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合山——百年老矿的“前世与今生”

 晴耕雨读天 2022-07-25 发布于广西

原标题“合山往事——百年老矿的前世与今生(修正版)”署名 何志文 发表于弦歌空间(原名凤凰涅槃) 2018-06-29 19:04#来宾头条#

文章图片1

( 合山市全貌 合山市委宣传部 提供)

在中国广西的中部地区,北回归线附近,有一座面积仅为350平方公里的小城,蜿蜒而来的红水河为之“低眉折腰”,在它西面连续折了几个90度弯,画了一个巨大的“弓”字型后才绕城而过。几亿年前,在亚热带雨林气候充沛的雨水滋润下,这里曾是一片莽莽苍苍,植被繁盛,花树成海。它的地质年代可以追溯到石炭纪。几度沧海桑田,历经亿万斯年,地层下面积淀了深达800米多至九层的丰厚煤层。可以说,合山百分之七十的地域面积以下都藏有煤,以至于到过广西的外地人或没到过合山的广西人,都会听到这样的夸张传说:——在合山这座城市,你随便走到哪里,一脚踩下去,脚底下都可能是一座煤田;你随手捡起一块石头,说不准就是一块煤石!

广西合山市从一开始就与煤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缘。在广西,提起合山,不能不说到煤。说起煤,不得不提起合山。合山,已成为广西煤矿的一个标志性地名。

——作者题记

在合山市的西北方向,距离城区大约十多公里有一个村屯,这个村屯属于岭南镇里仰村,名叫老矿屯。老矿屯附近有一座海拔仅304米的山岭,山上至今保存一口已废弃的煤井,井口高1.8米、宽2.5米。这口煤井遗址,被视为广西第一口煤井。

文章图片2

广西第一口煤井 陆乃亮摄

一 广西第一口煤井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的南国,阴晴不定。红水河从迁江县溯河码头平缓流过,雨雾濛濛中,从码头走上三五个行色匆匆的汉子。

他们刚从武宣县过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似未冲淡几个脸上溢出的兴奋之色。

走在前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年约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他步履矫健,一个二十几岁小伙在旁给他撑伞,另外三个随从跟在后面。

“刘哨长,这一场雨来得可真是时候呀。不偏不巧,哨长一到就下。可不是俗话说的么,风雨常伴贵人行!”撑伞的小伙子笑嘻嘻开了腔。

“就是嘛,老天爷早知刘哨长今日要来合山请财神,这不就下了场大雨给哨长接风洗尘吗?”走在最后的一个汉子也附和着说。

“嗤,还贵人呢,若是贵人的话还用得着冒雨到处找财路么?别扯那些没用的,先找到矿山再说吧。”

文章图片3

刘炳宇将军像

被称作哨长的青年汉子,名叫刘统臣,又名刘炳宇,时任清朝军营哨长(相当于现在的连长)。他虽是个武人,却一直有经商办实业的志趣,见族上有个堂兄挖锰矿发了财,令他早对采矿业跃跃欲试,因此一听说离武宣不远的合山发现有煤,暗中筹划了些时日,如今带了几个亲信从武宣坐船到合山考察。

几人走上码头,雇了一辆马车,一路向北奔去。走了十几里路,依线索找到了住在合岭村一个姓吴的年轻人,几人在这个声称发现过煤矿的青年人家中匆匆喝了几口粥,立即请他带路上山看矿。雨虽已停,而路上泥泞难行,本来几里远的山岭,绕了七八里路才走到。

放晴的天空下,众人眼前出现了一座毫不起眼的矮岭,岭上石壁层层叠叠,地面草木丛生,姓吴的青年人手指一处石壁,大声说道:

“就是这里了!”

刘统臣等人半信半疑,互相对视了一眼,连忙走上前去,扒开石壁上的泥土杂草,果然看见一块黑黝黝的石头突兀而出。伸手摸了摸煤石,早已汗流浃背的刘统臣,一直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当晚几人在合岭村住下,次日立刻雇了10多人打点包袱到合岭山扎营。四处勘查一番后,选定一处打炮眼,随着一声巨响,石头四散,井口洞开,从此掀开了一个百年老矿的开采历史。

这口煤井属于平垌井,入口巷道基本与地面平行。矿工们用土炸药爆破,开了井口,用洋锄挖凿,洋铲移土,不断掘进。挖了八百多尺,果然见到了煤层。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煤层靠近地下河,周围虽然有煤,煤块却霉烂如泥,只好往后退出三百尺,转往西南方向继续挖。

直至挖见了煤,矿工用背托、肩扛、手拖出井口,再用牛车拉到溯河码头装船,运往梧州、广州等地销售。由于采煤工具和技术落后,一个矿工一天最多只能挖出100斤左右的煤。如此挖了一年多,终因产量低、运输成本高,竞争不过进口的“洋煤”,井矿最终无法维持下去。

