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百年园林的保定往事

 唯我英才 2022-07-24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图片

一座百年园林的保定往事

近日来,“保定动物园搬迁和新园建设”的消息拨动了不少保定人的心弦。大家不禁互相问起,你有多久没有去过保定动物园了?关于她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保定动物园有着悠久的历史,涵养着文化根脉,延续着古城之美。

她始建于1921年,在近代纷扰的时事变迁中,曾先后名为城南公园、中山公园、人民公园、新民公园等。激荡岁月里,众多名人纷至沓来,与她有过短暂的交际,留下永久的回响。

1952年,她再次更名为人民公园,并不断修缮建筑,完善设施、绿化景观。这里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名石妙趣横生,惊艳了世人,逐渐成为我市一处集动物展示、园林风光、人文历史于一体的休闲场所。

1995年至今,保定动物园是她为我们所熟悉的名字,这里也承载了保定人许多的美好往昔和欢声笑语,而今又带着他们的后辈漫步其中,重温记忆。大象、狗熊、长颈鹿,哪个曾成为你的最爱?猴山、太湖石、别有洞天,哪个曾进入你的照片?

作为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内容,2021年,“完成动物园搬迁”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5月20日,市委书记党晓龙在专题听取保定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时说强调,坚持国际视野、人民至上、保定特色,努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走在前列。

在怀念中盼望,保定动物园将再次迎来华丽的转身。

走过百年,她安静地隅于城南,依偎在府河的臂弯,既是公园,更是文脉。这里有诗情画意,有今古传奇,也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历经斑驳岁月的洗礼沉淀,文化的注入,令她“外表”出众,“内在”丰厚。她的百年历程是一部底蕴深厚的园林史、城建史,更是保定文化发展史。

她背后的故事,正是我们现在要讲述的,这是一座百年园林的保定往事。

图片

感谢历史文化学者闪保利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资料来源:《保定府河》《河北近代园林史》《保定园林》等

图片

别有洞天现貌  芦铁铮 摄

城南公园(1922—1926年)

香亭水榭 世外桃源

百年回廊,古风优雅;水禽湖畔,郁郁苍苍。走进动物园,圆形拱门上“别有洞天”的石刻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记录着这里百年的沧桑与变迁。

图片

动物园的前身是曾任民国大总统的曹锟创建的。此园1921年兴建,1922年竣工,历时两年,当时曾跨府河两岸,占地600余亩,里面有楼台轩馆、水榭曲廊、花径亭石、藤萝翠竹,汇集了南北园林之精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园林。曹锟还在园中修建了一座“乐寿园”作为自家府邸,故有“曹锟花园”之称。因公园位于城南,故命城南公园。

1923年10月5日,曹锟从保定进京任民国第五任大总统。翌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曹锟被捕。1926年4月,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将曹锟释放回到保定乐寿园住闲,9月,曹锟去河南投靠吴佩孚,从此公园荒废。

图片

曹锟

修建“曹锟花园”

1920年9月曹锟出任直鲁豫巡阅使驻守保定。正处于事业“蒸蒸日上”的曹锟认为“戎马生涯”中也要“张弛有道”,“工作”之余暇也要“怡目适心”,才能“节其力而宣其气”。于是,曹锟将保定作为了他的“大宅院”,除了添置大量房产,拆通西关新开路,扩宽南大街,还决定将府河两岸六百余亩地建为规模宏大的“城南公园”。仿照西方欧美的都市,疏通水道,填平沟壑,植树造林,建设苑囿,修建园池亭榭与城市花园以供游息,花园规模宏大,以图达“康乐和亲之盛”的佳境。

