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系作者拍摄并提供本号分享 作者:节节高 这一片旧房子原来是日本人盖的,都是木地板,隔墙板的上半部分是雕刻的花格子,想当年一定很漂亮 。老人说,后来沦为“窑子屋”(妓女屋),房间不大,平均大约十几个平方。 日本人走后,由于年久失修,多数破窗烂门、护墙板里、地板下面老鼠窜来窜去,缝隙里臭虫肆虐(现在城市臭虫已经基本灭绝了)。人们为糊口奔忙,只能抽时间用开水烫一下床板,或者把床板使劲磕一下,就能磕出很多被烫死的臭虫。 用老鼠夹放上诱饵,如果夹着了,邻居家的孩子们都会围上来,商量着怎样弄死它,他们用细麻绳拴住老鼠的尾巴,点着火柴烧,结果绳子烧断了,老鼠还是跑掉了…… 让人难以忘记的一次,是老鼠身上着火了四处逃窜,竟然钻进了一个围观孩子的裤腿里,小孩惊恐地大声尖叫着,大人们一起帮着把老鼠抖了出来,结果小孩腿还是烧伤了一大块,再也不敢这样恶作剧了。 那时孩子们最大的娱乐是用一角钱就可以去租一大摞小人书,里面图文并茂,看得津津有味,那些精神滋养在以后的日子里绵绵悠长。 日子简单寡淡,慢条斯理地向前过着——从前的日子慢。 从前的人凑合着过日子。 当时的房管部门来人视察了一下,通知大家:这里要拆房子,你们收拾一下,你们这一片临时搬到某某路,那里有一个很大的仓库,是房管部门存储材料的地方,那里给你们规划好了,你们把各家自己的东西都放在自己的空地,愿意拉个床单也行……大家都坚持一下,半年后就可以在原来的地方住上新房! 大家欣喜若狂,家家户户搬家忙。那个仓库不过隔着几条街,孩子们用四个钢铃做成的小车“嘎拉嘎啦”满街响着,拉着床板,拉着支撑床板的凳子,被窝,小橱,锅碗瓢盆,一个一个小木头箱子里装着他们全部的生活家当…… 那时候没有今天的时尚奢华。 大仓库里住了近十家人家,墙壁就是一片片床单布,晚上睡觉后的呼噜声、还有梦中的呓语声、孩子的哼唧声…… 大家谁都不会嫌弃。 真的就在原来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四层楼房,虽然不是今天这样的套房,但每层都有厕所,有自来水。按照你原来的居住条件适当地加加减减,本来就是阳光房的尽量还是,本来北向的就给你西向或者大一些,当然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没有家家自来水——大家依然兴高采烈。 那个年代大家都封闭在一个很大的壳里,像井底之蛙一样,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有天外天…… 这座四层砖混结构楼房寿终正寝于(经济房浪潮)大拆迁,历时三十五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