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周恩来见到初恋女友,询问道:多年不见,愿意回北京工作吗

 冬不拉拉 2022-07-25 发布于安徽

1955年4月8日,周恩来在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前往印尼参加亚非会议的时候,秘密经过昆明。此时的国民党特务正在想方设法地暗杀周恩来,以此来阻止他出席会议。

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周恩来还是前往云南大学会见了一位特殊的朋友——自己30多年前的初恋女友张若名

图片

张若名

周恩来和张若名已经几十年没有见面了,双方一时间感慨万千,周恩来更是感慨道:“多年不见了,我代表小超向你问好。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回北京工作?”

大家可能只知道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但知道周恩来和张若名的却少之又少。

那么张若名和周恩来有着怎样的故事?她和周恩来因何分手?周恩来和邓颖超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下面作者为大家一一解读。

周恩来坚持“独身主义”

张若名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温仁村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因此造就了她聪明活泼、倔强的性格。1910年,父母送张若名到天津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她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闻名遐迩的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并和邓颖超成为好友。

1919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张若名也被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会主席。6月27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派张若名、刘清扬等人赶往北京,签署请愿书,抗议我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最终在青年学生和各界爱国志士誓死不渝的坚决斗争下,时任总统的徐世昌退却了,人民也迎来了胜利。张若名和刘清扬等女中豪杰,也在这次血与火的洗礼中,第一次向世人展现出新女性在爱国运动中的伟大力量。

图片

觉悟社部分成员(张若名前排右四,周恩来后排右一)

8月27日,张若名和周恩来、郭隆真等革命青年前往北平参加著名的“八月反马良运动”,没想到他们却被逮捕。8月30日,基于民怨声威,反动政府不得不释放了周恩来、张若名等人。

9月16日,为了能够更好地领导天津学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在周恩来和张若名的提议下,“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共20名学生联合成立了天津“觉悟社”。

觉悟社的成员都抱着“独身主义”的信念,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理论。除此之外,李大钊还在1919年9月21日来天津并发表演讲,给觉悟社社员极大地鼓励和支持。

为了躲避敌人的逮捕和暗杀,每位社员都通过抓阄来决定自己的代号。周恩来抽到5号,化名为“伍豪”;张若名抽到36号,化名为“衫陆”;邓颖超抽到的是1号,化名为“逸豪”。

12月28日,为了抗议日本人枪杀我爱国学生暴行的“福州惨案”,数万人聚集在南开学校前的广场上,声讨对方的暴行,随后爱国学生遭到反动政府的毒打和逮捕。

1920年1月29日下午,上千名学生不满反动政府的所作所为,游行到省公署门前。张若名、周恩来等人被推选为请愿代表,和反对当局据理力争,最终不幸被捕。

图片

下午5点,当周恩来、张若名等人被警察押送到警务处关押的时候,一路上他们都在高呼:“学生万岁!同胞万岁!”尽管身处狱中,但周恩来、张若名等人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张若名还在日记中写道:“精神是很快乐的……”

鉴于张若名在学校和社会上的种种表现,具有封建思想的张父很是气愤,并和其他家庭成员软硬兼施,多次以“断绝父女关系和切断经济供给”相要挟,让张若名回家呆着。但张若名心如磐石,意志坚定,说什么也不肯放弃。

1920年7月,在邓颖超等觉悟社社员的营救下,反动当局被迫释放周恩来、张若名等人。觉悟社为了周恩来等人的安全着想,便主张他们去法国留学。

11月7日,张若名终于逃出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在北京爱国律师刘崇佑等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周恩来、张若名等人乘坐“波尔多斯”号邮轮从上海奔赴法国留学,而邓颖超则留在国内。

此时周恩来和张若名只是单纯的战友情,他们相互欣赏,并未产生爱情。因为觉悟社成立以后,为了保证大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改造社会的斗争中,社员们约定不谈恋爱、不结婚,周恩来甚至声明抱定独身主义。

图片

周恩来也曾在文章中这样说过:“要救国,要革命,最好独身,了无牵挂,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献给祖国。”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方面的成熟,周恩来的思想逐渐发生改变,他也迎来自己的第一段感情。

周恩来因何与初恋女友张若名分手?