图片

别有洞天南口,正南通中正桥,乐寿园大门,曹锟出入乐寿园的通道

1921年,曹锟平整府河两岸约600亩的土地筹资修建为园林。这座园林西起护城河、东到永华南路的南端、北侧靠保定古城墙遗址、南面临府河。当时跨保定的府河两岸,占地面积约600亩(包含今河北农业大学的北部)。园内有假山数座、建有亭台楼榭、开辟园囿、植造林木、铺设草坪、搭设舞台茶肆、以方便娱乐憩息,这在当时可是保定城的一项重大建设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曹锟因极为喜爱太湖石,而当时无人看顾的圆明园又是太湖石最为集中的地方,于是便派出车队,将圆明园文源阁太湖石遗迹中的太湖石搬到了城南公园,足足装了十几卡车,被曹锟建成了各种假山景观。1922年10月,公园在竣工之际,曹锟撰文立碑,记述了保定城南公园的建造过程及表达其修建花园的心情。曹锟所立“保定城南公园碑记”(此碑通高2.8米,盘0.94米。碑文为魏碑体,字数有20行),全文由曹锟撰写,夏寿田书丹。碑文记述了保定的历史沿革、自然风景及建设“城南公园”时的情景。现在此碑壁嵌于动物园内“别有洞天”北洞口外的西侧。

修建后的城南公园,园内有楼、台、轩、馆、茶社、戏院、花、木、鱼、鸟、鹿、猴。顺公园马路,水中遍植荷花,有登古城墙观荷,百里荷香之称。曹锟对这个花园很是欣赏,几乎每天早上都要来散散步、打打拳。有时,他也允许普通百姓进园中游览。

图片

昔日乐寿园后为河北农业大学老干部处驻地,左侧黑色石碑为曹锟撰并题额书丹的《乐寿园题记》碑,最右侧为曹题《乐寿园》碑,其余二碑亦曹锟题写。  来源《保定文化百年大事记》

康有为题字“老农别墅”

1923年5月,康有为从洛阳到保定,受到曹锟款待。曹锟邀请康有为游览他新建的城南公园、府邸乐寿园乐寿园有戏楼、长青斋、杏花村、荷塘、太湖石山、三仙洞、桔乐亭等景点。康有为即兴泼墨挥毫,为曹锟题了两幅字。一幅为“老农别墅”,他为曹锟题“老农”二字并不是指普通农夫,其中隐寓着曹锟坐阵北方,别看他在花园中闲庭信步,实际上对当时的局势很清楚,且都在掌控之中。老农别墅的西南白草沟河与府河汇合处,南岸临河有块凸出的高地,高地上有座阁楼,据说是曹锟的姨太太住的太平楼。楼由河水围绕从西向南再向东流入荷塘,河沟上有一座单孔桥连接南北两侧,水泥桥面,两侧是水泥护栏。院里栽花植柳,曲径通幽。康有为该是看到曹锟为贤惠的姨太太建造了一处别致的庭院,故给小桥题了“通惠桥”额。

另一幅题字是七言对联“一游一豫同民乐,知止知足仰山高”,字里行间有指点有劝诫有赞许,令人玩味。这一七言对联不仅文字精妙,而且字写得质朴厚重,古朴雅致,是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在各地多有采用,现保存在河北省博物馆。

在为公园建成举行的庆祝会上,曹锟从北平等地邀请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白牡丹、小翠花、刘喜奎、余叔岩、韩世昌等名角,到园内戏楼庆贺演出。曹锟还大摆宴席,请来政、商、军界名人,请来宴乐园、中和軒等饭庄名厨,备有大灶、清真灶,席上山珍海味空前隆重排场。

图片

原乐寿园,农大老干部处门前(曹锟四合院) 闪保利 摄

世外桃园“乐寿园”

乐寿园系长方形,北系府河,东、南、西三面系高墙壁垒,大墙东从河边往南,至西小园,往西拐到农大西门,大墙再往北到光阜桥(寡妇桥),大墙约二里。

乐寿园是个四合院,已有百年,东西约30米,南北约25米,院门开在院子东南角,院内青色方砖漫地,沿着院周檐下地面用洋灰散嵌鹅卵石。院子北侧两株古柏左右对称,树龄已近百年,南侧两株古老杏树。乐寿园院落至今仍保留着原建筑,南正房5间,坐南朝北;东西厢房各3间;北房7间,正房青砖青瓦硬山顶,单层檐;正脊、斜脊均用青色筒瓦,正脊两端鸱吻兀立,斜脊端垂兽;东西厢房,同样青砖筒瓦卷棚顶,斜脊同样饰有垂兽。檐头装饰兽面纹瓦当。正房与厢房前均有抄手游廊,红色梅花廊柱,红色仿古花窗,房门均为单扇侧开门。

