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讯】庆阳市新时期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座谈纪略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在2005年中央六部委出版的“百名农民百部文学丛书”出版中,我市农民作家汪忖芝、索新存、王博艺均有著作出版,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庆阳市作家协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十多年后,为了给处在极速变化的乡村的农民作家的创作再加油,再鼓劲。

2017年4月8日至9日,在春满董志塬,花开黄土地的充满创造性的萌动的季节,市作协副主席王天宁在和盛镇索新存家主持举办了新时期农村题材文艺创作交流座谈会,探讨了庆阳农村乡土题材文艺创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等问题。
参加这次座谈的有庆阳市作协副主席、《董志塬》文艺期刊主编王天宁、农民作家王博艺、索新存,农民诗人高自刚、蒙三忠,诗人石枫恋,作家刘自主,画家魏琳琳、曹达理、王志峰,书法家李高、马建武,导演赵元勃等。参加座谈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受,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现摘录部分与会人员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供大家交流学习。

王博艺(镇原县农民作家):庆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儒家文化、草原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多元并存的地方文化,鲜明而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元素为庆阳的作家诗人讲好庆阳自己的故事提供了思想源泉。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写作已经没有更多的可挖掘的东西了,农村题创作上要突破传统观念和写作方式,可以大胆借鉴莫言的手法,用荒诞和魔幻表现形式写出我们自己的新民间故事。

蒙三忠(宁县农民诗人):文学的超越应从理性开始,从理性和人格魅力开始。农村题材的文字作品多写一些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朴实的东西。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是我们学习和借鉴榜样。
索新存(宁县农民 作家):在人物描写中文字作品语言要生动活泼,表现手法要灵活多样。在我们对英雄人物和长辈的描写中大多都存在一味地歌颂和赞美丢失了人物的真实性,人物写作中要一改赞歌式的写作,通过语言文字突出人的本性和人物个体的鲜明特征。

高自刚(宁县农民诗人):文学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心灵的独白。诗歌是一种心灵的坦荡和直白表达,没有好的心灵、好的心意是写不出好的作品的。

曹达理(画家):小说是用文字通过对普通平凡的故事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更符合人类发展规律。虽然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是神圣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神圣的。

李高(书画家):一部好的作品读起来令人振奋,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杀伤力。

魏琳琳(画家):我对所有艺术都很敬重,作家诗人用文字,我们用画笔,都是在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心灵的敬重和神圣。

石枫恋(诗人):写作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作者要有深刻和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用自己的感觉和认识打动读者,把事物更多更大的一面呈现给读者。写作最难突破的是写作过程中的恍惚和迷茫。

刘自主(作家):最是真实最能反应生活的作品最有生命力,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是作者对事物的苦苦探索。文化散文的写作更是对文化的苦苦追寻,也是文化在继承创新中苦苦挣扎的过程。在农村题材写作中《白鹿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王天宁(作家、诗人):文学是一种精神救赎,每一种艺术创作都是一种自我救赎的精神表达,例如打工文学是一种自我照亮,自我发光一种救赎,是从农耕文明向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庆阳的独特文化底蕴,有许多农村的乡土的题材值得我们探索和写作的,特别是一些民俗的东西,民俗是神话的延伸和继续。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即将消失的农耕文化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和细节需要我们记录和传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农村乡土题材写作的重任。
座谈会期间,与会人员在和盛镇放马山一带和长庆桥镇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采风活动。

(刘自主根据座谈记录整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