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比痛心:“长江白鲟”宣布灭绝!到底该如何拯救濒危物种?

 云语禅心 2022-07-25 发布于河南

2022年7月21日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作为长江特有物种,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白鲟正式灭绝了,而这个灭绝指的野外灭绝也就是说我们还能再见到人工养殖的白鲟,与此同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的红色名录中还提升了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文章图片1

当白鲟灭绝的新闻一经发布,就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千万网友也都纷纷感概,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与痛心,其实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其实白鲟的灭绝却是意料之中,也是有迹可循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文章图片2

其实是因为白鲟灭绝发生的要更早一些,早在2019年12月23日,我国便宣告了长江白鲟永久性灭绝,只是红色目录更新的比较晚。

长江特有物种白鲟的灭绝史。

这个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白鲟,因为体色较浅,背部灰色,腹部略为白粉色,看上去一身冷白皮而得名。

文章图片3

根据考古发现的化石证明,白鲟最早出现在距今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与之前的地球霸主恐龙同处一个时代,但这个与恐龙存活在一个年代的物种,逃过了五次生物大灭绝,却没有逃脱人类的魔爪,在2022年宣布了正式灭绝。

一开始,很多人都在期待着白鲟是因为数量太少藏起来休养生息了,所以才没有被我们发现,但从2020年开始,我国长江的生态就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那么白鲟会不会因为生态变好,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呢?

文章图片4

其实近20年来,白鲟的数量就已经十分少了,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就还有大约400只白鲟,而在2003年,还有渔民在四川捕鱼的时候误捕了一条长约4m,体重300斤的白鲟,这也是近70年来发现的最大个体,自此之后,白鲟再也没有出现过。

为了寻找白鲟踪迹,科学家们在长江布置了65个监测点,但遗憾的是都没有发现过关于白鲟的踪迹。如果按照模型计算推测的话,其实在2005年~2010年期间,白鲟就已经灭绝了,后来等了几年,2019年才正式对外宣布长江白鲟灭绝。

文章图片5

由于这些监测点和一些统计都是不完全的统计,因此有人会问,在10年禁渔期之后,白鲟还有出现的可能吗?

白鲟已经彻底灭绝。

对于这样的问题,科学家通过分析白鲟的特性得出的结论是白鲟已经彻底灭绝了。因为白鲟的寿命是在30年左右,而近30年来从未发现任何一尾白鲟产卵繁殖以及幼崽,再加上水利工程的建设、过度捕捞、高密度航运以及栖息地的消失等原因又将白鲟推向了绝境。

文章图片6

作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成年的白鲟一般生活在长江口附近,当它们需要产卵繁殖的时候,会逆流游行3000多公里,回到金沙江段进行繁衍,产卵后再随水漂流发育流到长江口,在生长8年之后发育成熟,周而复始,代代相传。

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葛洲坝相当于给长江上了一道闸门,由于当时的葛洲坝并没有修建鱼梯,直接阻隔了白鲟的回游之路,导致白鲟无法产卵繁殖,以至于“断子绝孙”。

文章图片7

另外,三峡大坝就在葛洲坝上游38km处,因为葛洲坝没有修建鱼梯,三峡也自然没有必要预留,这也就是说几乎没有白鲟回游的可能性。因此,别说长江禁渔期是10年,就算禁渔100年,也不可能逆转白鲟灭绝这个结局。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实行10年禁渔呢?

要知道浩瀚的长江内哺育着424种鱼类,其中183种还是长江特有鱼类,白鲟的灭绝并不是一个悲剧结束,更像是一个悲剧开始敲响的警钟。

文章图片8

实际上,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现在长江内的鱼类种苗已缩减为50年代的10%,鱼类数量急剧下降90%,所以说保护长江生态是迫在眉睫,10年禁渔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不得不说,如今禁渔才实施了两年,长江的生态就已经取得了迅速的恢复,相信10年之后必然能取得重大成效。

文章图片9

最后,长江实施长达10年的禁渔保护,并不意味着10年之后,长江就可以恢复如初,或者说是10年时间一到,我们就不再对长江继续进行保护了,因为10年的时间对于伤痕累累的长江来说,还是太短,后续我们还是要积极采取更多的行动去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不仅是拯救长江以及长江内的鱼类,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