就这样,刘统臣到合山挖了一两年的煤,非但请不到财神,还亏去了不少银子,只好回到武宣,从乡团做起,靠剿匪起家,后来响应辛亥革命,官也越做越大,倒是应了“贵人”之说,一直做到肩佩中将军衔。

文章图片4

合山矿场6号窟窿口 陆乃亮 提供

二 你拿钱去开矿,不如请我喝茶

上世纪初,煤已是一种用途甚广的主要能源。毕竟,一挖到煤就是挖见了钱,因此即使开采成本高、风险大,仍不断有人到合山开公司挖煤。

1919年,贵港人龚政和桂平人姚健生合伙一起到合山挖煤,可是不到五年,也因运输问题,亏了7万毫银,被迫散伙。期间广东造币厂曾派工程师到合山勘探,确定煤的藏量丰富,曾打算投资参股,但终因运输难而放弃。两年后,姚健生邀来当时任广西省建设厅厅长的容县人伍廷飏入股,两个继续合伙做份挖煤。他们扩大了规模,把矿工增加到30多个,虽然通过改良工具和提高开采技术,每月产煤达到80至120吨左右,但最后也还是亏了本,姚健生自己挨不起干脆走人了事。

伍廷飏不服气,硬着头皮继续开采,这样搞了几年,财运抵不过命运,不久也步龚政、姚健生后尘,亏掉15万元桂钞,宣告倒闭。

到了1933年,曾做过广西民国参议员的容县人廖百芳和广东茂名人周响晨等十几个人集资2万元毫银,成立“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又轰轰烈烈挖起煤来。公司买了三台半新旧的载重两吨半的油碴车,从合岭山矿场修了一条长约12华里的马路接通公路,出煤后从矿场运至迁江码头下船,全程70多华里。由于出煤量不高,运费又贵,集资款很快告罄,入不敷出,眼看公司难以维持,廖百芳这才想起一个人来。

这个人名叫黄宗儒,系来宾县石牙圩人。廖百芳找到黄宗儒,竭诚邀他入股。起初黄宗儒一再推辞,后来听说德国鲁伦洋行的买办罗雪甫,还有广东富商伍哲夫也参股,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加入。黄、罗、伍三人共出股金2.4万毫银参股,因伍哲夫占股最多,便出任总经理。

此后公司增置了两条拖轮、20台载重2吨的福特汽车,还囤积了300吨汽油和一批生产器具,又在来宾和迁江交界处的白鹤隘修建了办公楼和员工宿舍,安装了电灯和修建自来水塔,各项设施条件获得了很大改善,公司经营渐渐起色。

廖百芳等人早有筹划,认为要把煤运出矿山,必须修铁路。1935年,正好德国鲁伦洋行有一批库存的铁轨,通过罗雪甫活动,洋行派工程师到合山考察后答应赊借铁轨,但条件是需香港的广西银行担保。又费了一番周折,广西银行终于同意担保。从来宾至合山的轻便铁路长度有60华里,预算运送枕木等铺路费需20万元毫银。于是又提出向广西银行借贷20万元,银行却以借贷方无可靠财产抵押为由不肯放贷。股东们商量后,又派黄宗儒出马到桂林找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请他作担保向广西银行借贷这笔款项。

一路上,黄宗儒大为踌躇,对去找黄旭初没有一点信心。因为他仍记得当初入股经营合山煤矿的时候,为了争取政府支持,曾找到广西省建设厅长黄荣华,请求他给予支持。但黄荣华笃信当时的地质学家丁文江的论断,认为广西无煤可挖,当面给黄宗儒泼冷水。

“你拿钱去开矿,不如请我喝茶!”

当时黄宗儒虽极力举证合山有煤可挖,且前途可观,但始终说动不了黄荣华。这个时候又去找黄旭初,估计他多半也和黄荣华一样的态度和口气。转念一想,不如先找到一个人,只要此人肯出面,事情就好办了。

黄宗儒要先找的这个人,就是李宗仁。

文章图片5

李宗仁将军像

三 李宗仁和合山的“煤缘”

说起李宗仁,黄宗儒跟他算是老相识了。黄毕业于北平陆军军需学校,1926年曾跟随李宗仁北伐,算是李的老部下,一直受到李的赏识、提携。

黄宗儒找到了李宗仁,把来意直接禀告了这位昔日长官,最后说了一番话:

“德邻贤弟,愚兄我虽痴长你几岁,但你一直都是我的长官。愚兄今天前来拜见,请求援手,实在也是万不得已。讲到钱的问题,其他什么我也不多扯了,就讲讲你身为省府长官常要面对的事吧。比如迁江、来宾两县,为何每年政府都要出动进行一两次清乡(剿匪)?不过就是因为这两县的百姓一直太穷,实在走投无路才上山当土匪嘛。政府清乡,每次临时费开支少则数万、多则十几万,这也是要花钱的嘛。如果把这些钱拿去合山开矿,让周边穷苦百姓有工做,生活有了来源,谁还肯去当土匪做强盗?政府为我公司担保贷下20万投资矿务,即使以后煤矿倒闭了,这些钱也是耗费在迁江、来宾的地盘上的,就算钱亏了,你们这些当官的在地方百姓嘴上也会留下点口碑的嘛。”

