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综述《人物-门-通道》

 筑研小僧 2022-07-24 发布于江苏

人物、门、通道

文章总结:

《人物、门、通道》是建筑历史与理论家罗宾·埃文斯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之一。作者以文艺复兴至现代主义运动初期的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将同时期的肖像画、文学作品、建筑理论著作以及可考的建筑图纸结合,研究日常行为和建筑平面组织之间的关联。

在作者研究时间线的首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日常行为方式和建筑平面对应形式。一类依附于热爱肉体接触的社会文化,建筑上体现为网格阵平面布局,房间之间相互以尽可能多的门串联。另一类极度看重肉体的不可侵犯性,表现为通衢式布局,房间之间以专门的交通空间相连。在这两种模式的过渡过程中,住宅建筑平面中门的位置与走廊的出现及位置改变是家居空间布局发展的显性标志。而对于私密性的认识与应对方式则是社会意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认为,从符号学和方法论解放出来的建筑能够成为包容人们广义生活方式的一种“格式”,却免于功能主义和行为决定论的复苏。200余年的现代性历程已成定局,或许有一种“格式”能够继承现代主义的遗产,并重拾被割舍的宝贵社会体验。

    同时,作者否定了作为“格式”与人的二元对立关系,反映出一种“此在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而整篇文章正是在这样的建筑观下搭建而成的。在此基础上作者期盼产生的新建筑实际上与同时期海德格尔建筑伦理思想中的“属人空间”不谋而合。后世基于大陆哲学的西方建筑伦理研究也试图摸索出本文中“格式”的具体样貌。

文献综述:

住宅建筑伦理功能的相关研究

住宅建筑产生于一定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特定的社会关系,承担人们的安居理想。现代性以降,住宅建筑伦理功能缺失,且与“人类精神家园的栖息地”产生偏差和矛盾。因此,反思住宅的建筑伦理,对实现居住关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建筑伦理功能的理论研究,可分为西方建筑伦理思潮解读和中国建筑伦理内涵回顾两个方向。

李向锋等阐释了在当代中国探求建筑伦理的时代意义 [1];分析批判了卡斯滕·哈里斯的的大陆哲学派对建筑精神指引功能的研究,强调对西方建筑伦理理论应溯源分析,并注重学科应用[2];梳理了西方建筑多元建筑伦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学术架构以及主要思想,并提出伦理代理的解读方法[3];总结归纳了西方当代建筑伦理教育经验[4],肯定其必要性[5]

秦红岭等分析了儒家伦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和制约,认为其“贵和尚中”的特征赋予中国传统建筑独特性[6];耦合了中西方经典建筑伦理理论,论证建筑能够通过特殊的象征手法实现伦理叙事[7]。秦红岭对卡斯滕·哈里斯的建筑伦理思想亦有评述,认为建筑伦理的本质是让人安居,当下应当重拾建筑伦理以提升现代建筑的精神功能[8]

目前的困境是,国内继承海德格尔-卡斯滕建筑伦理哲学的住宅伦理功能研究往往止步于理论分析,对当代生活模式缺乏总结,无法真正对准“安居”理想;基于具体生活模式的住宅伦理研究又局限在多样的家庭组织方式上,偏重具体功能和需求的满足,而忽视普世意义上的精神栖居。对中国传统建筑伦理的研究也较为封闭,虽然能与西方建筑伦理主要研究方向一一对应,但未能衔接当下的时代精神。

实际上,国内在住宅领域已经针对国内当代建筑伦理功能缺失开展了研究。秦贝贝等通过对中国当代住宅建筑史的梳理,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论证了住宅建筑伦理功能缺失的根源[9];郑惠秀等也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现代建筑伦理学和美学对住宅伦理问题的困扰,并认为中国住宅建筑未来的伦理功能在于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升华[10]

笔者认为可以在中国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尽量采用问卷调查和监测网络文本分析结合的方式,获取范围更广、更加贴近当下居住者安居需求的数据。并选取多个城市样本,控制研究样本在城市地域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上的相似性,从而得出当代社会关系与安居需求间的一般性规律。希望能够形成特定城市/地段/人群的居住建筑伦理-设计方式参考,进而更高效地满足人民的安居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向锋,仲德崑.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278-280.

[2]       李向锋.卡斯滕·哈里斯建筑伦理思想批判——兼评《建筑的伦理功能》[J].建筑师,2008(02):87-90.

[3]       李向锋.建筑伦理还是建筑道德——西方建筑伦理本体概念及其使用语境辨析[J].新建筑,2011(06):148-151.

[4]       李向锋.西方当代建筑伦理教育的探索(上)——是否需要以及何以可能[J].新建筑,2012(04):128-130.

[5]       李向锋.西方当代建筑伦理教育的探索(下)——实践及启示[J].新建筑,2012(05):144-146.

[6]       秦红岭.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J].新建筑,2004(03):65-67.

[7]    秦红岭.论建筑的伦理叙事[J].伦理学研究,2012(05):59-63+113.DOI:10.15995/j.cnki.llxyj.2012.05.013.

[8]    秦红岭.建筑现代性的反思:卡斯腾·哈里斯的建筑伦理思想述评[J].华中建筑,2015,33(09):7-11.DOI:10.13942/j.cnki.hzjz.2015.09.002.

[9]    秦贝贝. 建筑的伦理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7.

[10]  邓慧秀. 建筑伦理功能的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