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9年,三名女护士兵被日军围困,机智和勇敢救了她们与君说史2022-07-22 14:25河南

 步步清莲书屋 2022-07-24 发布于辽宁

1939年,三名女护士兵被日军围困,机智和勇敢救了她们

与君说史

2022-07-22 14:25河南

已关注

日本兵的尖刀狠狠地刺了下去,插在隆起的木柴堆上,他还没有停,在整个昏暗的房间里四处打量,手中的尖刀不知沾染过多少我族同胞的鲜血,此时在屋子里闪着寒意。

他目光未至之处,灶台的一角蹲着三名女红军战士,其中一名女战士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另一个女战士挡在她们的前面,紧紧地握住手中的枪,盯着日本兵的动向,准备随时冲出来跟日本兵同归于尽,外面还有一群日本兵,一旦被发现她们必死无疑,只是可怜了这个孩子,尚且年幼。怀中的婴儿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盯着她,他似乎也本能地察觉到了外面的危险,不哭不闹的。眼瞧着进来的那个日本兵越来越近,女战士紧张得手心出汗,也许今天,她们将在此光荣牺牲,但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

这不是电视剧情节,是真实的,曾发生在我国抗战史上的故事。幸而女战士是逃出生天,那她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讲一讲抗日故事

抗战历程中,革命同志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我国的开国中将张潘将军的妻子彭克,就是一名优秀的新四军女战士。

抗战时期,战场凶险、敌人残暴,红军女战士的处境更是艰难,在彭克同志的往事回忆录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时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1939年,新四军在扬中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新老州地区位处江都与镇江交界处,无论是对日军还是我军,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谁占领了这个地方,就能掌控此处的水运,能给军队的物资运输带来很大方便。

日军在得到上级指令后,开始发起了对新老州地区的大规模扫荡行动,几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和我军多次交战,为了这条水运,我军和敌军两方都伤亡惨重,但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我军作战计划失策,惨遭日军围攻,为了减少我军伤亡,新四军决定组织部队,暂时从新老州地区撤退。

但是队伍中有许多在战斗中受了重伤的战士,他们的伤势虽然得到了一定治疗,但身体尚未恢复,如果强行跟上新四军的行军速度一起撤退,他们的伤势很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住长时间的奔波,再次恶化。于是上级决定,安排医疗队的女护士彭克、史凌、李亚云三人,和伤员们一起,在大部队之后慢慢撤退,新四军大部队先行。

谁料走漏了风声,让日军得到了新四军撤退的消息,日军立刻开始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对新四军在扬中的根据地进行扫荡式搜捕。此时的新四军大部队已经安全撤退,可是三名女护士和几名伤员们还没来得及撤离,就彻底陷入了危险之中。

这时候,乡镇里的老百姓们给他们提供了帮助,共产党一直深得民心,日本军是入侵我国的外贼,造成生灵涂炭的罪魁祸首,即便冒着被杀的风险,人民群众依旧毫不退缩的站到了共产党的队伍中。

为了帮助伤员和护士们隐藏,乡亲们将伤员们分散,带回了各自家中藏起来。三名女护士也在他们的帮助下,伪装成了当地农民。她们脱下身上的军装,患上了寻常的布衣,在脸上抹了层烟灰,躲进了一户百姓家中。

日军将整个新四军根据地搜了个遍也没发现人后,料定新四军一定潜伏在百姓家中,再次扩大了扫荡面积,离护士们的藏身之处也越来越近。眼看日军临近,镇上的百姓纷纷拖家带口的逃离,彭克三人的藏身之处也不再安全,她们混入百姓之中,加入了逃亡的队伍。

狡猾的日本兵

在逃亡过程中,彭克三人遇到了新老州地区游击队司令的妹妹,三人跟这位姑娘表明身份后,姑娘带着她们来到了自家的住所,为了更好地开展游击工作,司令的家很是偏远,日军的搜索根本就殃及不到这里,所以躲在这里,比跟着百姓逃亡要安全很多。

于是彭克三人便躲进房子上面堆放杂物的阁楼里,这个阁楼只半人高,她们只能蹲着或蜷在一处,逼促的空间让人喘不过气起来,身子轻轻一动便会扬起一片尘灰,她们整整在那上面待了三天。

楼下突然有些窸窸窣窣的动静,彭克作为三人中最年长的一位,此时已成了主心骨,她轻轻的爬到阁楼的入口,往下看了一眼,发现是有人搬来了梯子,司令妹妹站在下面喊她们,央她们快些下来吧,日军已经撤退了,大家都安全了。

彭克等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告别了司令妹妹。她们从司令家出来,立刻往河边赶去,司令妹妹说,乡亲们大都聚在河边,伤员们应该也在那里,组织给她们安排的任务就是照料好这些伤员,于是她们一刻不敢耽搁,匆匆忙忙来到了河边。

日军撤退,镇上的百姓劫后余生,纷纷在河边钓起了鱼来,彭克三人也准备带着伤员们离开,去追赶大部队。可没成想,狡猾的日军使了招欲擒故纵,很快又再次折返回来,河边的百姓大老远看见去而复返的日军,一边逃一边喊,“小日本又杀回来啦!”