1926年6月,曹锟在“乐寿园”碑的左侧又立了一碑,为“乐寿园”名做了说明,使用“乐寿老人”图章。对于曹锟来说,这是他的更为“私密”之处,是他真正的修养生息、远离险恶仕途之处,因此曹锟自称其为“乐寿园”。

“乐寿园”里的戏曲活动

城南公园建成以后,曹锟常常在公园戏楼里举办活动。

“乐寿园”四合院东侧,曹锟兴建一座两层戏楼。1921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是曹锟的六十大寿。为祝寿,曹锟特地命令巡阅使署传谕京、津著名演员京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白牡丹、小翠花,老生余叔岩,武生杨小楼,梆子名角刘喜奎等来到保定堂会,在新建成的城南公园中的“鉴古堂”戏院演出,连演7天。

1923年保定城南公园露天放映流行影片《迷魂党》。由于观众如潮,不得不一再加场,以至于将每晚零点关闭城门,改为翌晨一点钟关闭。电影票价为每券铜元20枚。

曹锟将这个“乐寿园”视作“世外桃源”。而曹锟在保定的戏曲活动,广邀名角,督建戏园,留下了许许多多传说轶事。

古城墙

根据资料记载,古城墙修建于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到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由土城改建成形制宏伟、功能齐全、可攻可守的砖砌军事重城。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城墙才被逐年拆除。现仅存的一段为当时南城墙的一部分。从动物园北侧城墙可见,现存的城墙长545米,其中尚存有一矩形墩台。这段遗存的古城墙虽短,但它记录了保定古城的历代沧桑。1984年6月,古城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别有洞天”南门口通往“乐寿园”

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景点,南面为太湖石叠砌的大型假山,北面有拱形土山做依托,洞由山体中部偏东穿过,砖拱结构,长11米,宽3.8米,高4米,起到联系南北景点的抑景、透景作用。

在“别有洞天”北口顶部,有汉白玉雕刻的观音像,两侧各有一尊石狮。洞门两侧矗立着载有建园史的两块汉白玉石碑,东侧墙壁上镶嵌的六块圆形汉白玉石刻,刻有恭亲王题“归去来辞”诗文。

图片

太湖石  芦铁铮 摄

太湖石群

1921年,时任直鲁豫巡阅使的曹锟从圆明园内文渊阁,将这些太湖石运至保定修建曹锟花园(现动物园),形成曹锟花园中一处壮观、珍贵的太湖石景观,被称为“华北最大太湖石假山”景观。太湖石假山长68米,高8米,最宽处16米,呈“八”字形抱合。假山造型雄伟庄重,气势磅礴。远观峰、峦、洞、豁各种组合变化,近观石体瘦、皱、漏、奇,不禁使人赞叹所选石料的自然精细和高超的叠山技法。

此处太湖石假山被评为第三批保定市历史古建筑。
图片

牡丹亭  芦铁铮 摄

牡丹亭

又名六角亭,没有具体文字记载其始建年代。据动物园内老职工介绍,牡丹亭始建于民国时期。该建筑也被评为第三批保定市历史古建筑。

图片

中正桥 据《保定古城旧影》

中山公园(1928—1934年)

抗日烽火的“精神阵地”