李宗仁见黄宗儒说得恳切,终于被打动,当即写下手谕,促成广西银行放贷,由此解决了合山煤矿的燃眉之急。

到了1936年,时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的李宗仁发动“六一事变”倒蒋,局势突变,到处传闻战争即将爆发,股东们都在观望,不肯交款兑现股金。加上物价大涨,公司经营又开始举步维艰。

合岭山的煤,原先有英国工程师勘探后说蕴藏量只有40万吨,而煤层多为3尺厚,开采成本很高。为了搞清状况,公司又请广东潮州籍的工程师花了三个月时间察勘,终于发现红水河迁江上游约30华里地的大隆,煤层厚度约18尺,里兰也发现蕴藏大量煤层,勘定按日产千吨可采70年。这个勘探结果报到省政府,省矿务局长陶绍勤亲自实地查验后即向省政府建议:把合山煤矿收回公办。

公司董事会惊悉此事,立即召开董事会商量对策,又推举黄宗儒星夜赶到桂林,先向李宗仁申述,说此前众人迷信丁文江之言,都说广西无煤,商人千辛万苦找到矿源,冒险投下巨资,如今省政府见利起意,强行收回官办,实为不公不正云云。李听了黄的陈情,答应再开会议决,并嘱黄分别找白崇禧、黄旭初、陶绍勤等人,当面陈情,争取同情。

1937年1月,李宗仁召集省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会议,最后议定合山煤矿公私合营,注册资本为国币440万元,公私股份各占其半,原有商股可退股,也可改作新股,由广西省政府重新认购。“合山煤矿有限公司”更名“合山煤矿股份两合公司”。曾其新为董事长,邝兆安为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黄宗儒等任董事。 曾其新是广西靖西人,曾在桂林陆军速成学校当教官,李宗仁、白崇禧等均系其门生,他又曾在李宗仁的定桂军中任要职,到合山煤矿任总经理后,多次凭这层关系找李宗仁等广西军政要员出面解决煤矿各种困难,使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合山煤矿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

1941年9月,公司修筑的广西第一条铁路——来(宾)合(山)轻便铁路(1米轨距)全线通车,实现水陆并运。到1944年,合山煤矿由一个矿场发展到合山、大隆、里兰、河里、东矿等五个矿场,月均产煤达8000吨,规模为当时湘粤黔桂之最。

应该说,合山煤矿重组十年来,煤矿所带来的财富对新桂系军饷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到了1948年,已是国民政府副总统、代总统的李宗仁,即便在国民党败势已定的危局时刻,仍专为广西合山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十周年题了词。李宗仁与合山煤矿的因缘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6

李宗仁手迹

四 合山煤矿的抗日故事

1939年 11月,日寇在钦州湾登陆。12月进占邕(宁)宾(阳)线上的昆仑关。为保卫西南交通线,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受国民政府军委会之命组织桂南会战。会战前夕,白崇禧将指挥部设在迁江镇扶济村村后的塘禾山敢墙洞(据说地址是合山煤矿的总管理处),前后驻扎三个月时间,指挥昆仑关战役,至今遗址仍有部分残墙保留。

文章图片7

昆仑山战役白崇禧在迁江扶济村的指挥部遗址 鸬鹚摄

扶济村座落于红水河北岸,西面离邕(宁)柳(州)公路2公里,距昆仑关92公里。战役期间,蒋介石曾到过扶济村视察战事。史料记录,蒋介石在1939年12月10日给白崇禧发的密电文中确曾有“迁江白主任健生兄”等语。

文章图片8

白崇禧将军像

日寇曾先后七次派飞机轰炸合山矿区。1944年12 月,日寇侵占合山矿场,强迫矿工挖煤。合山煤矿矿警参加了自卫队,用各种方式抗击日寇。一是捐款买战机。1940 年7 月,“七七”事变三周年之际,合山煤矿发动员工积极捐款,用于购买战机,支援抗战。二是矿工做向导袭击日寇。1944 年11 月,日寇侵占合山后,派兵到各煤矿守护矿井。一天夜里,在矿工谭福引导下,22 名北泗自卫队员偷袭了日寇驻嘉岜岭矿井的营房,打死了两个日本兵,缴获一批军械物资。三是为抗战多产煤。1943 年1 月,驻桂林烟煤临时调节委员会主任李济深致电合山公司,要求增加生产,以应急需。合山煤矿员工奋力挖煤,当年产煤9多万吨。1944 年6 月,国军在长沙对日寇展开四次大会战,湖南省各个煤矿相继停产,当局派员驻合山督促抢运煤炭以保证军需运输。合山煤矿开辟里兰矿场和宜山县弄相矿场,昼夜加班,日产煤达300 吨,有力应援了抗战急需。四是阻扰日寇运煤。1945 年4 月,日寇企图把煤运出合山,多系矿警参加的自卫队在古昔村附近伏击了日寇,阻止了日寇企图。两次入侵合山的日寇,始终未能从合山运走一块煤。