1921年,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共产党,直接参加中共旅法小组,成为中共的创建人之一。1922年,郭隆真和张若名加入了由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在这一组织内,张若名化名为“一蜂”。

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周恩来逐渐认识到革命和恋爱并非在对立面,他在给表哥陈式周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我虽然主张没有家庭的说法,但并非是薄情者,爱情和家庭不能并论……”

从这里足以看出周恩来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并开始放弃之前坚持的“独身主义”。多年后,邓颖超对侄女周秉德说:“那个时候觉悟社的成员都说,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的话,那么和张若名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因此,当周恩来和张若名放弃“独身主义”思想后,两人惺惺相惜,很快就产生了恋情。初恋是美好的,对周恩来也是不例外的。

图片

多年后,周恩来对周秉德说:“开始的确很不错,在巴黎,我们两个先后加入少年共产党,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主动采取互教互学的办法。张若名的法文很好,她经常担任主讲人。”

基于张若名的法语口语很好,再加上她又是女孩子,方便隐藏身份,所以张若名还担负与法共秘密联络的任务。

周恩来和张若名确定恋爱关系是他们到法国后,正如觉悟社社员所说的那样,一旦他们放弃坚持的“独身主义”,两人的恋爱也将成为必然。因为他们的恋爱基础就在于起初两人的志向相同,而且是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

尤其是张若名在斗争中表现出的激进、果敢以及很强的组织能力,再加上张若名在生活中十分淳朴、爽朗、以诚待人,这些都令周恩来难以忘怀;同样,周恩来的足智多谋、沉着坚定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也给张若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若名和周恩来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也正是因为相同的目标,才将两人的心灵联结在一起。本以为张若名和周恩来能够一直走下去,没想到一件事的发生令两人分手。

不久后,周恩来被组织调离,而张若名和当时的接任者、在法国的主要领导人任卓宣因意见不合,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任卓宣作风比较粗暴,在他的指挥下,张若名在一次会议上暴露了身份,她也因此受到法国警察的秘密盯梢,差点被驱逐出境。

图片

多年从事革命工作,担惊受怕的日子让张若名产生了动摇,再加上组织因为她家庭原因而对她进行审查,这令张若名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懑。尽管周恩来反复规劝,也没能令张若名改变脱离组织的决定。

后来,周恩来和侄女谈及与张若名分手时说:

“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要断掉这段感情,这个决心并不好下。起初我也努力过,我多次劝她不要这么冲动,希望她能正确对待,能够再坚强一点,不要因为受到一些委屈就退党,可是她听不进去……她说她累了,想从事文学研究工作,不想再过问政治了,我也没办法,只好放手……”

周恩来和张若名分手的原因在于双方人生价值观的不同,最终张若名宣布退党,这也促成周恩来下定决心结束这段感情。

这段感情对周恩来的触动很大,也促使他思考自己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经过反复考虑,周恩来选择了留在国内的邓颖超。

图片

周恩来

后来,周恩来在回忆这一转变的时候说:

“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我的终身伴侣也必须是志同道合、经得起艰难险阻的战友。于是我主动和张若名说清楚,随后开始和邓颖超通信,向她求婚……”

邓颖超接受周恩来告白,确定恋爱关系

1923年,和周恩来分手之后的张若名从巴黎来到里昂,并在里昂中法大学读书,最后成为我国第一个留法的女博士。紧接着,张若名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后来又重新申请加入共产党。(这都是后话了)

在留学期间,周恩来一直和国内的觉悟社社友保持通信。1923年春的一天,邓颖超正在和刚从上海来天津的觉悟社社员谌小岑夫妇,商量建立研究妇女问题的组织。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声音,原来是一个6岁小女孩蹦蹦跳跳的进来,她的小手扬起一封信:“邓阿姨,这是您的信,门房叔叔让我给你送来,说是外国寄来的!”