1928年,公园易名中山公园。由于军阀混战,保定饱受兵焚之患,公园两岸的花鸟兽以及各种建筑被焚,只留下少量假山石,除一些松柏、榆柳树木之外,其余的全部遭到毁坏。

图片
图片

《清苑县志》原文记载

史料记载,该园管理人李绍之有意对园内景致稍事整理点缀,以便开放。只因款项无着,无奈借用城内贡院街湖广会馆戏楼,聘本市名伶及票友演义务戏3天,籍资捐募,以助兴工之费。之后,清苑县建设、教育、财务及公安4局成立中山公园管理委员会,稍事整理后免费向公众开放。 

到了1930年,保定南关外中山公园因数年来战乱和驻军,跌遭破坏,已不堪寓目。更因为无资饲养,园内仅存的18只鹿也被卖掉。

1931年9月26日保定各界群众在中山公园东门外举行抗日救亡大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各界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保定二师学生代表杨鹤声在发言中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与会群众一致通过对日经济绝交、对日宣战、在保定组织永久抗日会等11项提案。会后各界群众举行了示威游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还我河山”,“停止内战,联合对外”、“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游行之后,学生们分成许多小分队,分布到大街小巷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图片

中山桥北侧祝公亭 摘自《清苑县志》

1933年夏巩(县)洛(阳)警备司令部司令祝绍周驻节保定,因见中山公园日渐荒废,乃捐款重修园内跨河二桥,并更名东桥为中山桥,西桥为中正桥。同年9月下旬保定中山公园现“桃树秋花”奇异景观,园内所有桃树皆开紫红色花朵,鲜艳可爱,见者无不称奇。

图片

人民公园入口

保定人民公园(1935—1937年)

创新建园的早期探索

1935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河北省省长宋哲元重修保定人民公园。曹锟建园的理念是“有以怡目适心,节其力而宣其气,何以免于抑塞疵厉之患,而臻康乐和亲之盛乎。一弛一张,道在于此。”给人们提供有劳有逸、一弛一张的场所,是民主思潮的一种反映。而宋哲元重修公园沿续曹锟的建园理念,易名人民公园。建公园可以培养人民爱护公物、保护国土的性格,并具有提高人民素质的作用,他打出了“人民”的牌子,意味着近代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体现。再有,他不是将皇家园林移植过来,也不是将寺观园林、私家园林改建,而是根据大多数人民的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这是不断创新的思想在园林建设中的最早体现。

据1935年重修“保定人民公园记”碑文记载,“共茸理者为门二、斋二、楼一、轩三、亭三、洞四、桥三,电影院、戏院、体育场、游泳池各一,屋若干,并为县联题额,从此燕赵之间故都以南仅有之名园。”宋哲元修复的三座桥,只见到了府河上的两座桥——“东曰中山桥西曰中正桥”记载,另一座桥在何方?经多年查阅史料,在《清苑县志》(1934年卷)中得到了答案:“在老农别墅西南康有为书通惠桥题额,民囯十二年十月十五日。”第三座桥在此出现了。

史料记载,老农别墅的西南白草沟河与府河汇合处,南岸临河有块凸出的高地,高地上有座阁楼,据说是曹锟的姨太太住的太平楼。楼由河水围绕从西向南再向东流入荷塘,河沟上有一座单孔桥连接南北两侧,水泥桥面,两侧是水泥护栏。院里栽花植柳,曲径通幽。康有为该是看到曹锟为贤惠的姨太太建造了一处别致的庭院,故给小桥题了“通惠桥”额。

1948年河北省立农学院迁入老农别墅时,校园西部已是杂草丛生的荒芜地,临河高地上残垣断壁,河塘枯竭,倾入了很多残砖烂瓦。上世纪80年代,高地上建起了河北农大校医院,医院前的路面上尚保留着带有方格的水泥桥面,桥护栏已不存在,从桥的侧面可以看到被泥土堵塞的桥洞。2000年后这个校医院拆迁建艺术学院,桥体被清除。曹锟花园內的三座桥中通惠桥存在时间最长,因地处偏僻且桥体较小,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图片

