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气壮山河的一首词,豪迈无比,苏轼辛弃疾都赶不上

 新用户99567270 2022-07-24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1936年2月,日军向我泱泱华夏大举进攻,东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华大地张牙舞爪,华北岌岌可危,中华亦是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中国人,每一位炎黄子孙,可谓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应该投入到抗日的救亡行动当中。

所以,在1936年2月,虽然当时正值红军长征期间,但是伟人毛泽东与彭老总还是顾不上一切艰难险阻,准备率领红军东渡黄河,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之中。

2月的陕北,天寒地冻,寒风怒吼,雪花飘飞,千里冰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伟人毛泽东却在袁家沟指挥战斗,亲自部署和指挥红军东渡黄河天险。

文章图片2

在陕北袁家沟的那段时间,雪片如鹅毛般飘飘不断,一连数天,广袤的天地之间,此时白茫茫一片,千山万水,银装素裹。面对无限江山,娇美壮丽,一片飘雪的北国风光,竟是那样的诗意无限,毛泽东的灵感,正如那飘飘不绝的雪花,飘飘而下,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亿万人传诵的《沁园春·雪》词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章图片3

译文如下:

“北国冬日的风光,千里江山,一时之间竟被冰雪封冻,万里雪花,飘飘洒洒,雄壮无比。天地之间,长城内外,只剩下了白茫茫的一片;咆哮着向前奔流的黄河,此时也失去了一泻千里的气势。而那静静的群山,此时更像狂飞漫舞的白色巨蟒一样,蜿蜒于天地之间,那高原上的丘陵,也像无数的蜡像一样奔跑。要想与天公比比谁高。必须要等到天晴之时,那时候阳光洒在无边的皑皑冰雪之上,晶莹剔透,分外妖娆。

大好的万里江山,如此美丽娇艳,如此多姿多彩,引得那无数的英雄,为之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与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文化与文治的方面稍微欠缺一点;而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只知道懂得马背上打天下,治理天下却是存在巨大的问题,使得盛极一时的元朝,如流星一般划过华夏的天空。这些在历史上称得上英雄的人物全都如过眼云烟,而真正的称得上建立中华不世之功的英雄人物,还要看我们今天的无产阶级,劳苦大众。”

文章图片4

一、绝美《沁园春.雪》,美得真的魅力无穷

这一首《沁园春.雪》是伟人最骄傲的文学代表作品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代表作之一,最是脍炙人口,更是伟人的压轴之作。其“沁园春”牌名,始源于初唐,“雪”是这首词的标题。

《沁园春.雪》是一首咏物的词,词的上阕把雪景的绝美景象描写曼妙无比。这样的雪景在旷远的陕北高原上,在长城之巅、在冰冻的黄河之上、在秦晋高原的肩上。这样的雪景应该说是常有的,但是在伟人笔下,它却是空前绝后的,却是气壮山河。它是祖国北方的山河之美,它是祖国壮丽山河之一角,然而仅仅就是这样的山河之一角,却美得撞击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若说词的上阕的雪景精彩无限,绝妙无比,那么词的下阕对历史的评判和抒情则是唤醒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伟人以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开始了豪情万丈的下阕,承上启下,天衣无缝。伟人通过了上下五千年的概括,通过对历史杰出人物的评判,高度概括了英雄的功过是非,批判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千年专制的帝王制度,继而以豪迈的气势,书写了未来社会雄奇壮丽的社会前景。

文章图片5

特别是在词的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中今朝的风流人物是谁?这一句真的是震撼人心,引人联想无穷。但其实在伟人的注解中,他早就已经已给了我们答案,今朝的风流人物人物,不是历史上特定的哪一个皇帝,也不是特定的哪一个英雄,而是指当时为整个社会服务和战斗的无产阶级。

纵观整首词,伟人从北国雪景,写到万里江山;从三皇五帝,写到今朝风流人物;从封建帝制,写到将来大好的社会前景。

笔墨所到之处,无不透露出伟人那豪迈的胸怀,无不传达出伟人那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无不体现出伟人那对为未来社会充满着无限信心和遐想的豪迈气息,让所有中华炎黄子孙都觉得,中国的革命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二、柳亚子初见《沁园春·雪》,当即推为千古绝唱

伟人这首《沁园春·雪》写就了以后,并没有立刻与世人见面,直到九年后的1945年,在经过几番波折之后才得以与世人见面。

文章图片6

1945年8月,伟人飞往重庆,期间与柳亚子相谈甚欢,柳亚子把一首七律《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后改为《赠毛润之老友》)赠与伟人,而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正是那种对彼此之间得意之作的互赠,所以柳亚子也希望得到伟人的回赠。因此,在伟人回访柳亚子的时候,他将这一首《沁园春·雪》赠与了柳亚子。

得到伟人的诗赠,柳亚子自是欣喜万分,并且对毛泽东这首词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他在《沁园春·雪》跋文中这样说:

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可见,柳亚子对伟人的评价有多高,他还希望《新华日报》能够把伟人的《沁园春.雪》安排发表出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沁园春.雪》未能在《新华日报》公开发表。

文章图片7

柳亚子

不过,伟人的《沁园春·雪》虽然没有发表,却是提前引起了轰动,那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新华日报》虽然无法把伟人的作品发表,但是它却刊发了柳亚子先生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和词。没想到,柳亚子的和词发表了以后,当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看到了柳亚子和词的人们,更是渴望看到伟人的原词了。

三、《沁园春·雪》横空出世,轰动全国红到海外

但是,想归想,《沁园春·雪》还是没有机会展现到大众面前。直到1945年10月25日至28日,柳亚子与一个叫尹瘦石的画家举办“柳诗尹画联展”的书画展,柳亚子把伟人赠他的《沁园春·雪》手稿和自己的《沁园春》公开展现了出来,于是便有不少人抄录了《沁园春·雪》的诗稿。

文章图片8

而《沁园春·雪》词中那无与伦比的壮丽与豪迈,那万人难及的气势与雄浑,自然折服了当时所有能够有缘得见的人,而其中便有一个《新民报晚刊 》的编辑叫吴祖光。他见到了《沁园春·雪》之后,不得不叹服伟人那气壮山河的气势,于是在1945年11月,他便将《沁园春·雪》刊登于《新民报晚刊》。

毫无疑问,这样的一首词一经传入大众的视野,势必会造成不小的影响。果然,伟人的《沁园春·雪》在《新民报晚刊》刊发了以后。广大人民群众无不进行追捧和喜爱,一时之间,重庆各大报刊更是争相刊载。紧接着,《沁园春·雪》又在全国的各类报刊上与每一个读者见面。就这样,伟人的《沁园春·雪》爆红了全国。

之后,《沁园春·雪》更是传到了海外华人华侨们的口中,菲律宾的《华侨导报》就转载了伟人的《沁园春·雪》,还对其高度称赞:“无论置诸任何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作之中,也都是第一流的杰作中之杰作也!

文章图片9

事实上,伟人的一阙《沁园春.雪》,不仅展现了伟人令人钦佩的文采、胸襟和气魄。还改变了国民党党内很多人以及国统区内很多人对伟人的看法。最为重要的是,无数的文人墨客、民主人士、新思潮的有识之士以及普通老百姓都能够通过这一首《沁园春·雪》,感受伟人的不一样风采,以及他那过人的文韬武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