五 老矿工们的记忆

老矿工故事之一:

已于2014年去世的老人司仪宙,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以南下干部身份到合山工作,他后来回忆写了一篇《进矿记》,记述了初到合山的故事:

“1949年底,我们南下干部南下到广西柳州,当时我在柳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物资接管部工作。1950年元月,我受委派驻合山煤矿公司柳州办事处军事联络员,负责办事处的接管工作。当时在全国来说合山不算大矿,但在广西举足轻重,它担负着柳州铁路以及柳州、南宁、桂林、梧州四市电厂的燃煤供应以及民用燃煤需要。我这个刚出校门的青年学生,在阳春三月的一天上午,跳上了矿里唯一的大卡车向合山进发......”

在后面的记述中,司仪宙生动描写了自己在汽车半路抛瞄、日夜担心土匪来袭的受窘经历,读来如临其境,颇为有趣。

文章图片9

东矿运煤楼 陆乃亮摄

老矿工故事之二:

在合山素有“合山通”、“老通讯员”之誉的吴克帅,数十年来,一直坚持撰写有关合山矿务局的时事新闻,向外宣传报道。他1969 年2 月参军入伍,1975 年退伍后被招收到合山矿务局工作直至退休,历任采煤工、工区团支部书记、矿团委常委、局党委宣传部长等职。

他写回忆文章,讲述了井下矿工齐心协力、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我上的第一个班是夜班,那是一个冬天.我提前到了派班房,夜班铃声一响,等大家都到齐了,班长覃有运先把上一班交班时的采煤工作面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接着给大家分工。我被分工打单柱,由老工人甘旭达带我。我扛上工具,从斜井口走了680 多个台阶才下到主巷道,沿着铁路再走数百米才到采煤工作面。

“到了井下,好像到了另一个国度,凉风习习,酷似春天。我和甘师傅打完单柱,就在旁边看另一个班回收放顶。老矿工都习惯把这项工作叫作'劏龙’。刚开始,当卷扬机拉断单柱、木垛这些顶梁柱时,有篮球场那么大的采空区顶板顿时哗啦啦垮塌下来,轰隆隆的响声如雷呜一般,震耳欲聋。我第一次看到这样震撼的场面,确实感觉有点吓人。

文章图片10

刮板机头装煤 陆乃亮摄

“到下半班时,副班长吴连财带上我和另外两名工人提前进入工作面放炮。我和吴副班长负责用特制的防爆开关连接电线,另外两人在外面巷口担任警戒,防止有人误入放炮区。50米的工作面要分几十次才能放完炮。引爆后,工人就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两人一组,拖一把大刮,迅速跃进采煤点位置。我这时的师傅是荔浦籍的老工人李光文。不等李师傅向我示范如何使用大刮和插钎,那一边刮板机就咣啷咣啷开动了。我急忙动手插钎,李师傅负责刮煤。插钎就是用一根木棍一头绑上钢丝绳,钢丝绳另一头与大刮连接,一人将木钎对准刮板机链刮插入,另一人将大刮插进煤堆,随着机转煤移,大刮就像一个小型推土机,把煤拉到刮板机槽边,用手顺势一翻,上百斤煤就进入了机槽,近十把大刮一齐挥动,刮板机就汇集成一条乌金小河流,源源不断,流往运输大巷,再用车斗装满车,推出到车场,用电车、绞车运上地面煤楼。”

提到采煤工平时吃的饭菜和待遇,吴克帅写道:

“井下班中餐是国家免费为井下工人提供的营养餐,分有井下辅助工、采煤工、掘进工三个档次,最高的也不超过2 角钱的菜钱,3两饭票还要自已交。那时我们采煤工吃的标准是1角2 分,每餐9 分钱猪肉,3 分钱青菜。当年井下采、掘一线职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50 斤,还有白糖、肥皂等物品特供。地面工粮食指标为30 斤,比普通居民多4斤。”

文章图片11

打钻煤炮眼 陆乃亮摄

老矿工故事之三:

贾海忠。未满18岁就从融安县农村来到石村矿做井下工。他也是一步一步从井下走出来,当过石村矿工区和石村矿团委书记、合山矿务局团委书记、销售处副处长、马安矿书记兼副矿长。提起当年井下工几次遇险的经历,他神色轻松、淡定,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