1937年保定人民公园钓鱼台雪后风景 来源《保定古城旧影》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保定,公园内驻兵,在河南岸建日本神社,府河北岸公园形成了人行、马车道,亭台建筑等遭破坏,人民公园也更名新民公园。

图片

新民公园  资料图

新民公园(1938—1945年)

民国时期人民公园的顺延

一度,人们并不知道保定曾有过“新民公园”,介绍保定动物园时,亦有着1938年至1945年八年时间的空缺。

2016年,保定晚报刊发的《保定曾有座新民公园》一文中,作者提到“朋友发给一张电子版日文保定民国明信片,让我确认一下,明信片上有张园林照片,上面的文字译成中文是:中国华北保定,翠绿清幽的新民公园。”

为证明保定确实有过新民公园,作者查阅《保定商会档案辑录》,发现其中有份有关新民公园的日文资料,内容是1939年5月3日,保定日本居留民会长田中百吉、保定神社祭典委员长宫岛传八,为春季大祭活动发出的“御案内”(日译中:通知),通知保定商会届时派人前往保定神社参加春季祭典并观看武术、摔跤表演,地点在新民公园内保定神社。

保定神社在哪里?新民公园在哪里?

经考证,1937年9月,日军占领保定后,日伪政府为“建立新秩序,强化治安”,建立各种行会组织,不论学校还是行会都制做徽章或重新更名,如清苑县县立医院改为新民医院、大五道庙后街改为新民北街等。他们首先在火车站附近西关大街(即现在的站前街路南)建保定神社,不久迁往人民公园府河南岸(现在的河北农大东校区),日军在公园建养马场并驻军。同时,将大门口 “人民公园”中的“人”字用“新”字覆盖,更名新民公园。由此可见,新民公园是民国时期人民公园的顺延,亦是日本侵略保定的铁证。

图片
图片

神社门口的一对石狮  闪保利 摄

新民公园大门位置,出南城门顺城墙往西不远,大门坐西向东,前面是广场,大门系券门三角形尖顶,两个立柱有雕花,顶部各有一只雄狮,立柱两旁饰有云字勾装饰,具有明显的欧洲古典建筑形式,但在细节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公园大门上端门额题“新民公园”,两侧是花墙,有种透视感,园里绿树成荫,大门里还有一券门,顶部系弧形,门额书有四个繁体大字“同乐游观”,再往里是花坛,花坛后隐约有一座阁楼或牌楼。

新民公园图片的出现,填补了保定动物园1938年至1945年八年时间的空缺。

图片

1984年,保定人民公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人民公园(1952—1995年)

凝聚回忆的人民乐园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曾在人民公园内驻兵,并设立了河北省农事试验场。10月初,保定绥靖公署命令修筑城防工事,人民公园的建筑又遭破坏,树木也被砍伐。

1948年,国民党军队为固守保定城池,下令将护城河至城墙根以内的房屋建筑全部拆除。公园府河以北变成了战壕纵横,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废墟。

图片

据动物园内老职工回忆,八角小楼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小楼原为图书馆,后因某种原因(具体原因不详),小楼内的图书全部搬出,不再使用。2021年,八角小楼被评为第三批保定市历史古建筑

1948年11日22日,保定的国民党守军在被歼灭1400余人后弃城逃跑,保定宣告解放。保定的解放,宣告这方饱含悠久历史文明的沃土、承载过无数仁人志士足迹的热土,第一次真正回归人民的怀抱。  

图片

1967年,河北农学院学生在公园亭中玩倒立

保定解放后,人民公园的南岸园区划归河北省立农学院(今河北农业大学)作校区,使公园的面积大为缩减。

图片
图片

公园一角 据《地名资料汇编》

1951年,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人民公园开始重新规划,统一布局。除府河南岸已被河北省立农学院占用外,沿府河北岸旧址于东西两端又征地40多亩。市政府组织工人、学生、解放军成立了义务劳动大军,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清除了瓦砾,垫平了工事壕沟,新建了东门、北门两个园门,广植松柏花卉,建成了猴山、鹿苑和游泳池,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园内的剧场也恢复了演出。据之前《北京晨报》的报道,猴山所用的太湖石是曹锟建园时从北京圆明园运到保定的。这些太湖石也被评为第三批保定市历史古建筑。

