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对联,相信大家肯定不会陌生,甚至看到一句上联,心里也会想着如何对出下联,可见对联是深深烙在我们中华文明中的一枚重要的文化印记。 ![]() 自古文人雅士对于对对联也是趋之若鹜,非常热衷于与其他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对。而在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下,对联这一文化也在逐渐地发展完善,到了明清时就到达了对联的鼎盛时期。 对联的发展史对联这一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先秦时期,那时候的百姓通常在新年到来时把代表好运的符号刻在桃木上,然后悬挂在自家门前,称作“桃符”,这便就是我国对联的最初形态。 ![]() 而我国意义上的首幅对联出现于唐朝开元年间,是由唐朝刘丘子所撰写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标示着新春降临,万物复苏之意,以此来祈祷新年好运的到来。 到了明清时期,对联的发展也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很多诸如宋濂、施耐庵、蒲松龄等著名的文人墨客。而谈及吟诗作对这一领域,就不得不提到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 ![]() 在明清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到乡野村夫,在闲暇之余都会互相对对联来解闷。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纪晓岚作为一位当时的文学大家,很多文人都喜欢与他作对切磋文学功底,借此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这才有了标题中的一幕。 “鼠无大小皆称老”之典故一谈到纪晓岚这个人物,相信大家都会联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张国立老师扮演的纪晓岚,可谓是活灵活现。而从这部电视剧中也看得出来纪晓岚在吟诗作对这一方面的水平。 ![]()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微服私访,在自己地大物博的大清国游山玩水。但是随驾的纪晓岚并不能和乾隆一样醉心于山河,因为每到一处县城,只要有人听闻纪晓岚也在,必定会登门拜访,与他作对切磋。 据说有一次,乾隆出行的一行人在将要到达江南某县城时,该县城的知县做好了接驾的准备后,得知纪晓岚也在随行人群中,便也想要与纪晓岚对上一对,看看纪晓岚是不是真的有本事。 于是宴席结束后,知县便就对纪晓岚说:久闻纪学士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对对子更是一流,下官昨夜绞尽脑汁想出一句上联,说与众人后却无一人能对的出来,所以正巧纪大人在场,请为下官对一下这句下联。 ![]() 纪晓岚立即回答说:请说上联。知县说:上联乃是“鼠无大小皆称老”。 这句上联简单来看就是说无论是体型大的老鼠还是体型小的,都被叫成是老鼠,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有趣味的日常现象,不仅将其与对联相结合,而且说起来还挺押韵。 而若要对出下联,也必须找到另一种与鼠对应的动物,并且还得在名字特性上做一番文章。所以在场众人听到上联后,都眉头紧皱,苦思冥想着该如何对出下联。 ![]() 而乾隆一时也想不出下联该如何对,既想尽快知道答案,但是看到纪晓岚低头沉思的样子,又想要让纪晓岚吃瘪。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旁笼子里的鹦鹉经过昨晚知县的调教,突然开口:吾皇万岁,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于是纪晓岚看着鹦鹉眼珠一转,灵感突起,立马对出下联,说:鹦有雌雄都叫哥。 这句下联与上联正好一一对应,鹦鹉无论是雌还是雄,人们都称之为“鹦哥儿”,而且还有俗名叫“八哥”,这一下联不可谓不巧妙。 ![]() 在纪晓岚对出下联后,这位知县立即拱手作揖,称赞纪晓岚的才华,并且彻底拜服。 纪晓岚的作对明场面上文提到的那副对联只不过是纪晓岚作对生涯中的冰山一角,他在不同时间和好多人作对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笑谈。 ![]() 先说他与乾隆之间的“戏联”。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酷爱文墨,一生作诗42000多首。有一次,乾隆与纪晓岚作对取乐。 乾隆首先做出上联:“两碟豆。”晓岚随即答道:“一瓯油。”乾隆见纪晓岚回答如此之快,心中略有些不爽,便说:“我念的是:林中两蝶斗。”但是没有想到纪晓岚也随即改口道:“我说的也是:水上一鸥游。” 再说他与乾隆之间的“佳对”。有一次纪晓岚跟随乾隆在江南游玩时,特意去了一趟白龙寺,看到皇上驾到,寺内和尚立即鸣钟以示庄严之感,乾隆听见钟声后顿感诗意盎然,对纪晓岚说:“白龙寺内撞金钟”。 ![]() 而纪晓岚也知道自己必须回答的合乎乾隆之意,所以他稍加思考后直接对出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乾隆当即龙颜大悦,夸奖纪晓岚说:“佳对” 他与乾隆之间还有“妙对”。乾隆在江南微服私访途中,在观赏一处池塘时看到池内的莲花正娇艳欲滴,含苞待放,就如同攥着涨红的拳头,于是诗兴大发,作出一上联:“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臣子们一时语噻,无以为对。 此时纪晓岚左右环顾看见池边生长的剑麻茎叶挺拔,颇具剑拔弩张之像。于是脱口道:“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 最后说纪晓岚在福州任职时,在山中游玩途中偶遇一山中樵夫,在樵夫得知迎面走来的乃是当朝才子纪晓岚时,就上前去与纪晓岚作对切磋。他出一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樵夫以为这一上联当时无人能对,因为“橹速”“帆快”分别对应人名“鲁肃”和“樊哙”; 但是众人没有想到,纪晓岚仅思考片刻后便脱口而出:“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笛清”“萧和”亦分别对应“狄青”与“萧何”。这一千古名对流传至今仍旧是脍炙人口。 结语纪晓岚一生所留下的千古绝对还有很多,从现存的有关资料可以看出纪晓岚是一位学识渊博、机智敏锐且品德高尚的一代文臣,当代文人还为他作出评价: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 纪晓岚病逝于嘉庆十年,终年八十二岁,嘉庆皇帝称赞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特赐谥号“文达”。足可见其文学造诣之深,以及皇帝宠幸之至。 |
|
来自: 一叶泛舟yo4f52 > 《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