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村庄】主题征文(十八)| 慕高峰 仙鹤浪人 巩志林 张德茂 柴彩霞 陇青(六人诗选)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怀念村庄】主题征文
(十八)
慕高峰 仙鹤浪人 巩志林 张德茂 柴彩霞 陇青
(六人诗选

慕高峰 | 南川三记

之一:高崖奶奶

关于禁地、泥胎和神的叙事

老人们讳莫如深

高崖奶奶指向群山的食指

此刻,正轻抚落霜的膝头

“白胡子老汉住在山里”

她剔亮的灯芯

藏着村庄的秘辛

之二:金马驹

我至今不能平静

月圆之夜,金马驹饮水的蒲河

砂砾上羽化的五谷和牲畜

几尾逃遁于少年时代的泥鳅

正以某种神谕呢喃

“回来吧!回来吃馍喝汤汤”

之三:山神庙

荒芜之前,蝉鸣和众神齐聚

在渺小的村庄之上

犬呔和钟声一样伟岸

农历四月八,被点化的炊烟

余温缭绕,他们得以讨论收成

把掌心里的山川地理递向神灵

并再次强调一个事实:

“狗是狼他舅,狼是山神的狗”

慕高峰,男,甘肃镇原人,常德诗词学会会员。文字散见《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兰州晚报》、《珠海特区报》、《常德晚报》等。

仙鹤浪人 | 三月

天气依然阴冷

一声闷响绕过桃花的期盼

砸在时间的铁轨上

大地隐痛

蓑草依然,山路弯弯曲曲

这个春天不适合散步

不适合牵手赏花

期待一场雨

来理顺河边石头的纹路

疫情重复的日子

凝滞而古板

仙鹤浪人,原名张红刚,宁县人,爱好摄影,旅游,喜欢在浅浅的流年里倾听风的低吟,在潺潺的小溪边观赏飞鸟的身影。作品见于《北斗》,《九龙》,《崇信文艺》,《荒原诗刊》等期刊及各微信平台。

巩志林 | 任家堡

小村靠山

山下有河

山村故事

美丽动人

梦在这里开始

在灰瓦土墙的旧时光里惊醒

任家堡

因山上的一座堡子而得名

因清末一位任性的秀才而出名

穿越古今

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改革的风涌来

山村传来阵阵笑声

一场秋雨

洗净了刚刚硬化的路

洗去了你走过的痕迹

静守美丽的家园

陪伴你纯净的灵魂

月色褪尽之后

一切都在梦里

立在梦的入口

我随风在村里转悠

如一个游荡的灵魂

仍在夜半捡拾旧梦

思索如何写好家乡

巩志林,甘肃庆阳宁县人,自由职业,文学爱好者!

张德茂 | 怀念村庄

这里的村庄依恋着山风

这里的山风守护着窑洞

这里的窑洞拉直了袅袅炊烟

这里的山峁呼唤着犁铧

这里的犁铧织锦纺缎

拨转着四季轮回

这里的山涧盘旋着陡峭的山路

这里的山路拐了十八个弯

这里十八个弯的尽头

是清澈见底的山泉

这里的山洼草木葳蕤

杏树林里百灵鸟的歌喉

醉倒了草场上成群结队的牛羊

这里的牛羊

总会把光阴使劲地

贴在父老乡亲们的脸上

张德茂,男,汉族,甘肃省环县人。文学作品散见于《读友报》《陇东报》《环江》《原州诗词》《平凡诗界》《作家新视野》等刊物及微信平台。

柴彩霞 | 炊烟

乡间田野

漫漫炊烟

四起的地方是

爱的暖巢

家的味道

也是

心里最温馨安宁

最柔软敞亮的地方

曾经

缭绕的炊烟

随意

不轻不慢

不急不躁

燕子的呢喃低语

百鸟朝凤的热烈

鸡吟犬诵的情语

锅碗瓢盆的暧昧

诱人温润的空气里

弥漫着

垂涎欲滴

极致简约

自然和谐

忽然有一天

那些曾经美好

灵动飘逸的

炊烟袅袅

似一个走丢的孩子

掏空了父母的心

日薄西山

空洞的村庄

干瘪腐朽

冻伤了倾诉

畏惧蜷缩在被爱遗忘的角落

轻叩

守望

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

支离破碎

锈迹斑斑的梦

没有炊烟袅袅

没有妈妈的家

是散落的流年

家乡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

路过孤单

路过思念

揉碎了我的记忆

尘封了我的原生家庭

沉淀了冷暖自知的悲喜

柴彩霞,喜欢享受独处的时光,喜欢和自己对话,在文字和瑜伽里遇见了最美的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限量版的自己,拥抱自己、安静的享受每一个一书一茶温暖幸福的时刻。作品散见于《甘肃农民报》《渭南日报》《星星诗刊》《九龙》《珍珠文学》《晨曦草原》《陇东打工文学》等。