图片

太湖石群

1952年6月24日,“保定市人民公园”正式开园。园区不仅保留有明代古城墙、古建筑“别有洞天”,以及华北最大的太湖石假山等景点,还饲养、展出野生动物十几种,后逐渐发展成一座以饲养、繁殖、展览、保护野生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图片

20世纪五十年代公园游泳池

保定自民初以来一直重视修葺游泳池。1922年,曹锟在南关修建城南公园时在公园西北角建了首个游泳池。1935年,时任直隶省长宋哲元重修了游泳池。1952年,人民公园里的游泳池被再次修复。据白福生先生回忆:“这个池子东深西浅,西边有下水台阶,东边池上建有十米跳台和三米跳板”,北侧有两大间男、女更衣室,池的外围用竹竿插的围墙,游人可在墙外参观。上世纪50年代在公园路护城河边建了新游泳池,公园内游泳池停用,现在是儿童水上游乐场。”

图片

1954年4月21日,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一行251人,在金应基团长率领下,由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陪同来保。代表团在保定进行了四天的参观访问。赠送保定人民公园五腿黄牛一只(1963年黄牛被洪水冲走死亡 )   据《地名资料汇编》

图片

狮虎馆

据公园的老职工回忆,该馆始建于1971年。狮虎馆为砖结构,属现代建筑风格。狮虎馆于2021年被评为第三批保定市历史古建筑。

1977年10月1日,保定地、市领导和驻保部队首长同3000余名群众一起,在人民公园、古莲花池等处举行游园联欢和焰火晚会,庆祝国庆节。这是保定市解放以来第一次放焰火。

1984年6月,古城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定人民公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受到了广大保定市民的欢迎。每逢节假日,一家老小、亲朋好友相约来到人民公园,或一起散步游览,或在花丛中合影留念。最兴奋的莫过于孩子,来到人民公园,不仅可以玩滑梯、跷跷板等游乐设施,还能看到各种动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古灵精怪的猴子、高大壮硕的大象……想必每个保定80后家中的相册里,都有小时候与它们的合影吧。

保定人民公园一直采取凭票入园。1986年7月20日以前,成人购票5分,儿童3分,团体票3分,月票6角。1986年7月20日之后,门票成人1角,儿童3分,团体票5分,月票1元,晨练月票(早8点钟以前出园)5角。现在门票5元,60岁以上老人凭证件免费入园。

图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矗立在公园城墙西南角上的铁塔

1992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保定市第二届元宵灯展在人民公园正式开幕。此次灯展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园林局共同主办,展出了113个单位制作的上千盏彩灯。这些彩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有富丽堂皇的金龙戏水,也有五彩斑斓的丹凤朝阳,还有千姿百态的工艺灯。当年适逢农历猴年,以猴为题材的工艺灯数量最多,一尊尊孙悟空手执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熠熠闪光,形态逼真呼之欲动。参展单位为提高自身知名度,将本单位产品特色与花灯制作巧妙结合,如四八二厂的“风帆”、棉纺厂的“飞向世界”、天马汽车厂的“汽车彩灯”等,既展现了自己的企业形象,又彰显了保定市日益提高的工业制造实力。灯展期间,人民公园华灯如海,游人如织,成为当年古城新春佳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

动物园门口 王蔷 摄

保定动物园(1995—至今)

保定动物园的成长与蜕变

1995年保定市人民公园经上级批准后改名为保定市动物园,现占地近二百亩,园内保留有明代古城墙及古建筑。“别有洞天”等景点。有华北最大的假山,百年古树及多种乔灌木错落有致。四季花卉掩映其间,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在1996年至1999年,保定市政府连续三年累计拨款800余万元对公园进行了大面积改造。新建了长颈鹿馆、兽医院,改建了象馆、走禽馆、猩猩馆、珍稀动物馆、鹿苑,引进了长颈鹿、非洲象、黑猩猩等一批珍贵稀有动物。