“下到井下工作面,老矿工都有经验,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敲帮问顶’,井下工常挂在嘴边有句顺口溜:'不怕顶板叫,就怕煤帮笑!’煤帮就是巷道的左右侧壁。顶板一般情况不会有问题,最怕的就是巷道的侧壁,一旦塌方,十有八九要出大事。有一次,煤层就在我头顶上断裂塌下来。当时已来不及躲避,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身体好像被一股冲击波推倒,周围顿时弥漫煤灰粉尘,等我睁开眼睛,才意识到人坐在地上,整个人差不多埋没在煤堆里。被挖出来时,我已动不了。所幸的只是腰背受了点挫伤,身上没有发现什么致命伤。类似的遇险,还经历过几次,还好也都是有惊无险。这种事经历多了,自己也不懂什么叫做害怕了。”

文章图片12

打单柱 陆乃亮摄

提起石村矿的竖井,他说,“这口竖井从1965年开始由古邦建井队修建的,竖井从地面到地下垂直深度有385米。当时下石村竖井,我们都喜欢把用绞车拉动上下的铁笼叫作“贯笼”。起初贯笼的装备比较简陋,除了底部比较结实外,四个角支撑四根柱子,栏杆仅用三根铁枝上下纵横围护,间距很大。矿工上下井都挤在贯笼里,有一次,贯笼出井时,一个矿工帽子掉了,他下意识弯下腰去捡,谁知屁股碰到身后矿工抱的一捆废木头,身体失去平衡,一头栽下深井,不幸遇难,找到他尸首时已断成三截,井底、井中几处悬挂,惨不忍睹。这次事故让我印象太深刻,从此在头脑树立起了安全意识。”

讲到井下工的辛苦,贾海忠说,“那时做井下工,下井前先把饭票交给班长,记得有一次下井,三天三夜都在井下,吃班中饭时,饿得狠了,一次吃下6盅米饭。那时装饭的盅可以装3两米饭。”

文章图片13

矿工坐车下井 陆乃亮摄

老矿工故事之四:

陆乃亮被誉为从巷道深处走来的艺术家。他1942 年出生,在合山市文化馆馆长岗位上退休,系国家三级美术师,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

文章图片14

陆乃亮木刻作品《汗水滴滴》

1958 年,16岁的陆乃亮从武鸣县农村到合山溯河矿当工人。他在井下开过机车、做过钳工、任过工会宣传干事和工区党支部书记,在矿山工作了27 个年头。他凭着兴趣和一股子毅力,自己摸索学会了版画。几十年来,以刀为笔,创作了大量反映煤矿题材的版画作品。1984年,版画作品《汗水滴滴》从400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送参加全国职工美展,一举成名。

文章图片15

刮板机头移位 陈志宁 提供

陆乃亮精神矍铄,跟笔者谈起矿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为了让笔者对刮板机有个直观的印象,他还拿起笔来一面在纸上画起来,一面耐心讲解。他回忆当年在井下运输煤炭的经过:

“那时最简陋的工具是独轮手推车,后来才有木板矿车,都是人工推。卸煤的时候,三四个人半蹲下来用背顶翻,非常辛苦。我和工友潘坚平时喜欢琢磨,希望通过改良运煤工具,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改进,我们发明了一种回勾式的卸车轨道,当运煤的斗车运行到卸煤工作面时,轨道被设计成凹型,运煤车前轮下坠时斗车发生倾下,煤炭自动从两侧滑落卸下,如此省去了很多人工和力气。很快各矿都采用这个办法,让原先的卸煤工作变得更加便捷、省力,同时提高了效率。后来,我和工友欧玉璋、潘坚几个还改良了大型刮煤机(俗称大刮),又发明了刮板机头保护罩,把传动滚轮拱护起来,使井下运煤的刮板机滚轮易被煤屑阻滞停机的老难题解决了。”

文章图片16

老合山机厂车间 陆乃亮摄

老矿工故事之五:

从陆乃亮那里,笔者还意外获得了他收集的合山百岁老矿工苏英南亲身口述(蒙艳桃整理)的历史:

“我叫苏英南,是广西博白人,今年 102岁。1946年,我跟着一个叫黄德顺的人来到了现在的合山市北泗街,投奔他妹妹。经黄德顺的妹妹介绍到合山煤矿做挖煤工,这一干就干了几十年,直到六十岁退休。

“那时的煤矿,矿工没有劳动保护,生产条件非常差,井下没有照明灯,靠矿工一人一盏煤油灯照明。井下也没有通风设备,挖煤没有安全保障,矿工挖的都是五煤。挖五煤巷道很矮,大概只有四、五十公分高,矿工只能侧身爬进巷道,侧着身挖煤。那时没有运煤工具,全靠矿工肩挑、背托把煤运出来,又苦又累。矿方在井边架起了多间茅屋,矿工吃住都在矿井边,房子是一间大茅房,一大堆人睡在一个大平铺上。天热时蚊子很多,没有蚊帐很难入睡,有的矿工干脆找黄荆叶来烧驱蚊。冬天时,很多人没有被子,大家几个人依偎在一起过夜,破旧的被子仅有的一、二床。有的矿工为了取暖,就在煤火边烤火过夜。

