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贾录会 | 沉浸在故乡情感中的深情叙述 ---- 品读散文集《纸上的村庄》随感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贾录会,男,汉族,70后,笔名:贾惠,甘肃镇原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建筑公司粉刷工。平常喜欢读书看报,有时也提起笨拙的笔,写下心灵的感悟,有作品散见《工人日报》《散文诗》《甘肃日报》《芳草》《中国诗选刊》《陕西诗词》《甘肃诗词》《诗词》《崆峒》《贵州文学》等文学报刊。对于写作,只能说是一种爱好,是心灵的一种释放,还是新手里的新手,著有诗集《高处风景低处诗》。陇东诗群“十佳打工诗人”荣誉获得者。

沉浸在故乡情感中的深情叙述

 ----品读散文集《纸上的村庄》随感

贾录会

文友高自刚寄了我一本庆阳市作协主席付兴奎老师新出版的散文集《纸上的村庄》,翻阅中感觉虽然岁月远去,乡村的背影也渐行渐远,但《纸上的村庄》这部集子却保存了生活的印迹,保存了记忆,也帮我们找回了家园的路标和农耕生活的符号。如《散装的端午》《油灯下的棉衣》等,读着这些有生活场景,有生活经历,有成长烦恼与收获,有生活体验与情感升华的美文,不由复苏了我对乡村生活的记忆,多想停下奔跑的脚步,回到如烟似梦的故乡。
付老师长期坚守在庆阳的文学高地上,用青春作墨,豪情为笔,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章,以对社会负有的责任感,对生活底层的关注、关怀以及对生命意识的悲悯救赎,义无反顾地立身于时代的前沿,以谈定坦然的人生姿态,打捞记忆,回望生活,温暖岁月。
付老师是很早步入陇东文坛且长期坚守在庆阳文坛的领军人物。他为人谦和正直而不乏率真,他像一位赤足裸背在风雨中上下奔跑,为苍生守护河床的人。他像背着太阳来回穿越,为心灵搭建金房子的人。每次读他的作品,都有一种快感,有一种被撕裂后滴滴见血的快感,有大喊一声便可引发雪崩的快感!如《纸上的村庄》篇章里“......在故乡的田野上,有很多看上去朴素简单的行为,实质上隐含着很深的艺术原理,一如这老哇的吘吽声和插在田里的稻草人,其实就是一种摹声和摹形的艺术”。叙事上寥寥几笔,就把乡村曾经的熟悉跃然纸上,意象丰满诗意盎然。他的记述毫无遮掩,甚至在我看来一些属于隐私的事件,他都原原本本地留在了字里行间。这种气度,这种坦白的确是文化人一生追求的目标。
文集中的篇章以短见长,付老师跳过了散文创作中行文而意象外露的尴尬,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上,调动起生活的积累和艺术才干,进行丰富的联想和创造性的想象,把抽象的意念、理性和情绪变成具象,把平面的物象变成立体化,转换成带有动感诗性的语言。想象生动,而且可感可触。优秀的散文就是需要字字有力,句句千金,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有一颗年轻的诗心,更要有语言长期的积累,沉淀和把握。作为坚守在贫瘠乡村的耕耘者,陇东文坛的领军人物,付兴奎老师做到了!

付老师的《纸上的村庄》内藏有陈年老酒的味道,需慢慢品味。一赏二析为喜,三读四品为酣,最后自然就筛酒如斗、如痴如醉了。没有如痴如醉的专注,感受不到村庄的兴衰变迁,和改革开放后的大彻大悟。他的文章,既无陌生感,更无豪言壮语,却乡土韵味更浓,想象的空间更大。他用平常语写文,充分保留语言的自然美感;他用散文的节奏感和词语间的张力展开意象,使散文语言自然流畅,意象完整饱满,行文浑然一体,无刀功斧痕。如《面肚子》里“打碾结束,金子般的新麦终于分到了自己家的粮囤里。本以为这下可以放开肚子吃了,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今天有不一定明天有,现在有不一定将来有,庄稼汉的日子要细水长流,白馍细面要悠着吃才成。

如此细腻而伤感的意境,给了读者一个难以道明的心灵共鸣!作者用平和、淡定的方式在开篇的章节里表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人的心全都让钱给拽住了。先是种花种草,后来种药材栽树苗,再后修果园、建猪舍,再后来盖商品房出租。临街和不临街的人都盖起了门面房,几乎所有的人都等着收房租。收不到房租的,索性扔下土地和房子,跑到城市里去打工”。读到这里,就会感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变了模样,村舍田园,焕然一新,昔日的田园物象,几乎消失殆尽。但消失的虽然是斑驳的绿,割不断的却还有游子心中的万千乡愁啊!

大家都知道散文是一种藏不住人的写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散文要求真实,而真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就是袒露自己。一个人是否勇于袒露自己,或者说有无袒露自己的能力,在散文写作中能得到充分验证。在袒露自己的同时,散文是万万不能少了激情。否则,散文就会显得老态龙钟。付老师散文里的景物都带着情感和思想,自然的融入深度的思考,让一切都不动声色地完成,如《散装的端午》《农历》等。当阅读者碰到有真性情的作家,或有温度的文章,常常会觉得自己并非在阅读,而是在审视写作者本人。开篇《纸上的村庄》里的章节就是注重真性情的例证。

付老师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干净、淡定、坦然的时代散曲,用美韵味蕴的感染力调动意象而成篇,完成了一次反映社会,关注现实的使命。有感情,接地气,纵极巧思,令人赞叹,也使人感动,真正体现出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

像这样的精彩作品在《纸上的村庄》里比比皆是。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来,付老师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中,十多年来他没把自己的出众才华淹没在机关文山会海之中,而是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使命,笔耕不倦,先后创作出版了好几部作品集,并多次获奖,他的这种精神就值得学习和点赞。付老师是一个非常用心经营自己文字的园丁,走进他的文字园地,我们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文体,而每一种文体都让人留恋不舍。以上就是我断断续续阅读完《纸上的村庄》后的读后感,本人自知绠短汲深,难免有不足之处,尚祈付老师暨文学界诸好友有以教之为谢。

--------------------------------

付兴奎,本土作家,长期致力于陇东乡土散文创作。在《四川文学》《华夏散文》《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雪莲》等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著有《城乡纪事》《吾乡吾土》《流年》《纸上的村庄》散文集多部,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