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夏天,你需要一场消暑研学游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2-07-25 发布于湖北

图片

三星堆扭头跪坐人像

全文 6801 字,约 16 分钟

消暑良方

古人消夏,方法众多。静心居家、园中乘凉,又或是食清凉果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苏轼有一法,略为不同,亦是十分有效,即游赏消夏。南迁途中,每至一地,苏轼大都会拄杖于古城中漫步,感悟前人的遗迹与繁华以抵消暑热,正如其词作《鹧鸪天》中记录的夏日凉意: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图片

三苏祠内的灯笼 | 摄影©say哇哇哇

苏轼的消夏方式,并不老旧,也未过时,物质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它具有了更加多元的意义,被称作“研学游”,它带着多彩深厚的人文理念,仍可被视作是不可或缺的消夏良方。

只是,何处消夏,当细致思考。

图片

三苏祠内的东坡像

四川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了无数精彩,从古蜀至近代,均有经典遗产留存。

这个夏天,我们梳理出蜀地的五个优质“良方”——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传统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和藏羌彝民族文化,供文化爱好者前往消夏,体验一场意趣满满又颇有凉意的“研学游”。

01 古蜀文化

2020 年,皮洛遗址被发现。

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的皮洛遗址,平均海拔超过 3750 米。在这里,考古学家发掘出近万件石制品和多处用火遗迹。因其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次发掘入选为“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图片

发掘中的皮洛遗址

皮洛遗址的发现,为我们对早期人类行为活动,特别是高海拔地区人类行为活动的进一步了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遗址展现出了多个古人类活动面,其中,形态规整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阿舍利技术,属旧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石器为两面有刃的大型砍伐工具,包括手斧、薄刃斧等),而保存相对完整的连续地层堆积和工具演变等遗迹,则展现出了早期人类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及历史进程。

由此可以看出,本次发掘不仅丰富了蜀地文化,同时,也为研究早期人类的迁徙与交流,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图片

在皮洛遗址提取古DNA土样

如果说发掘中的皮洛遗址,再现的是久远的旧石器时代的蜀地文化,那么,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展示的,则是稍晚的青铜时代的古蜀文明。

从上世纪 20 年代末的偶然发现,到 80 年代中期的大规模发掘,再到今天的持续考古,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使古蜀文明,日渐清晰。

慢慢拼凑而成的古蜀文化,使世界轰动,这即是: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 | 摄影©々青鸟与诗

位于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是了解古蜀文化的必达之地。

1986 年,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了上千件商代晚期的珍贵文物——通高 2.62 米的青铜大立人像、华美的青铜神树、造型奇特的青铜纵目面具、金杖和象牙等,无不展示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技艺。如今,它们跨越几千年,被精心拾起,入驻三星堆博物馆,成为这里的重量级常设展品。

图片

青铜大立人像 | 摄影©摄影师162468653438188

图片

青铜神树 | 摄影©爱自然4131

青铜大立人像,为我们展现出了远古的威仪与神秘,其衣服上的龙纹,则与青铜神树下方的龙一道,暗示了古蜀与中原文化的关联:青铜神树上的龙,出现在树的一侧,那是一条正欲向下的龙,整体造型怪异,使人记忆深刻。

图片

青铜神树上的龙 | 摄影©成都独立摄影Y叔

选择三星堆博物馆作为研学地,不仅能够体味古蜀文化的辉煌,了解中华文化之博大,还可以与当下连接,察觉到一份遥远的趣味。

如 2020 年出土的陶猪,竟与“愤怒的小鸟”中的反派猪有着相似的外形,但通过细致了解,我们会知晓,猪形器在商周时期的泥塑中,十分常见,因为猪在当时已是常见的家畜。

图片

陶猪 | 摄影©宇翔设影

又如青铜太阳轮,酷似今天的车轮或方向盘,而实际上,它极有可能是模仿太阳的“太阳形器”。若是如此,它便青铜神树上的九只太阳鸟,共同揭示出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与信仰,同时也隐含着古蜀人最初的世界观与宇宙观。

