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村庄】主题征文(十四)| 牛庆国 孙鸿岐 芦苇 雨荷 曹枫林 刘文聪(六人诗选)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怀念村庄】主题征文
(十四)
牛庆国 孙鸿岐 芦苇 雨荷 曹枫林 刘文聪
(六人诗选

牛庆国 | 在老家对面的山冈上(外三首)
    像一只蚂蚁
  我爬上老家对面的山冈
  
  我看见奥蓝的天空下
  一大群和尚在北风里念经
  
  三五户人家 七八棵杏树
  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站在村口的父亲
  他背后的内容 平淡而孤独
  
  头顶上 一片又一片的白云
  多像我当年包扎过伤口的绷带
  
  八月的阳光
  像铁丝 一道道把故乡勒紧

毛驴老了

  
  帮父亲耕了多年地的毛驴 老了
  它的老 是从它前腿跪地
  直到父亲从后面使足了劲
  才把车子拉上坡的那天开始的

  那天 父亲搂着毛驴的瘦腿
  像搂着一个老朋友的胳膊
  父亲说 老了 咱俩都老了
  现在 它或许知道自己不中用了
  水不好好喝 草也不好好吃
  穿了一辈子的破皮袄
  磨光了毛的地方 露出巴掌大的伤疤

  我几次让父亲把它卖掉
  但几次父亲都把它牵了回来
  像早年被老人逼着离婚的两个年轻人
  早上出去晚上又怯怯地回来了

  那天我从屋里出来
  它把干枯的脑袋搭在低矮的圈墙上
  声音颤抖着 向我呼唤了几声
  那么苍凉 忧伤
  父亲说 他知道毛驴想说什么
  
  打 庄
  
  父亲说树大分枝
  于是在老庄前打一个新庄
  再打一个新庄
  直到把四弟分出去
  父亲说让我守老庄吧
  他再也打不动了
  
  父亲20岁开始打庄
  那时他给自己打
  先打一个土围子 再箍上窑
  窑里盘上土炕 娶回我的娘
  
  如今 父亲从老庄出来
  一家家走去 像一个年老的将军
  巡视他的营寨
  但从四弟家出来 就折回了老庄
  70多岁 他只能走这么远了
  
  这些年 他老担心我在外边受苦
  也担心他死了谁守老庄
  他说 他活着一定要来兰州看看
  看看我到底住着怎样一个庄子
  但至今 一只脚在老庄的院子里
  另一只脚却还在半空悬着
  
  有时 我摊开一张地图
  想看看老家的位置
  上边的村子叫内蒙
  下边的村子叫甘肃
  一个叫杏儿岔的小村
  只是一棵大树上的一个小黑点
  
  但从地图上抬起头来
  父亲已是村里最老的一棵老树
  风从他老枝纵横的头顶吹过
  再远 我也能听见他的咳嗽
  
  碾 场
  
  乡村的旧唱机
  麦子铺成的唱片
  土地最硬的时候
  毛驴拉着碌碡的唱针
  咯吱咯吱的声音
  像风吹着一扇半掩的木门
  门里是麦子的家
  门外是种麦子的地
  
  而麦子做的碌碡 头顶的太阳
  也被天空的毛驴拉着
  咯咯吱吱着
  把天空的冰块就要碾碎了
  纷纷冰屑
  今夜的星星和遍地的麦粒
牛庆国,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甘肃日报社主任编辑。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星星》、《飞天》、《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组诗作品。诗集《热爱的方式》入选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长诗《红旗 红旗 红旗》被列为中国作协2005年度重点扶持项目。曾获甘肃省第三、四、五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诗刊社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等奖项。有作品入选数十种权威选本。2008年获首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孙鸿岐 | 盛开的山桃花

最是那一树粉红

点燃了春季

让我的瞳孔

定格仙花粉蕊

是谁构思出

这美妙的

诗情画意

将我的思绪

放飞千里万里

双双白鹭伴谁行

此刻的你

是否也踩着

这莲动漾起的涟漪

与君同醉

孙鸿岐,男,汉族,甘肃环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庆阳市环县作家协会主席,《环江》文学期刊副主编,作品散见于国内文学杂志并入选《中国诗歌精选》《环县志》等书籍,著有诗集《月光流淌的村庄》。

