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和四川大楼(作者:戴兆辉)

 黄之中 2022-07-25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

四川大楼

戴兆辉

煤油,又称火油,主要用于点灯照明和各种汽化、煤油炉的燃料,也有用作机械零部件的洗涤剂。笔者小时候阿娘家里就有一盏煤油炉,依靠零拷火油得以“续命”。

早在同治二年(1863年),中国就首次进口煤油,当时主要供在华洋人照明之用。随之,外国煤油公司先后开设了煤油公司、煤栈、洋油行等,煤油进口量逐年激增。

当年的中国煤油市场,是由三大洋巨头瓜分的。他们是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时称标准石油公司,American Standard Oil Company)、德士古石油公司(The Texas Company),以及英国和荷兰联营的亚细亚石油公司(Asiatic Petroleum Company)(图1)。其中,美孚公司资格最老、规模最大,亚细亚次之,而德士古规模相对较小,也最晚进入中国市场。这三家巨头谈好比例瓜分中国市场,并联手控制价格保证利润,同时一起打击外来竞争者。1925年美国大明火油公司在天津成立,它的“银箱”牌煤油立刻被三大巨头抵制,最终被德士古兼并。

图片

图1

美国德士古公司(Texaco),于1901年成立于德克萨斯州的博蒙特(Beaumont),当时称为Texas Fuel Company(德克萨斯燃料公司)。1902年在燃料公司的基础上建立新石油公司,取名德克萨斯公司,总部也随之迁往纽约州的哈里森(Harrison)。

美商德士古煤油公司(THE TEXAS COMPANY (CHINA) LTD)上海分公司(图2)最初于1925年设立在北京路(今北京东路)2号。广州、汉口、天津、青岛等地也设有分公司。

图片

图2

德士古煤油有红星牌(HUNG SING)、幸福牌、以及收购原大明火油公司的银箱牌三种品牌(图3)。

图片

图3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德士古公司在华企业被日本接收,部分油栈及设备毁于战火。二战后的1946年恢复在华营业,上海办公地点租在了会德丰大楼(今四川大楼)。解放前夕,德士古买下了此栋大楼。1950年底由于中美在朝鲜交战,遂停止所有在华活动。

德士古(Texaco)原是该公司的商标,颇有名气,因而公司于1959年5月改名德士古公司(Texaco Inc.)(图4),不过此次改名仅是英文名称的变更,中文翻译一直叫德士古。

图片

图4

该公司也曾是资本主义世界石油“七姐妹”(埃克森、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孚、德士古、雪佛龙和海湾石油公司)的成员。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油价暴涨,该公司利润猛增,1977年前一直是仅次于埃克森公司的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随即公司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兼并,其中1985年以120亿美元兼并了格蒂石油公司(Getty Oil Company),为当时国际石油界最大的一次兼并活动。德士古公司与雪佛龙石油公司在2001年10月9日合并称为“雪佛龙-德士古公司(ChevronTexaco)”(图5)。2005年5月9日,更名为“雪佛龙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

图片

图5

德士古煤油公司在上海运营的20多年中,只有6年不到时间办公地点在会德丰大楼。但就这短暂的几年,从租房到买下大楼,德士古公司也因此被写进了会德丰大楼的历史之中(图6)。

图片

图6

会德丰大楼(Wheelock Building)位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四川路(今四川中路)西北转角(图7),旧址为四川路1号,今址为延安东路110号。1947年时大楼主要租用者有德士古煤油公司、荷商安达洋行、华伦洋行和丰盛实业公司等。

图片

图7 1947年地图

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商会德丰洋行创办于上海,主要经营上海港及长江、近海的拖驳航运,基本上垄断了上海的拖驳业。1934年9月15日,坐落在四川路1号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图8)宣告停止营业,不久原房地产被会德丰公司购买,并决定将旧房拆除重建。

图片

图8

新大楼委托了挪威籍土木工程师汉斯·柏韵士(又译作白兰士,Hans Berents (1880-1957))进行设计,柏韵士于1916-1946年期间生活在上海,20世纪2、30年代开办有柏韵士(工程师)事务所,位于上海北京路2号内,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土木工程设计、房地产代理等业务。

这栋大楼的施工单位是上海杨瑞记营造厂,1937年因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原定工程曾一度暂缓进行,后复开工,于1943年5月竣工交付使用,并以公司名来命名大楼。

大楼坐北朝南,门向东南,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全部使用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Krupp Corp)产品。设计师受到当时西方包豪斯(Bauhaus)思潮的影响,建筑平面对称布置,采用了多重横向线条加中央转角处竖向穿插强调主入口仪式感的现代主义风格(图9),外墙立面材料采用浅色面砖,走廊用磨石子地坪,办公室则全部为细硬木地板。

图片

图9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美军曾在此设立过驻沪基地司令部。德士古公司受让此楼后,一度也称此楼为“德士古大楼”。解放后,德士古公司撤出中国,1951年由上海房地部门接管此大楼,依照边上的路名,改称“四川大楼”。随之先后为上海自行车缝纫机工业公司、市钟表工业公司、市印刷工业公司、黄浦区房修公司、黄浦区房地局、市第二建筑材料工业公司、各建材分公司、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建筑时报》等单位使用(图10)。

图片

图10

20世纪80年代上海住宅和办公用房紧张,普遍采用对老建筑挖潜加层的方式来填补这一缺口,河滨大楼、妇女用品商店、原上海总商会大楼等均加过层,新工房住宅加层则更多。四川大楼亦不例外,1986年对原六层建筑进行了加层,其中第7层外墙与原建筑平齐,并将顶部山花相应抬高,而第8层则做了退台,在近处的立面上几乎显现不出来,只有从远处才能看到(图11和图12)。1993年,该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单位”。

图片

图11 1990年代

图片

图12 2012年初

2012年12月30日凌晨3点,四川大楼延安东路一侧正在进行旅馆改造的7、8两层楼面突然坍塌,并且又压垮了下面6层,此楼一下子冲到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位置(图13和图14)。此前四川大楼早已默默无闻,名气跟其东侧的联谊大厦不可同日而语。

图片

图13

图片

图14

仅有20多年历史的加盖楼层,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留下狼藉一片,而这堆建筑垃圾下面, 70年前的老建筑则岿然不动,这还真是一个时代的讽刺,我们的建造水平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是技术原因,还是态度问题?值得深思。

2022年是其局部坍塌后的第十年,今天的四川大楼又是怎样的模样?我们从图15上看到,86年的7、8楼加层已经全部拆除了,不过沿延安东路当年被压垮的6层并未恢复,转角处顶部凸起的女儿墙山花也被拉平了,以至于整个立面成了刀把式。无论是以尊重历史为出发点,还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混乱的比例和尺度,都显示了这是一次令人相当失望的修复。

图片

图15

对历史建筑的加盖和扩建,是古今中外常见之事。翻开建筑史,就能发现此种事例比比皆是,连著名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也曾加建了一个巴西利卡式大厅。



对于20世纪8、90年代的加建风,无论是顶上戴“桂冠”也好,边上多“裙边”也罢,若干年后,只要能够与原建筑融为一体,共同生长,新陈代谢一致,那么就可以考虑一并保留,而不应该简单拆除割裂。否则,不仅会因还原技术不过关而造成新的不伦不类,还会存在涉及加建部分的产权问题。

参考资料:

《黄浦区地名志》

《中国外运上海公司志》

《上海外事志》

《老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增订版)》

《上海市商用地图册》1989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