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白湖之夏

 济宁文学 2022-07-25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太白湖之夏

作者:杨恒坡

久雨初晴,一道阳光澄澈地洒落,整个空间玻璃似的透明。走,去太白湖!

太白湖原名北湖,因位于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群——南四湖之北而得名。十几年前,济宁市政府启动打造未来城市主中心计划,成立太白湖新区,北湖也因之更名为“太白湖”。享誉世界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家任城”二十三年,在济宁留下了千古佳话,所以“北湖”更名为“太白湖”,一点也不让人意外,反倒是“实至名归”了。太白湖大约清朝康乾时期初步形成,现水面面积达一万八千多亩。几百年来,太白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成为鲁西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步入景区,清新整洁的“太白湖绿道”上,游人三三两两。初入太白湖景区的人,或许以为这是一处游客稀少的游览地;殊不知,正是因为景区太大了,十分壮阔,才显得游人稀少。习惯了人山人海,也许一开始并不怎么适应太白湖景区的“空旷”,游览一番后,才能体会到她的妙处,才会真正懂得“旅游”的深刻含义。旅游,不仅仅是景区打卡,更应该是放松身心、放飞自我。太白湖景区做到了。

荷花永远是太白湖的主角。粉荷如霞,白荷似雪,亭亭的、深绿色的荷叶,如少女的裙摆,无声地衬托着花的娇美。飞过来一只蜻蜓,却不立即落下:是如霞似雪的色彩迷乱了它的眼睛,还是似有若无的清香搅扰了它的呼吸?一只青蛙一跃而起,把水滴带给了荷叶。水滴立刻变成了银子,会动的银子,在荷叶掌心跳舞。多雨的夏季让太白湖水陡涨,水里的鱼儿也因此获得了更多自由,在清澈的湖水里穿梭来往。鸟是太白湖这十几年变化最大的生物种群,有二百多种鸟类,东方白鹳等,生活、栖息在这个美丽的湖泊。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近年也出现在太白湖,让人倍感振奋!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天人合一观念的发扬光大,人与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有时候,你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一只白鹭,一只野鸭,或者一只不知名的什么水鸟。它们则气定神闲,不紧不慢、旁若无人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移步换景,又有一大片睡莲生动地演绎着什么叫“出水芙蓉”。睡莲朝开而暮合,亿万年来一直恪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则,雷打不动。如果说荷花带给人的是绰约的美,那睡莲带给人的,则是一份精致。不必说她红、粉、黄、白等多种色彩,也不必说她小巧、厚实的叶子;单是那玲珑的花形,就足以让人赞叹!片片花瓣小船儿一般,紧密有序地排列着,拱卫着呵护着小小的莲实。莲蓬则恰如刚出生的婴儿,静静地躺卧着,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呵护。

蝉是太白湖不请自来的嘉宾,独唱着、合唱着这盎然的夏。抬头,望见的是蔚蓝的天,白白的云;俯身,处处是绿意,处处是生机。空气是透明的,纤尘不染,似乎还有着甜甜的味道,又有着一丝清凉。是呀,我们曾走过弯路,曾经以为牺牲自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终于迷途知返,回归生态文明的古老理念,重拾那一分美好。太白湖就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我在想,假如诗仙李白穿越至此,又会写下怎么动人的诗篇?

约起,太白湖的2022之夏!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