文章图片17

解放前的合山 陆乃亮提供

“解放前,合山很乱,土匪横行霸道,经常出来拦路抢劫平民百性。土匪见什么都抢,搞得当地村民人心惶惶。解放后,矿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环境大为改观,矿井有通风设备,半机械化采煤和运输,煤炭产量也大幅度提高。有一整套的安全措施,有劳动保护,保障矿井、矿工的人身安全。后来,一起挖煤的工友不少都相继成了家,我也找到了现在的爱人,婚后夫妻恩爱,患难与共。刚成家那些年,生活还是蛮艰苦的,后来越来越好了,孩子们都参加了工作,有的还当了干部,现在子孙孝顺,衣食无忧,很幸福哦。矿工的住房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的茅房没有了,现在大部分矿工、家属都可住在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楼房里。”

文章图片18

百岁老矿工苏英南话当年(摄于2018年前)陆乃亮提供

六 百年老矿的兴衰史

文章图片19

老矿务队部旧址 陆乃亮摄

从1950 年1月解放军柳州军管会接管合山煤矿公司开始,直到2003年的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合山煤矿走过了50多年艰难曲折而又辉煌不断的发展历史。此后四年,合山煤矿连续跻身中国煤炭企业100强。

2006年,改制前的合山矿务局一直是广西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年上缴税 达 6千多万元,广西原煤产量三分之一来自合山。建国以来,累计产煤8千多万吨。

1955 年,国家开始在合山煤矿投资扩建。1958 年“大跃进”期间,合山煤矿全年产煤60多 万吨,到1960 年,设计生产能力已达86 万吨。1966 年“文革”期间,先后扩建里兰、溯河等6个矿场,完成改建97 公里来合铁路准轨工程,为广西实现煤炭自给和基本改变“北煤南运”格局作出了贡献。

到1976 年“文革”结束,总设计生产能力已达231 万吨,井下运输实现了机械化。改革开放以后,合山煤矿步入加快发展阶段。到1990 年,总共投入建矿资金3亿多元,先后建成8 个矿场、四煤井17 对,年设计生产能力310 万吨,累计生产原煤4544 多万吨。到本世纪初,年产量最高达到222万吨。

文章图片20

矿工家属在矸石堆筛煤 陆乃亮摄

合山煤矿为国家贡献出煤,大约八九千万吨,百年老矿,前后挖了将近1亿吨的煤。

期间,也经历过不少艰难时刻。三年(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因煤炭滞销,一度面临关停危机。大跃进时期,在“高指标”、浮夸风的影响下,合山煤矿也急于求成,出现乱挖滥采和虚报产量的情况,造成经济损失。1961 年,被迫停建广屯、古邦两对竖井。“文革”给合山煤矿造成很大损失。运动中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打击,科学管理受到冲击,工程质量下降,工期延长,石村竖井工期长达10 年4 个月,投资超过计划16.79%。采掘严重失调,安全生产欠账多、事故多。1967 至1976 年,工伤死亡人数占建国41 年来工伤死亡总人数的34.58%。

文章图片21

东矿充电房 陆乃亮摄

80 年代,煤炭市场三次滞销,合山煤矿需靠银行贷款才能维持。1982 年,迫于形势,率先在广西煤炭工业系统实行局长经营承包责任制。1990 年又遇煤炭市场滞销,合山煤矿改变发展模式,以煤为主,兼营机械修造、建材等多种经营。到1997年,已负债高达1.1亿元。进入新世纪,合山煤矿彻底打破大锅饭。除了保留1500多名管理或技术岗位,其他近上万名员工走向劳务市场,竞争择业。五年内,合山矿务局全部9 个矿、4 个厂逐步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内部租赁经营制,长期亏损的局面得到了扭转,企业效益、职工收入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04年,多种经营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了煤炭销售收入。但是到了2003年,合山煤矿生产规模压缩很大,有1700名井下工面临下岗。这些工人基本属于农民工,他们与在职职工一样生产劳动,但应有的待遇却没有得到落实和保证。他们在煤炭开采一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首当其冲。这一部分矿工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矿工的收入,这样的家庭往往陷入贫困。最多时达 721 户、3364 人。据了解,从1996年开展扶贫解困工作至2006年,共给305户特困户滚动式发放无息贷款92多万元。矿上也还给157名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贷款24多万元,使他们圆了大学梦。合山矿务局曾拿出100多万元建立了“扶贫基金会”,推出解困项目,拨给无息贷款,指导进行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等项目开发。

2007 年,合山煤矿进入重大改制阶段,由原合山矿务局职工入股组建广西合山广达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国际西南煤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参股,通过资产重组、公开竞购成立了广西合山煤业有责任公司。关停了6对老矿井,规划兴建12对新矿井接替。购进掩护式液压支架和综采机等先进机械设备,实现一站式自动化集中控制运输。新建的三矿石村二号井设计年生产煤炭90 万吨,成为广西来宾市最大的机械化采煤矿井。据有关资料,新公司总资产达18多亿元,拥有8.2亿吨煤炭开采权和勘探权,下辖16个子公司和1个控股公司,目前员工大概有五六百人。