图片

青铜太阳轮 | 摄影©三手玩家

时至今日,三星堆的发掘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器物及其折射出的古蜀文明,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21 年,八号坑出土的金树叶,惊艳了世人。这件造型精巧、叶脉清晰的文物,有可能是悬挂在青铜树上的叶片,也有可能是衣服上的装饰,无论何种用途,它的出现,都体现出了古蜀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图片

金树叶

三星堆的发掘,一路向前,三星堆的谜团,有待解开,古蜀人的灿烂文化也将持续绽放。而三星堆博物馆传递出的深厚、趣味与美感,别处无处可寻,因此,这里当是研学四川的必选地之一。

图片

金面罩 | 摄影©FUFU

若要继续了解古蜀文化,还应去到成都市的金沙遗址博物馆。

研究发现,金沙遗址极有可能是古蜀人迁出至成都平原后的另一个中心,甚至是其都邑所在地。正因如此,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才极为珍贵。

就像圆形薄片状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宝,它于 2013 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图案,更是被定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图片

太阳神鸟金饰 | 摄影©FUFU

在四川,与古蜀文化相伴的,还有相对低调的巴文化。

与巴文化相关的研学地,有达州市的达州博物馆和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前者馆内的巴文化主题馆,讲述了有关巴人起源、征战、鼎盛及融入华夏等阶段的历史后者仍在建设中,建成后,它将是国内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

古时,巴文化与蜀文化,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今时,巴蜀文化为深厚包容的四川,增添了一抹独一无二的色彩。去此三地研学游,既可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也可拓展对中华概念的认知。

02 三国文化

感知三国文化,去到成都市的武侯祠,是最佳选择之一。

武侯祠原本是南北朝时期修立的纪念诸葛亮的专祠,经过明清两代不断修缮整理,最终变为了包括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和三义庙四部分组成的建筑遗迹区,极具历史价值。

图片

武侯祠 | 摄影©仙人板板

祠内,无论是建筑还是碑刻,都值得驻足细细观赏。特别是立于公元 809 年的赞颂诸葛亮的唐碑,通高 3.67 米,雄伟壮阔,观后使人感慨。因此碑的文章、书法与雕刻,均十分精彩,所以,它又被称为“三绝碑”。

图片

三绝碑

除去历史遗迹,武侯祠里的环境,亦是十分怡人。

当踏入武侯祠,闲步绿荫下,群雄割据年代的英雄人物传递出的勇武精神与忠义智慧,缓缓而来;当走进殿内,那远去的历史与气节,更值得我们一味再味。

图片

阆中古城 | 摄影©潇尧

若想继续了解三国文化,还可去到南充市的阆( làng )中古城。

阆中,古称保宁,已有 2300 多年的建城历史。古城内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和川北道贡院等 8 处经典遗址,其中,张飞庙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其规模恢宏,建造精美,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

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武侯祠和阆中古城,保存有三国时代的勇敢精神,应是研学游的佳地之一。

03 传统名人文化

具有优良美德与出众才华的古代人物,以其独特贡献,丰富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其精神,更是今人应当继承的宝贵财富。四川独特又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众多历史人物:他们分处不同时代,以各自的方式进行创作,他们创造出的璀璨文化成果,勾画出了中国人最为恒久的审美意趣。

这其中,宋代文学家苏轼、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汉代文豪司马相如的成就闻名古今。他们都在四川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此一夏天,去到蜀地,可将古时文人的光辉及经典文化遗迹,一同瞻仰。

宋代最为知名的文人家族,莫过于三苏——苏洵与苏轼、苏辙。

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生活的地方,为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元代时,三苏故居改为祠堂,受人瞻仰。遗憾的是,部分遗迹在明末毁于兵火,清代康熙年间,三苏祠获得原址重修,苏氏遗迹才得以还原并保留至今。