图片

明代石狮

园内保留有明代古城墙、古建筑“别有洞天”及华北最大的太湖石假山等景点。此外,院内还有两尊明代石狮,据园林志记载,这两尊石狮高1.9米,造型端庄敦厚威武,整体比例匀称协调,雕工精细乖巧。1959年从保定二中慈禧行宫发掘移至东风公园广场。2007年因东风公园改造并对外开放,将其安放与保定动物园保护并观赏至今。

园内大体分为文娱游乐区、动物展区和花卉区三部分。现园内饲养展出野生动物百余种。主要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猩猩、长颈鹿、狮、虎、豹、斑马、大象、熊、猴、鸸鹋、鹿、雉鸡、鸵鸟、水禽等。为不断发展动物饲养事业,保定动物园始终坚持“保护原有动物、引进稀有动物、增加动物种类”的方针,经过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保定动物园已成为华北地区饲养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的动物园之一,2005年时位居全国城市动物园前20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和大型公共场所,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领导下,保定市动物园积极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进行动物保护和科普宣传、科学研究等工作,在弘扬生态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定动物园现为中国动物园协会会员单位、保定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教学单位和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学实训基地。

目前保定动物园即将迎来新的蜕变。2021年12 月 29 日,在保定市推进慢行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确定保定市动物园将于 2022 年开始搬迁工作。2022年5月20日,我市召开系列规划设计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党晓龙听取保定动物园规划设计方案并强调,保定动物园搬迁和新园建设非常重要,保定人民非常关注、期望很高,这也是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人民至上,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期盼,助力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打造人民满意的动物园。要对标国际一流,以国际视野做好规划设计、种群建设、环境营造、展养方式、建筑风貌、科研科普等各项工作。要突出保定特色,抓好与保定的文化、植物、中草药、体育等元素的有机融合。

图片
图片

动物园 王蔷 摄

作为几代人的青春回忆,动物园带给保定人民的不仅仅是儿时情怀,更是承载了许多人与保定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满满情结,甚至多年后回想,还是会在脑海中浮现自己在动物园某一处的流连忘返、意犹未尽。目前保定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动物园规划设计更是高水平定位、高标准设计,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为展示保定城市精神,为彰显城市软实力,让动物园新园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地标和城市记忆。

图片

1936年   保定育德中学初级第37班全体同学在人民公园毕业合影——《保定古城旧影》

穿越百年 追寻光影中的她

翻开保定市民家的相册

几乎都有在动物园留影的照片

她是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图片

 1954年  中正桥被洪水冲毁后建造了便桥,图为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在便桥合影——《保定古城旧影》

图片

1977年  六岁的姚先生和哥哥与奶奶在人民公园合影留念

图片

1982年  一岁多的跳跳在人民公园东门口,小皮球是她最喜欢的玩具

图片
图片
图片

1987年 当时琳琳还没有上小学,到人民公园除了看动物,最喜欢在东门处的游乐场玩

图片

1988年  10月,省医院退休护士李霖真带着孙子和外孙女到人民公园游玩

图片

1992年  春节期间,人民公园举行元宵灯展。小韩14岁正在读初中,身边很多朋友都去现场参观游览,真是灯光璀璨,印象非常深刻,每当回忆起小时候的动物园,这场灯展就会映入脑海。 这是她和妈妈在花灯前合影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初  刚上小学的石硕岍来看大熊猫

图片

2012年  10月13日,两岁零三个月的王梓涵小朋友和爸爸王宁在动物园

图片

2021年  两岁的当当小朋友第一次来到保定动物园,这里也是爸爸妈妈从小喜欢玩的地方

来   源:保定日报社《莲池周刊》编辑部


编   辑:张天宇

策   划:赵琳  孟趁景

编   审:夏红星

监   制:陈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