芦苇 | 村庄三叠

之一

我和西苑坐着,夕阳回到了黄昏

一天的时间,一步就可以跨过去

月光还留在早晨,堆在立夏的最深处

有些人的头发比草还茂密,荒芜多年

我们说着话,他们躺在身后的泥土里聆听

捕捉所有关于人世或悲或喜的消息

庄稼,昆虫,河流的痕迹居落在风经过的地方

他们沉默不语,让松树,柏树,杏树们心情

一阵盖过一阵的紧张

没人理会的时候,他们会起身,奔跑,甚至想家

可是躯体腐烂如泥,撑不起他们饱满的欲望

水流过,虫吟过,鸡叫过,都是一种诱惑

青草爬满路面,往事穿着厚重的青苔

他们走得不紧,树根缠住踝骨

回头看看安睡的同伙,不能惊动

闷的时候,侧身说说话,数星星

棺材抬出的那天,他们习惯了昼伏夜出

山头弯曲,是一柄刀刃迟钝的镰刀

许多人还没来得及开口,飘出的话语拦腰割断

土壅到了脖子上,做了一半的梦来不及回味

幸福看着太遥远,谁都抓不住它的影子

天是一块裹尸布,我们把话把留下给他们

他们的心迫不及待了,挤进驰往春深的火车

要么回家,要么去地里,要么外出打工

毕竟是丰收在望,谁好意思睡过头呢

之二

其实,我的身体在这里,西苑,小麦的也在

我们的眼睛,落在池水,桃花,柳树上

没有蝴蝶看热闹,只有蜜蜂跟着起伏

还有几只水蚤,一个身下一个

谁会留意,有生命力的物什意乱情迷呢!

上帝都不怪罪,世间的阴阳交配

美女打电话来,我们说在夹皮沟

也许这块凹地,蝴蝶迷和徐大马棒滚

在柴草堆里隐秘的地方能制造故事

放在哪里都体现乡村秘事,或者是水蚤的专注

生活紊乱得慢条斯理,春风偷笑着

约会另一股春风了

云把柳树压弯,把杨树压弯,桃树压弯

情欲和被情欲,让人默默享受

你会感到空虚的,诅咒眼前水蚤的幸福生活

抽了几根烟,喝了一罐王老吉,读了几篇横店的余秀华

然后去找桃花,桃花羞红了脸

打开门放我们进去,春天摇摇晃晃

好多年没见了,站在面前

满脸都是红晕

之三

呼唤了很久,这黄终于落地,停在油菜花上

满地的花咿咿呀呀,用泥土味的乡音,

拉杂了一亩,或者二亩地的规模

在一缕风,一点阳光,一滴雨露助推下

向四面八方摇旗呐喊

村庄环绕在黄色里,幸福地不知所云

炊烟硬生生打住目光,从怀里掏出一团锦绣

羊群站在麦草垛上,这种情状宠辱不惊了

杏花来过,桃花来过,梨花来过……

春就这样,在幸福里的吆喝声,堵不住走向你的那条路

我醉心那片黄,像黄金一样响亮

这是命里的劫数,你不来谁来

让村庄富裕,让烟云泯灭

叫你一声,两声……一万声,

这样的炫目刚刚开始

这样的盛大演出也才正式开始

芦苇,甘肃灵台人,散文创作多年,著有散文集《行走的芦苇》,有作品发表于《飞天》《散文选刊》(选刊版)《广州文艺》《海外文摘》《雪莲》《甘肃文艺》《山西日报》《宁夏日报》《包头晚报》等报刊杂志,散文集《行走的芦苇》获得“崆峒文艺奖”。

雨荷 | 被决定了的人

中秋

我坐在老屋的月光下收集

——奶奶、父亲、哥哥

我想把他们装进意杨叶的背面
请门前的蝇帘隐藏

可是藏得住么

马头琴吐出一个东晋,用羽调泣诉着梁祝

可我偏偏听成了,送你们上路的

——葬曲
任记忆的枝头挂满了

——枯萎的亲人

姐姐你猜……

厨房里,她突然摆起手来

内里被盐镶嵌过的人都

——害怕敞开

可是姐姐

听错的羽调淋着湿漉漉的死亡之色

已经在我掌心开出

——一朵祭奠的黑菊

亲人们

你们走啦

——走向通往幽蓝幻境的雾中

可是我想,想把脚下的地球旋转成一小队太阳

让你们每人握住一只

让生命再次被晒热

像杯具

又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走来走去

可是  可是

在针尖上舞蹈的孩子和劈开的骨头一样

终究要去接受一个

——古老的 宿命

坐在被月光凝聚成一块银币的大地上

我用哽咽的手指 写下

被决定了的人

——无力 决定 世界。

雨荷,原名张成凤,江苏盐城人,现居淮安。南京某高校创意写作班成员。小说、文学评论,散见于《中华读书报》《文学报》《岭南文学》《淮海晚报》《淮海商报》等。部分短小说、诗歌,发表于江山文学网,中国诗歌网。