图片

图片

延续几百年的三苏祠,使人向往,只因其内有父子三人最为浓重的文脉传承——

苏洵曾有 6 年时间,一直居家闭门读书。他在三苏祠内感知文字,认真阅读先贤经典,考究古今治乱得失。随着时间流逝,苏洵已是行至高峰。

居三苏祠苦读的 6 年光阴,苏轼与苏辙相继出生。继续学习的同时,苏洵亲自编撰了大量书卷,以此当作教材,供苏轼与苏辙读书之用,他叮嘱道: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意思是,读完这些书,修身与治国,皆可。

图片

三苏祠中的苏轼像 | 摄影©zhangzhongping

公元 1057 年,苏轼与苏辙同榜应试及第,“三苏”闻名全国。

漫漫仕宦生涯,父子三人的文与德,受到了极高赞誉。通过翻阅古籍,我们会发现,同时代的文人,几乎都与三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受其影响,或成为其追随者,或默默表达敬仰之心。即使到了元明清时代乃至今日,慕三苏者,仍是不计其数。

而三苏出生及成长的地方——三苏祠,则在代代传颂中,成为了文人墨客争相拜谒的文化圣地。

图片

三苏祠中的荷塘与亭 | 摄影©行者156

三苏特别是苏轼本人及其诗文传递出的精神力量,给后人以极大鼓舞。

作家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这位命运坎坷的文人,才华横溢,且有着正直向上的人生观,他不仅努力好学,更有着乐观豁达的天性。他那忧道不忧贫与乐天知命的心态与精神,使其度过了无数艰难。今天看来,这样的优秀品质,是一个人行此一生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而生发于蜀地的这些宝贵品质,于今人来说,亦是不可或缺。

图片

俯瞰三苏祠 | 摄影©仙人板板

底蕴深厚的蜀地文化,催生出了令人敬仰的三苏父子,三苏父子遗留的厚重思想又与蜀地文化一道,孕育出了眉山人努力奋进的性格——两宋期间,眉山共有 800 余人考取过进士,史称“八百进士”,宋仁宗更是称赞“天下读书人皆在眉州”。

图片

三苏祠 | 摄影©美雅视觉摄影

如今,三苏祠内收藏有数千件有关三苏的文物文献。如此丰富的史料,构建出了三苏祠的文化根脉。正因如此,由这里传递出的勤奋、正直与乐观的精神,才使今天的到访者广受启发。

有人曾盛赞苏门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所以,去到这里研学,是直观感受三苏文脉的不二之地,也是催人奋进的积极场所。

图片

三苏祠东坡书院 | 摄影©等风也在等你Z

领略过三苏祠的厚重,可去至绵阳江油市——李白故里,体验盛唐诗歌的魅力。

李白在江油,度过了十分重要的青少年时代。这一时期,他一边读书,一边泛游——故乡的大匡山是他隐居学习之处,窦圌( chuán )山、戴天山和紫云山等,亦有其足迹。

图片

江油市窦圌山 | 摄影©吴大爺

25 岁,李白出蜀,遂即开始了豪放随性且富有诗意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去到哪里,李白任性自由的性格始终未变,或许,正是蜀地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塑造了他的性格底色,并伴随其一生。

图片

太白碑林

今天的江油市,留有这位伟大诗人的三十多处珍贵遗迹——陇西院、洗墨池和磨针溪等,除此之外,李白纪念馆、太白碑林及其胞妹李月圆墓等遗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

这里风景秀丽,峰峦蜿蜒,于 2021 年入选了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镇”名单。因此,研学于此处,应是能够感受到李白的成长之路、诗歌与人格魅力,也能够体会到一份自然之美。

图片

青莲诗歌小镇

与李白齐名的杜甫,留在四川的遗迹位于成都,名为杜甫草堂。

公元 759 年,47 岁的杜甫辞官南下去到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草堂,后人称之为“杜甫草堂”。他先后在此居住近 4 年,创作诗歌 240 余首。那首写给李白的《梦李白二首》之一——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即是完成于此一时期。