邓颖超一看信封上那挺拔的字迹,便知道这是周恩来从法国巴黎寄来的。谌小岑夫妇也凑过来看信。邓颖超将信拆开,没有见到信件,只有一张印有油画的明信片,这令邓颖超十分奇怪。

图片

邓颖超

要知道之前周恩来从法国、英国等地给她寄过许多明信片,但都是直接寄过来的,为何这次要加个信封呢?难道是有重要的消息?

邓颖超仔细地看着明信片,往后一翻,发现上面写着:“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勇敢地奔啊奔!”一向聪明机灵的邓颖超被周恩来的话语给震惊到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谌小岑夫妇见状连忙将明信片拿过去,看着看着谌小岑笑着说:“小超,你这还不明白啊?伍豪在向你表达心意呢!”此时的邓颖超说不出话来,她心里格外慌张。

就在这个时候,谌小岑的妻子李峙山拍了拍邓颖超的肩膀,说:“小超,这是伍豪在向你表示他的真挚情谊啊,他要你打破一切束缚,勇敢地和他相爱!虽然这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但和他本人的性格确实很相符的。你赶快给他回信吧,我们就先走了!”

李峙山夫妇离开后,邓颖超开始陷入沉思,她不明白一向坚持独身主义的周恩来,如今怎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邓颖超知道周恩来的身边有一位张若名,她一直以为他们两个会在一起,那么周恩来为什么要向自己表达这样的心意呢?

邓颖超回信了,她先是征求周恩来对自己和李峙山建立一个进步的妇女组织的意见,最后才说:“你寄的明信片我已经收到了,你不是一直抱独身主义吗?现在是有什么新的想法了吗?”

图片

周恩来很快回信,他十分赞同邓颖超等人组织一个进步的妇女团体,然后笔锋一转,说:

“我到欧洲后,认识到革命和恋爱不是对立的,独身主义的想法也改变了。我的好朋友蔡和森、向警予等人都恋爱结婚了,他们也希望我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

我身边是有一位比较接近的朋友,但她经受不了革命的艰难险阻,已经退缩了。我是已经决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革命,唯有你才能和我终身共患难,共奋斗!希望早日收到小超的回复。”

其实邓颖超在决定和周恩来确定恋爱关系之前,曾征求和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的意见。母亲见过周恩来,对他的印象也很好,于是说:“恩来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也是一个感情十分专一的人,他是个不错的人选。”

不过邓母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她说:“恩来现在还在国外,还是等他回国以后再确定吧。”母亲虽然是这样说的,但邓颖超认为,人一辈子能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不是一件易事。既然自己和周恩来心意相通,志趣相投,不如尽快回复,避免他为此伤神。

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又给邓颖超写信了,他希望邓颖超能够尽快将两人的恋爱关系确定下来。此时的邓颖超没有再征求母亲的意见,她被周恩来的来信给打动了,她对他长期纯洁的友谊也升华为美妙热烈的爱情。

图片

紧接着邓颖超给周恩来写信:“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从这个时候开始,周恩来、邓颖超成为生死不渝的革命伴侣,并携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周恩来再见初恋女友,询问:你是否愿意回北京工作?

192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周恩来从莫斯科开完会后,在郊外的一个小咖啡馆和张若名秘密见面。在交谈过程中,周恩来告诉张若名:“我和邓颖超在1925年结婚了,小超让我向你问好。”

张若名则向周恩来汇报了这几年攻读硕士学位的艰苦历程,周恩来向张若名讲述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形势。周恩来坚定地对张若名说:“这次分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见,也许那个时候我已经牺牲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了,但即便如此,我也不后悔!”

