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格林书屋 2022-07-24 发布于广西

1949年2月,毛主席在西柏坡接见了一位“重要人物”,此次二人会面,是为了商议关于新中国首都的定都事宜。

毛主席和这位故友寒暄了一阵,便开始和对方商议关于新中国此后定都首都的具体事宜: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其实,对于定都何处,此时的毛主席心中已经有了几个答案,但他还是想从这位老友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以求安心。

“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

此话一出,毛主席心领神会,两人也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而如同大家所熟知的,后来新中国将北平定为了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当时有一些人对毛主席的决定有所疑惑,在问及原因时,毛主席表示,定都北平是多方的意见,而且背后有高人指点,对方权衡过定都北平利害关系,所以自己很放心。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毛主席)

为什么北京成为了最终的首都呢?

那位背后指点江山的高人又是谁,他又为何会做出如此决策?

【毛主席曾属意过哪些地方定都?】

由于抗战胜利过后,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根据当时的综合情况断定,全国胜利终将成为事实,所以考虑此后人民政权国都所在地的问题很有必要。

实际上,在这位“高人”与毛主席商议定都北平的事宜之前,毛主席心中就曾盘点过不少首都的备选地。

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相关电报资料记载,毛主席第一个预想过的定都地点便是哈尔滨。

早在19世纪初,便有大量农民前往哈尔滨,定居此地发展经济,所以哈尔滨在被日军占据前,便已处在较好的发展状态中。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哈尔滨被日军占据)

直到1945年8月,苏联和我军士兵齐心协力,才将哈尔滨解放,由于解放时间较早的缘故,彼时的哈尔滨非常适合让共产党建设经济,而此后中共中央的东北局机关也建立在哈尔滨,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哈尔滨不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我国东北的中心地带。

除此之外,哈尔滨的工业系统完善,发展迅速,在军事方面完全有能力支撑我军与敌人的长期交战。

更重要的是,哈尔滨可以与苏联依傍,考虑到当时的国内与国际情势,在地势上与苏联更加靠拢,对于当时的共产党而言,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从经济和军事两方面而言,哈尔滨都很适合作为当时定都的选择,而毛主席和当时的不少党中央领导人都有这个打算。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哈尔滨”)

只不过,世事无常,由于当时东北的战局出现变化,蒋介石军队与美军沆瀣一气,借助大量兵力向东北发起挑战,如此一来,定都哈尔滨变得不可取,于是这个想法便在后来被搁置了。

除此之外,毛主席也曾考虑将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地作为定都之所。

南京有着金陵城支撑,此地的历史底蕴足以和古时候的“长安”、如今的西安媲美,且水路恒通,随着后续的开发,经济和交通都会逐渐发达。

如果定都在有首都基础的南京的话,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个想法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首先,由于南京的地理位置靠近沿海,而当时的国际局势不容乐观,如果定都南京,很难预料彼时身处台湾的蒋介石会有什么动作,如果遭遇反扑,那我军必然会元气大伤。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蒋介石)

除此之外,还有美军这个隐患,如果蒋介石联合美军,将手伸到南京来,那我党未来的命运将会十分堪忧,所以,出于战略和安全原因,定都南京的想法也被“束之高阁”。

那么,既然哈尔滨和南京都不行的话,定都西安又如何呢?

古时候的西安被称作“长安”,在长安定都的朝代共计有十三朝,其中周、秦、汉、隋、唐等朝代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言而喻。

不过,虽然西安的历史底蕴雄厚,但比起哈尔滨和后来的北平,定都西安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陷:经济和交通。

东北作为我国的工业基地,凭借着工业发展,经济方面并没有很大压力,而西安位处内陆,重视农业,没有工业基础,并不利于当时共产党的发展。

此外,西安南有秦岭,北有高原,地势实在微妙,如果将来起了战事,不论往南跑还是往北跑,都会有阻碍。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所以,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西安最终也被排除在定都地之外。

而洛阳和开封的历史同样悠久,且洛阳受古人钟爱,在此地定都的朝代同样不在少数,只不过,出于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民心等多方面的原因考量,这些地方最终也未能成为定都之地。

那么,是否是因为这么多地方都不适合,所以最终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北平呢?