 

曹枫林 | 怀念村庄(外三首)

周祖农耕发祥地

有一个古老的村庄

我家好几代人

都生活在这个地方

太爷爷逃荒到这里

开辟农田栽种养

住进古老的窑洞里

冬天暖和夏天凉

爷爷继承父业

建设着陇东粮仓

打倒土豪劣绅

分田分地真忙

人民公社化

深挖洞广积粮

金杂高粱像火把

点燃了整个村庄

实行生产责任制

农村改革开放

退耕还林多栽树

金山银山在望

老家

古老的村庄

古老的窑洞

古老的传说

古老的农耕

祖祖辈辈繁衍

世世代代传承

就在这片黄土地上

演绎着不朽的文明

粮仓变成了果园

荒山变成了树林

走出了窑洞

离开乡土进城

老家是一首歌

悠扬动听

老家是一首诗

韵味无穷

故乡

一条条弯弯的山路

从炕头连到地头

一片片密密的野草

与庄稼拼命争斗

废弃了传统窑洞

跨进大厦高楼

只有遥远的记忆

还在瑟瑟发抖

公鸡啄落了露珠

狗儿唤醒了日头

清晨的一缕缕炊烟

垂钓朝阳依旧

锄头买了废铁

犁头早已生锈

塌了个豁的院墙

再也没人修补

破旧的窑洞里

住进了野鸡野兔

落叶回不到原地

故乡的云又在啼哭

风吹过麦田

一阵西风吹过

落叶纷纷

山下的田野里

麦苗青青

久远的岁月里

嫩绿带着温馨

一种含香的味道

缠绕着不朽的梦

老牛拉着碌碡

在麦苗上转动

冬天的暖肥

盖了厚厚一层

风吹过麦田

掀起夏日风情

柳枝帽下的孩子

捡起颗粒归公

麦浪滚滚来

浮现出父亲的身影

隐隐约约听见

有人呼唤我的乳名

红叶,实名:曹枫林,甘肃省庆阳人。生于农耕文化之乡,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小学高级教师。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文学。业余时间喜欢写诗,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常有作品,在各种报刊和文学网络平台上发表。

刘文聪 | 故乡的小山村 

我为它流下了多少思念的泪水

小小的村庄记载了多少人成的历史

它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巜世外桃源》

美丽而安宁

一条蜿蜓的柏油马路通向远方

满身的坑坑洼洼诉说了它经历的风雨

遍野的青草探出了头吸收着太阳的温暖

轻柔的春风最先摇醒树头的杏花

麦田油菜地一片碧绿

鸟儿欢快的歌声传遍村落

蜜蜂早以落在花朵上勤快地忙碌着

年轻人背负着青春的梦想远走他乡

老人和小孩仍然守着古老的村庄

无人居住的院子成了野猫野狗的乐园

夕阳从山头落下

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融入了人间的真情

那一阵阵饭香传递着未来的希望

我思念的小村庄

它总有换然一新的一天

那里人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刘文聪,笔名,素素,女,生于1980年11月,甘肃庆阳西峰人,自由职业,热爱生活、喜欢文学,文学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刊和文学平台。已出版长篇小说《家事》。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唐  李商隐。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眷恋,村庄是我们永远的根!故乡这块厚重的土地上,长眠着我们的祖辈,流淌过我们父母的汗水,印满了我们童年的足迹;故乡有我们太多太多的欢乐和记忆;泥巴路,土窑洞,大涝池,老槐树,弯弯曲曲的山沟路,甘甘甜甜的山泉水,风吹麦浪,鸟鸣花香,牛牟羊欢,炊烟悠长……,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及乡村振兴、撤镇并村、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实施,故乡已不再是曾经的故乡,传统的村庄已渐渐消失,成为是城市的翻版,留给我们无限留恋和惆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