图片

杜甫草堂 | 摄影©叫什么来着喔

在杜甫离世近一个世纪后,唐末诗人韦庄历经艰难,方才寻得草堂遗址,他竭力重修房屋,使之得以保存。之后,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杜甫草堂也便成为了现在的模样。

今天,草堂内流水涓涓,小桥连接,茂竹相映,它有后世整修的庄严肃穆,也有草堂最初的古朴典雅与幽深静谧。

图片

杜甫草堂 | 摄影©冷冷的夏日

在这里,诗歌的影子随处可见——踱步草堂,你定会对“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风雨不动安如山”等经典诗句,有更直接的体会。

杜甫生活的时代,虽已远去,但身处草堂内,我们仍是可以体会到一位伟大诗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厚重。

图片

杜甫草堂 | 摄影©ebu渤渤

观唐代李白故里和杜甫草堂后,也许你会对更早的汉代文化有所好奇。若是如此,汉代文豪司马相如的故里——南充市蓬安县的周子古镇,或是可以一去。

实际上,周子古镇不仅是司马相如的故里,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等人,也曾在这里讲学。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文人纷纷到往,才使得周子古镇的文化气息,愈发浓厚,并延续至今。

图片

周子古镇 | 摄影©曹杨牧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彝海

图片

彝海

图片

图片

泸定桥 | 摄影©西洲梦

图片

图片

红原县月亮湾 | 摄影©李明

图片

图片

红原县草原上的夜晚 | 摄影©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极具教育意义的四处研学地,体现出了亲切可感的爱国情怀。历经多年,这些曾经意味着艰难的地方,正在发生变化,它们带着勇敢奋斗的精神,变得愈发美好,愈发动人。

05 藏羌彝民族文化

四川省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集区、最大的彝族聚集区、康藏核心区,是国家“藏羌彝文化走廊”中唯一包含藏、羌、彝三个民族聚集区的省份。位于“藏羌彝文化走廊”上的地区众多,民族多元,除了藏族、羌族、彝族三个民族外,还有傈僳族、傣族、白族、苗族等十余个民族以及众多支族群。

图片

甘孜州 | 摄影©樊小喆

众多民族聚集,使藏羌彝文化走廊呈现出了文化上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保存有独具民族特色的古碉楼。这里有碉楼 500 余座,是嘉绒藏族建筑的杰作,距今有千年的历史。使人赞叹的是,千百年来,即使经受了战争、风雨和地震的考验,它们仍然屹立此地,并与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彼此交融的风景。

图片

甘孜州丹巴古碉楼 | 摄影©西藏有 du

古老的羌族文化,也是独具魅力。

位于绵阳市的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夏王朝创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之地。这里,民族与现代融为一体,古典与时尚汇于一城,到访者可在寓意美好的吉娜羌寨看碉楼、品文化,在北川老县城读大禹故事、了解羌族历史。

图片
北川

彝族文化,同样值得被关注。众所周知的彝族火把节,是彝族的重要标签,它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的美誉,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

每至盛夏,西昌将迎来热烈的火把节,这里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春城”之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因此,夏季与火在一起,也并不会觉得干热。火把节期间,到访者还可以看摔跤、斗鸡、斗羊,观自然风光,热闹又舒适。

图片

彝族火把节

除去以上景观,四川还有太多人文景致与自然美景,它们都以各自的特色呈现着蜀地之美。夏季研学游,漫步文化圣地,赏林泉,获取来自古人的意趣与志趣,当至蜀地。

图片

三苏祠 | 摄影©和平减—PEACE

由古蜀至近代,四川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深厚多元与多彩包容,也正是由于这种由古向今的传承与发展,使常居此地的四川人,形成了一种安逸的生活姿态。

这样的安逸,不只是舒适与闲逸,它有古蜀人的想象力,隐含着三国文化中的勇武,也带着唐宋文人的底蕴和近代革命者的奋斗精神。这样的四川,散发着独特魅力,期待与你一同,进行一场深度满满的研学游。

图片
你还可以看苏轼的房间 | 马蒂斯:曙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