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结肠炎秘验方

 益顺明 2022-07-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组成】

党参30g,白术12g,茯苓15g,莲子20g,芡实20g,藿香10g,砂仁10g,木香6g,黄连8g,马齿苋15g,乌梅12g,石榴皮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适应症】

       慢性结肠炎、直肠炎等,辨证属脾胃虚寒,肠道湿热者。症见腹痛、腹泻,或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或大便粘有黏液色黄或白成冻状,或有便血,平素多长期大便稀溏,进食生冷食物或服用寒凉药物易致腹泻,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

图片

        【方解】

        慢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常呈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慢性结肠炎除腹痛、腹泻外,可出现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或有黏液便,皆为肠道湿热所致;但慢性结肠炎患者多长期大便稀溏,或便秘、便稀交替出现,且进食生冷或服用寒凉药物后易发生腹泻,提示此类病人多有脾虚表现,而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也常因脾虚所致。故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补气健脾与清利肠道湿热并重。本方以参苓白术散合连梅丸加减而成,参苓白术散为治疗脾虚湿盛常用方,连梅丸本为治疗瘟疫噤口痢之方,噤口痢多因湿热邪毒蕴结肠道所致,故本方可用于清肠道湿热而止泻。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莲子、芡实健脾止泻;砂仁、藿香化湿;木香行气滞;黄连、马齿苋清肠道湿热,乌梅、石榴皮收涩止泻,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健脾除湿止泻为主,兼清肠道湿热,若湿热偏重者,可酌加黄芩、白头翁等清肠道湿热。

图片

      【医案】

       曾某,男,32岁,2014年12月18日初诊。

       患者诉近半月以来,大便色金黄,黏滞不爽,秽臭异常,随大便解出黄色粘冻,偶有大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上周在市内某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炎。刻诊:大便如前,小便黄,口臭,口渴喜饮,但饮冷则腹泻,食少,畏寒肢冷,平素长期大便稀溏,时有不爽,舌尖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诊为慢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肠道湿热。治疗用温补脾肾,清热燥湿,以慢性结肠炎经验方加减。

处方: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莲子20g,芡实15g,砂仁10g(后下),黄连8g,黄芩12g,木香6g,马齿苋30g,白头翁20g,山楂15g,麦芽15g,鸡内金10g,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24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大便粘液明显减少,大便偏稀,进食亦增,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略滑。仍以上方加减治疗。

处方: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芡实15g,砂仁10g,黄连8g,黄芩12g,马齿苋30g,白头翁20g,败酱草20g,葛根20g,乌梅15g,山楂15g,鸡内金1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5年1月5日三诊,诉大便已无粘液,且已基本成形,惟食欲稍差,湿热渐去,以健脾消食之品善后。

       【按语】

         本案例中肠道湿热明显,但平素大便稀溏,冬季畏寒肢冷,是脾肾阳虚,虚实夹杂之证。慢性结肠炎临床虽常有肠道湿热表现,但以脾肾亏虚为其根本,故治疗宜寒温并用。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举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

轻抚广陵散,牵谁梦中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