谁擎一枝素葩,阳光下暗结莲心?荷叶何田田?只为映衬那朵朵慈莲。顾影,无须自怜--江南六月天,碧绿的荷叶,接地连天,在和风的吹拂下,恣情卷舒;一枝红莲,在绿叶的簇拥里粲然初绽,不胜娇羞的姿容,与摇船采莲的少女宛然。唱的是古老的《采莲曲》吧?从粼粼水面上传来的歌声旖旎缠绵,莲歌也是一种恋歌,如同荷叶烘托荷花的笑靥,少年的船桨,也搅乱了采莲姑娘的心田。“乱碧风初卷,新红露半含。”诗中吟咏,是花,还是人?多么畅意的荷塘,凡世的浮尘洗去,雨声如同梵乐,在水面上敲打出音符一样的水珠。绿叶托起半池花影,是佛教里莲花的影子,圣洁的雨露,直抵心灵。看啊,我们的荷塘,被一支支莲花的开放所鼓舞,莲叶接天,水草蓬勃,连远处的山也投下绰约的轮廓,以巍峨的影像做荷塘柔美的衬托。荷塘的四周,是想象中的庄稼地,一些种子正在发芽,一些思想正在灌浆…… 荷塘如画里 秋月望晴空 (局部欣赏 ) 荷塘如画里 秋月望晴空 (局部欣赏 ) 荷塘如画里 秋月望晴空 (局部欣赏 ) 荷塘如画里 秋月望晴空 (局部欣赏 ) 荷塘如画里 秋月望晴空 (局部欣赏 ) 荷塘如画里 秋月望晴空 (局部欣赏 ) 荷塘如画里 秋月望晴空 (局部欣赏 )风行水上,依稀飘来的,是藕花的香气,还是岁月的叹息?一朵莲花,开放在那渺远的、寂寥的、深邃的世界里,闪烁不定,如影绰绰,如同寒塘里一只大雁的影子,忽然划过,痕迹查无,似乎空无一物,又似乎处处皆是;又如同空谷幽兰,兀自散发出淡淡幽香,似淡如浓,似有还无,神秘而不可把握。画 者 
莫晓松 1964年生于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室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