文章图片22

慰问矿工 陆乃亮摄

关于合山煤矿改制的话题,对于老矿工们来讲是一个沉重而困惑的话题。当初香港资金进入,合山矿务局以不到5亿的价格被收购,老矿工聊起这事,都觉得是自己的老东家被“贱卖”了,不住摇头叹息。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合山煤矿老职员讲,2007年改制后,合煤公司一直习惯性拖欠员工工资,总是在当年的春节前才发放上一年的工资,直到2014年。2014年后,员工的工资一直拖欠到现在。截止2017年6月份,合煤公司还欠有职工“五险一金”总计5千多万,包括在职、退休和下岗的职工在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合山煤矿不少职工家属,也影响着他们当下的生活与未来。

文章图片23

陆乃亮的获奖摄影作品《啊,阳光!》

七 百年老矿的“华丽转身”

说起来,合山能够成为一个城市,也是因煤而起。那是1977年,当时广西煤炭供应紧张,缺口达80万吨。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覃应机专程到合山督战、“催煤”,当时的合山矿务局长刘云峰说了一堆困难之后,最后提出,矿务局没有精力再去搞后勤保障、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成立一个市。覃应机一听,觉得很有必要,也合情合理,当场表态同意。后来,经过两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推动,广西又两次向国务院申请,终于在1981年6月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同意设立合山市。批准是批准了,但是没有钱。在1982年1月挂牌的时候,把临时办公地址放到石村矿,启动资金很可量,只有18万元。

文章图片24

远眺合山电厂 合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合山之所以成立市,也还得益于这里建有一座坑口火电厂——“671电厂”(合山发电公司前身)。文革发动的第二年,也是抓革命促生产的成果,1967年1月,国家在合山筹建电厂(大型二档企业),采取边建设边规划边发电的办法,分五期工程建设,从1971年3月至1986年10月,8台机组先后投产发电。经过二十多年断断续续的扩建、改造,1992年被国家列为大二型企业。1993年,装机容量达到了52.5万千瓦,到2002年已达到113万千瓦,成为广西唯一一座超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

到了本世纪初,也即2001年9月,合山电厂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类似于“三家分晋”,由广西桂冠电力、国电南京自动化、深圳国电科技等三家公司,以6:2:2的比例入股,“肢解”了671电厂,从此更名,为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1993年以来,该厂先后对4、5、6、7号机组进行了增容改造,使总容量达到了525MW,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1-3号机组于2000年12月已全部退役,于2001年已全部拆除,并利用场地等现有资源改扩建2×330MW机组工程。现有发电容量(含增容)共470MW。2002年12月29日划归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为国电集团直属内部核算电厂;新改扩建的2×330MW机组工程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不管合山煤矿和合山电厂如何改制,如何被贱卖、肢解,但合山市的设立和建设,都基于这两大企业的强力支撑。建市35年来,对合山的财政收入,合山电厂的贡献率基本占40% 以上,合山煤矿则占20%左右。2016年,合山电厂发电30多亿度,合山煤矿产煤69万多吨,合山市财政收入2.36亿元,主要都是电厂和煤矿的贡献。

文章图片25

老合山机厂家属区 弦戈摄

素有“广西煤都”之称的合山,350 平方公里的面积已探明藏煤面积260多平方公里,74% 的区域地下都有煤。煤田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8至12公里。含煤 9 层,地下最深800米都有煤,地质储量 6.7 亿吨,占广西煤炭储量三分之一,居广西之首。

但是经过百年开采,合山煤矿资源已近枯竭。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合山煤矿大批矿井因资源枯竭而相继宣告关闭或报废,截止2010 年底,原柳花岭、里兰、河里、溯河等8个煤矿已走到尽头。据国土资源部门核查,截至2007 年底,合山煤矿除深部煤层不具备开采条件外,已探明并准许开采的浅部煤田大部分已被开采。2009 年3 月,合山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今后合山必须通过转型发展才有出路。

文章图片26

柳矿老矿区 弦戈摄

合山作为一个城市来建设,曾经有过4次修改城区规划的过程。在合山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合山流传一句顺口溜,形容合山的小:一条路,两排树,三个乡,四条街。以前到合山,就会体验到这个城市的污染,天空中飘着乌黑的浓烟,马路上煤灰粉尘漫天飞,本地人早已习惯,早上穿白衬衫出去,晚上回来已经变成灰色。也可以说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老合山人,也深受多年污染之苦。直到2010年,合山电厂投资8179万元进行脱硫改造试验获得成功,今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8370吨。烟囱冒出的是白烟,合山人才告别了空气污染之痛。