【选择定都北平的综合原因及过程】

选择定都北京,如今看来是个十分正确的决定,不论是回顾历史还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当中原因我们都能窥得一二。

实际上,在敲定定都北京以前,北京还不叫作北京,而称作北平。

历史上有不少朝代,诸如金、元、明、清等都有过定都北京的经历。

从地理角度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周围围绕着不少山脉,险要的地势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古时候战乱颇多,难免会有突发战争,而险要的地势往往能带来庇护、拖延时间甚至扭转战局。

或许当时有人觉得,定都北京就占据了地理地势,将来如果再度掀起战事,远离台湾与美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打击,而后来定都北京,或许同样有出于对战事的考虑:

专攻地理学的专家唐晓峰,曾公开表示:北京有三条特殊的大道,而这三条大道分别连接了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和中原地区。

要知道,这三处地方,尤其是东北平原的军事发展向来拔尖,如果北京真有不测之事发生,中央一声令下,这三处地区的军备力量,便能直接支援北京,这点优势是其他定都备选地所不具备的。

除此之外,北京当地的资源作为定都条件之一也不容忽视。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北京的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等水系都贯穿了北京的天然河道;除此之前,北京的矿产资源丰富,截至今年,已经发现的矿种达到67种,其中包括煤炭、有色金属、贵金属、能源矿等多种资源。

这些资源如果利用充分,完全可以带动当地的工业发展,所以长远来看,定都北京,发展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那么,毛主席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定都北平的呢?

关于这一点,或许从现有的史料中可以扒出一二线索。

1948年9月,中央九月会议上,毛主席曾公开表示“希望北平不要打起来”,聂荣臻在得知了毛主席的想法后,便已经意识到毛主席将来可能会定都北平,所以便开始思考“北平是否能够和平解放”这个问题。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聂荣臻)

此后,聂荣臻找到罗荣桓,二人对此商讨一番后得出结论:北平必须要和平解放:

“如果北平不和平解放,将来打起来,什么好东西都给打烂了,以后中央都没有个像样的住处。”

随后,聂荣臻向中央提出建议,表示“攻打天津,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对此毛主席表示十分赞同,由此可见,正是在此时,毛主席已经正式开始考虑,未来是否要定都北平的设想。

这个时候,聂荣臻和毛主席都意识到了北平的历史辉煌,以及众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只不过,毛主席当时只是有相关的想法,并未最终敲定。

而毛主席最终得以敲定“定都北京”这个念头,多亏了另一位高人的“指点”。

这个高人究竟是何人?他又跟毛主席说了什么,以至于让毛主席最终决定定都北京呢?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高人”为何指点定都北京?】

此时的毛主席,在得知定都其他地方已不可取后,便考虑是否要定都北平,恰逢1949年2月,王稼祥抵达西柏坡,在这里毛主席遇见了王稼祥。

王稼祥时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是我党重要的革命先驱者,也是毛主席的好友,曾经在革命事业上多次帮助毛主席和周恩来,并且为了党和组织奉献心血。

1943年,遵义会议上毛主席遭遇了难题,危急时刻正是王稼祥挺身而出,表明立场,才让毛主席摆脱当时的困境。

由于王稼祥曾经去过苏联留学,接受过崭新的思想,学习过先进的知识,所以在看待问题上往往会有比较独到的见解,而毛主席素日里也很乐意听取他的意见。

所以,基于这份信任和了解,毛主席也想了解一下王稼祥的看法,参考一下他的意见。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王稼祥)

毛主席与王稼祥二人见面后,先是一阵寒暄,随后二人聊到了关于定都的话题。

在定都何处这个问题上,毛主席表示中央有过考虑,表达了对于南京、西安、开封、洛阳等地的定都意愿,而王稼祥听后却统统否定,随后,他提出定都北平。

虽然毛主席此前已经想到要定都北平,但王稼祥的一番话,让毛主席彻底安了心。

王稼祥告诉毛主席,北平的地理位置很好,远离沿海城市,不会遭受他国的突然打击,可以避免一些无妄之灾。

另外,北平在资源方面不会很匮乏,而且未处于重要的交通枢纽,能够连接东北和关内,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除此之外,自古以来定都北平的朝代也不少,出于民心方面的考虑,大家也更乐意接受,所以首都应该定在北平。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此话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正因如此,毛主席在听完王稼祥的意见后,表示完全同意。

后来,毛主席和王稼祥的意见获得了众多高层领导人的同意,而当那些不理解的人询问起毛主席时,毛主席则表示:有王稼祥的指点,我很放心。

毛主席苦心孤诣的思索与付出,也没有被辜负,后来,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定都的事宜也得以宣布。

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宣布,将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并在最终商议后,于1949年9月27日,敲定改名北平为“北京”。

自此,新中国的首都被正式敲定为北京,而新中国新的篇章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虽然现如今有不少人,表示“将北京定为首都是错误的决定”,但任何决定都应该结合当时的客观情况去看待。

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从经济发展、文化历史、工业军事、民心所向、地理位置等各方面考虑,北京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这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结语:

全国解放前夕,我党就开始考虑未来定都的事宜,先后考虑过哈尔滨、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多处地方。

虽然当中不乏经济或者军事发达的大城市,也有历史文化底蕴雄厚的古都,但最终毛主席与高层领导人决定将首都定在北平,并改名北京。

如今看来,定都北京这件事或许在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在当时无疑是最正确的决定。

参考资料:

期刊《党员干部之友》:新中国定都北京始末

期刊《世纪桥》:解密:中共执政后定都北京

期刊《北京观察》:新中国定都北平的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