河边钓鱼的百姓们四散而逃,逃跑途中也不忘带上自家负责的红军伤员,彭克几人也暴露在了即将上岸的日军面前。光秃秃的河滩避无可避,她们只好往来处跑,躲进了一间茅草屋内,此时天色已暗,屋内无灯,她们还以为此间茅草屋是间弃房,没成想,她们寻找躲藏之地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个东西,随之便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

这里还有个孩子?!彭克又惊又怕,连忙从摇篮里将孩子抱了出来,抱在怀里轻轻晃动,孩子才渐渐止住了哭声。这孩子的父母不知如今身在何处,日军侵袭,想必是因此失散。彭克将不再哭闹的孩子交给一旁的史凌。

屋里陈设简单,没有好的藏身之处,三人一起躲在了灶台后面,彭克让李亚云和抱着孩子的史凌躲在她的身后,危急时刻,兴许能为这孩子争得一线生机。三人中年纪最小的李亚云实在害怕,控制不住地乱动,只要她一动,必然发出声响,如果此时有日军进来搜查,她们三人就已经暴露了。

彭克明白她的恐惧,但无论有多害怕,都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同志的牺牲,于是她低声道:“亚云同志,你要镇定,控制住自己,如果被鬼子发现了,我们谁都没法儿活。”,在她的叮嘱后,李亚云渐渐稳住了自己的情绪,而日军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这里。

危险来临的那一夜

一束手电筒的光从窗户照到了屋子里,三人瞬间屏住了呼吸,拿着手电筒的日本兵随便往屋子里照了几下,没发现有人就离开了。彭克几人藏在灶台后面,刚好挡住了手电筒的光线。可还没等她们庆幸没被发现,又来了一堆日军,而这对日军显然比上一队严谨,他们进到了屋子里面,拿着刺刀到处乱戳,很快就要来到她们面前。

彭克握着手中只剩几发子弹的枪,做好了殊死一搏的准备,抱着孩子的史凌紧张之余,突然想起了怀中的孩子也是个不稳定因素,一旦他哭闹起来,她们的藏身之地也会彻底暴露。她低头一看,却发现怀中的孩子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

搜查的日本兵更近了,她们能否躲过这一劫?三人心中也有这样一个问号,也许幸运女神对这三名可爱的红军战士也多有眷顾,搜查的日军突然停住了脚步,认为屋里没有藏人,相继撤离了屋子。

日本兵的离开并不代表危险的消失,这间茅草屋的位置似乎在日军部队的搜寻圈边上,时不时都能听见外面有日本士兵经过的声音。孩子也慢慢转醒,睁开眼睛盯着抱着他的史凌。之后经过的日军也有进来检查的,彭克几人紧紧地贴着灶台边上,这里似乎是日军视线的盲区,先后进来的几波日本兵都没有发现她们。

一个落单的日本兵莽撞地闯了进来,他和先前的几波日本兵一样,拿着手里的尖刀在屋里四处转悠,凡是有可能藏人的地方他都要拿尖刀刺几下,床上的那团老棉花被子被他捅破了好几个窟窿,露出了里面的棉絮。他似乎觉察到了灶台处的不对劲,拿出尖刀狠狠地刺了过去,直直从彭克面前穿过,就差一点,彭克可能就要死在日本兵的尖刀之下了。

等他扬起刺刀又要刺下时,彭克也扬起了手中的枪,这一枪将他打死,必定会把周围的日本兵引过来,但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彭克心想,不如多拉几个日本兵陪葬。

正当彭克准备按下手枪的扳机时,外面突然传来其他日本兵的声音,也许是在叫屋子里的这个日本兵,又或许是这支小队发生了其他情况,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后,日本兵赶紧收起手中的刺头,跑步离开了小屋。

就差一点,彭克越想越后怕,再一次虎口脱险的三人紧紧抱在了一团。这一夜,大抵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夜,她们一刻都不敢放松,怀里的孩子睡了醒,醒了又睡,也不曾发出过其他声音,他似乎明白她们的无助,不再添上麻烦。

一夜之后,一无所获的日军再次撤离,三名女护士抱着孩子,互相搀扶着离开了这间茅草屋。死里逃生后,她们将孩子交给了当地的游击队,拜托他们帮忙找到孩子的父母,若其父母已经不幸离世,希望游击队能照顾这个孩子。

在游击队的帮助下,三名女护士召集到了所有的伤员,撤离了新老州,成功和大部队汇合。

结语:

彭克、史凌、李亚云三位女同志在和组织汇合后,继续投身革命,她们没有接受过军事化教育,但仍旧能用自己的能力拯救许多性命垂危的战士,她们的果敢和勇气不输队伍中的任何一个战士,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冲锋陷阵。

“巾帼不让须眉”,敌人的尖刀吓不退她们,残酷的战火无法让她们畏惧,后方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奔波的她们是人民的女英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是所有革命战士不变的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