合山城区最初定点放在里兰矿和溯河矿两大矿区交界处,城区总面积510万平方米,其中生活区域230万平方米,工业区域160万平方米,其他区域120万平方米。之后,1992年、1998年、2000年又三次修改规划,特别进入本世纪初,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建设江滨路,把合山电厂和里兰矿区(合山矿务局总部和大部分生活区)连接在一起,成为合山最亮眼的一个休闲风景区,江滨景区带也成为一个标志性景区,让本地人和外地人感到合山就像一个花园城市。

但是,百年的采矿历史,也给合山留下太多的“后遗症”。矿区地表塌陷,导致许多房屋开裂,矿井、运输路线、工地建筑等基础设施和矿井废渣存放,占用大量土地,损坏地表植被。地下的废弃矿井纵横交错,矿井废渣堆积而成的煤矸山随处可见,如里兰矿区的一堆煤矸石已堆积成山,高达173米。尽管合山先后投入4.2亿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但对深部采空区的地址环境治理等问题依然难以克服。

值得合山人欣慰的是,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已被列入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将分3期完成。第一期治理从2011年启动,治理面积77平方公里,包括里兰、东矿等5个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投资4.2亿元。第二期、第三期治理主要针对石村、河里矿区和马安矿区及其他区域,预计2018年完成。

文章图片27

合山国家矿山公园 合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后,合山市重新自我审视,抓住机遇,提出建设矿山公园。2010 年6 月,经国土资源部评审通过,合山国家矿山公园成为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广西首个国家矿山公园也将在合山诞生。

2011 年11 月,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计划总投资约1.2 亿元,总面积18.3 平方公里。以“百年煤都、和乐之国”为主题,以“记录百年矿史,开拓工业旅游”为理念,形成以矿业28公里观光小火车连接东矿和里兰矿为轴,打造采矿遗迹景观、遗址探险等旅游景点,纵贯整个合山区域。实际上,要打造一个旅游城市,仅仅一个多亿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慕名而到的人,多少有些失望,除了28公里小火车,目前合山还没有拿出更好的工业旅游景点出来,这也是先天不足所致。资金的缺乏,无法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而对于合山人来说,江滨景区和城市街区、生活小区园林绿化的建设对于他们来说更切近也更实惠。

文章图片28

合山的田野 合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对于更多长年生活在合山的人们来说,关于合山的记忆就是一排排用粉煤灰砖搭建起来的住宿区,是在大小煤矿生活区沿街摆卖的米粉摊,是高低不平错落摆放在山间岭上的家园,是春夏时节走在干涸的红水河道上的蜿蜒小路,是星稀的夜晚从山上小屋窗口里透出的一道亮光,是刚从矿井上来的一张张黑乎乎的笑脸,是在煤矸石堆成的高坡上一起玩耍的儿时玩伴。如今,许多矿区已渐渐被废弃,许多长年生活在老旧房屋的矿区家属子弟也搬进了新建的楼房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生活小区,儿时曾经朝夕游玩的地方或已荒草遍地,岁月可以带走青春与年华,尽管生活也曾经艰辛和坎坷,但却带不走合山人对往日时光的美好记忆。

文章图片29

里兰矿家属区粉摊 弦戈摄

文章图片30

里兰矿老字号米粉 弦戈摄

值得欣喜的是,2016年底,合山市成为广西首批脱贫摘帽的4个县(市区)之一,贫困发生率降至2.3%,实现了“九有一低于”的目标。就在上个月,合山人在首府南宁向全区人民报告了创新思路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但也有不少合山人认为政府为农民脱贫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作为一个为全市服务的政府,精准扶贫攻坚的方向不应只侧重于乡村,不能厚此薄彼,那些至今还生活在各个老旧矿区里的人们,那些曾经为合山煤矿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矿山困难职工及家属不应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

文章图片31

合山的晚霞 合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2012年,合山市投资240万元开启“工业旅游之路”,从岭南镇里仰村塘山屯修建了一条2.6公里长、宽4.5米的水泥路,直通老矿屯,方便游客驱车来到合岭山,参观广西的第一口煤井遗址。

站在煤井遗址前,只见不远处一座山头,赫然矗立着一座古炮楼。古炮楼俨如一个卫士,从清朝末年开始,一直默默守护着这口煤井和附近的合山煤矿矿部遗址。尽管炮楼早已残破不堪,但泥墙依旧挺拔,依稀可见它当年居高临下、瞭望四方的威仪。

晴朗的天空下,古炮楼下群山环抱,花树遍野,几棵木棉树上的红花正迎风绽放。

时至于今,我们有理由相信,阳光照耀下的合山这座百年老矿,她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和昨天更加美丽,更加绚烂,也更加美好!

(成稿于2017年6月16日,修改于2018年6月28日,再润于2018年29日)

文章图片32

合山的红水河 合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鸣谢及声明:感谢《美丽广西》约稿并提供采访条件!本文采访、写作,曾得到合山市委宣传部、合山市史志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文中有关数据资料多引自合山市有关部门提供的《合山文史》等书刊材料,特别是陆乃亮先生接受采访并提供大量珍贵图片资料,在此一并致谢!文中引用有关数据或有不确,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特此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