望着这位昔日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恋人,张若名热泪盈眶,她衷心祝愿中共能早日成功,并向周恩来保证:“我虽然离开了党组织,但我绝不会做出出卖朋友和党组织的事情,我要做一个不是共产党员的革命者,永远不会泄露党的机密!”

图片

张若名和杨堃举行婚礼

在法国读书期间,张若名在郭隆真的介绍下,认识了郭的同乡,同时也是河北大名的旅法学生杨堃。1930年5月31日,张若名和杨堃在里昂中法大学礼堂内,在导师和众多同学的嘱咐下,举行了简单且浪漫的婚礼。

张若名在学校期间,她的导师赛贡教授曾给予她高度的评价:“她的成绩是我们学院的光荣!”

当年张若名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取得中法大学的文科博士学位,当时和她先后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女学生共有40多人,而取得博士学位的却只有她一位。张若名是我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更是中华女性的骄傲和自豪。

1931年,张若名和杨堃夫妇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带着丰硕的学术成果回到了祖国。在北平,张若名给聘为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将北平占领,中法大学也被迫停办。性情刚烈的张若敏不肯为日本人做事,她宁愿每天在家里读书写作,也不愿意出去在日伪的统治下教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蒋介石在故宫太和殿前接见了北平的师生,又在中南海举行茶会,慰藉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张若名身为爱国专家,也受到蒋介石的邀请。

图片

1946年春,当时张若名和杨堃都在北平中法大学教书。3月初的一天,张若名和杨堃外出回家,家里的阿姨告诉他们:“刚刚家里来了一位姓王的先生,戴着一副墨镜,看起来十分神秘,说是要找你们。”

据阿姨描述那位王先生的身材、长相和穿着后,张若名瞬间意识到这位王先生就是周恩来。因为当时周恩来正在和马歇尔、张治中三人军事小组在北平军调处谈判,住地离张若名家很近。

最重要的是,那年周恩来出席莫斯科中共“六大”的途中,曾遭到日本警察的盘查。当时周恩来也谎称自己姓王,这些是在他途径巴黎的时候,都曾和张若名讲过。张若名虽然不知道周恩来找自己有什么事,但还是觉得有些可惜,没能见一面。

1948年初,张若名和杨堃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的邀请,到云南大学教书。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北平的环境和条件都很不错,那么张若名夫妇为何选择去云南教书呢?

其实当时有人说张若名的初恋对象,一直保持着亲密朋友关系的周恩来,马上就要率领千军万马进城了,以后该如何相处呢?还是离得远一点比较好。就这样,张若名夫妇选择接受云南大学校长的邀请,来到昆明教书。

图片

1950年云南迎来解放,张若名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她始终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多次申请加入党组织。张若名还要做“急先锋的女子”,决心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腔热血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1955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前往印尼参加亚非会议,途中经过昆明。尽管当时有不少国民党特务正在想方设法地暗杀他,以阻止周恩来出席会议,但他还是在紧张的气氛下,到云南大学会见了张若名和杨堃。

4月8日上午,周恩来和张若名夫妇会面5个多小时,并共进午餐。在吃饭期间,周恩来对张若名说:“多年不见,小超再三嘱咐我,一定要替她向若名姐问好。”

除此之外,周恩来还询问张若名:“你想不想回北京工作?”张若名委婉拒绝了。在长时间的谈话中,两人还回忆起往事,回忆起两人一起闹学潮、坐监牢等事情。

当两人说到张若名1922年入党的事情时,周恩来说:“你当时参加的是团的组织,还不是党的组织……”后来有人说,周恩来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张若名,毕竟退团比退党的性质要轻很多。

图片

关于这次相会,周恩来从亚非会议回来后还和邓颖超说过。据周秉德回忆:“当时七妈还问伯伯:'你怎么没有和若名姐拍一张照片啊?好让我看看她和当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嘛!’”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竟是周恩来和张若名的最后一次见面。1958年6月18日,张若名去世,终年56岁。


谈史演说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