陇青 | 那些逝去的时光

小时候的冬

常常冻伤了耳朵和手指

布鞋脚底和脚跟总是磨破,老是残缺、裂缝

棉袄、棉裤早早漏出了棉絮

像啄木鸟啄过的老树,满目疮痍

唠叨伴随年轻的母爱,补丁多了一层又一层

开水泡馍曾在《平凡的世界》的书页里悄悄撒落

咸韭菜红辣椒馋了李白惹了杜甫

珍藏心里奢侈的名词就是过年吃肉

鞭炮、烟花、压岁钱过一过手瘾

成就了幸福生活的象征

姊妹一起跟随母亲走亲串邻充满无穷回味

外婆家的腊肉,舅妈做的饺子

张大娘的黄酒,李婶的糖油饼

刘婆的荞面灌猪大肠

尝个遍。只等二月的东风

而今天,生活、交通好了

三十回家路上,初一

可能就在离家路上了

姐夫未曾见过小舅子,舅舅未曾见过外甥

侄子未曾见过叔叔,叔叔未曾见过嫂子

衣着堂皇的外表,却掩饰不住母亲额前皱纹和满头白发

岁月摧残的母爱不再是缝缝补补,而是默默地守候

不知道我们在忙些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我还留恋那个冬,那些逝去的时光

佝偻

隔着城市的窗玻璃

陇东的蓝天充满诱惑

黄土村落依旧在高原留守

皮皮不停吠着偷食的老鸡

曾经挂破过裤腿的枣树

和同刻下的名字,一起长大

熟悉的身影,喊着孩子的乳名

一根烧火棍赶着上架的鸡群

土炕灶台燃烧的柴火,灵魂

化作灰烬从烟囱直入云宵

乡愁在铁锅的面条里,碗碗盛起

泪水,刺疼了双眼

一滴落在心头,哽咽

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孤独、惆怅紧紧裹住

城市和农村夹缝里

蜷缩的佝偻

快被遗忘的文明

黄土高原,我的家乡

我想为你写首诗

以报答你的养育

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却

不知道从哪里入笔

写写皑皑积雪

写写金色麦浪

写写干枯土地,冒出

无数的生机

羊肠小道,黄叶遍地的美丽

更不能遗漏。可我

没有路遥老师的文笔

但我对这里,却同他

一样的热爱着

黑暗窑洞学校

简陋木板课桌

曾是通向光明仅有的阶石

托满了父辈眼中无尽希望

精神的羽翼从此开始丰满

多年以后,归来

无论是愉快,还是气馁

杂草横生的土路,像

催残在岁月轮回里

父母额前的皱纹

始终招唤晚归的游子

夕阳下的座座荒山头

更像陷入孤寂沉思

叼着旱烟袋的大爷

谁来谁往,他只藏在心里

一堵堵长蒿残墙

一顶顶废弃窑洞

一座座无人村庄

一处处孤独烟囱

述说着,这,快被遗忘的文明

劈柴

写诗的人

梦想劈柴,喂马

劈柴的人

梦想荷塘月色

我用一下午的时候教会了女儿劈柴

却无法用半生的时间给予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

一盘饺子,一杯浓茶

一堆碎木,一顶泥炉

《大美镇原》,《寻梦庆阳》,《黄土高坡》

休息片刻,继续劈柴……

托马斯.艾略特.陇青:张巍,笔名:陇青。甘肃镇原临泾人,农民。热爱文字,尤其喜欢格律诗词。作品见《中华诗词杂志》、《甘肃诗词》、《齐鲁文学》、《滁州日报》、《时代作家》、《中国格律诗词报》、《湖北诗歌》、《诗天子》、《心苑诗社》、《诗文南苑》、《渌水诗刊》、《长河诗刊》、《竹韵宁甘》、《北方雅韵》、《墨迎常名古韵》、《北方雅韵》、《诗经文学》等网络及纸刊。现为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庆阳市诗词楹联中级班学员。中华慈善诗会联班学员。

(插图为知名书法家昔会强老师作品,喜欢的朋友请联系)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唐  李商隐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眷恋,村庄是我们永远的根!故乡这块厚重的土地上,长眠着我们的祖辈,流淌过我们父母的汗水,印满了我们童年的足迹;故乡有我们太多太多的欢乐和记忆;泥巴路,土窑洞,大涝池,老槐树,弯弯曲曲的山沟路,甘甘甜甜的山泉水,风吹麦浪,鸟鸣花香,牛哞羊欢,炊烟悠长……,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及乡村振兴、撤镇并村、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实施,故乡已不再是曾经的故乡,传统的村庄已渐渐消失,成为是城市的翻版,留给我们无限留恋和惆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