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的两首解闷之作,短短四句话,却技法高妙,值得细品

 宝妞 2022-07-25 发布于河南

杜甫晚年漂泊不定,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危害,到处都是背井离乡的哀鸿,处处可见衣衫褴褛的难民。诗圣在四川生活的一段时间里,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更阅遍了人间的悲苦。

杜甫在夔州时去住两难,心情郁闷,那些过往的家事、国事都纷纷浮现在脑海,让他心绪不宁,坐卧不安,于是便提笔挥墨,创作了一些列的光辉诗篇。下面介绍的这两首绝句,表达出杜甫的万千感慨,也反映出诗圣在这一时期的生活情况。

图片

解闷(其一)

唐代:杜甫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杨玉环出生于蜀地,从小就喜欢吃荔枝。入宫后成了皇帝的贵妃,她就更有条件享受到天下的美食了。由于岭南的荔枝味道更浓,所以朝廷每年都会以快马传递,即使距离万里之遥,依然味道鲜美。

图片

杜甫首先感慨时移世易,可是弊政并未改变。”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已作古,但是新鲜的荔枝依然不停地运送到长安。“寂寞”二字,既表达出死亡之意,又委婉地道出大唐王朝不再有昔日的热闹和荣光。

那些珍奇的贡品每年都被送到长安,一路上飞骑传递,人和马都不堪疲劳,却得不到朝廷的怜恤。而唐明皇的子孙没有反思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却依然保留着每年进贡荔枝的传统,只为满足自己的享受,令人慨叹不已。

图片

后两句技法高妙,“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夏天时,果园里的樱桃被采摘后,就被送去祭奠祖宗。然后从南方运来的荔枝就成为延续,也被送到唐玄宗的宝座上,而且还沾满了秋天的白露。

炎方,指南方炎热地区。“应悲”二字,采用移情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悲凉之意,如果先帝泉下有灵,或许也会感到自责。诗人采用非常含蓄的语言,抒写了自己对时局的评判,也彰显出诗圣同情百姓疾苦的博大襟怀。

图片

解闷(其二)

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

云壑布衣骀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

荔枝虽然味美,却只能生长在偏远之地,而不会在皇宫的花园里成熟。因为皇帝和贵妃的特殊喜好,导致了无数人奔波劳累。诗人有感于此,又挽起衣袖,题写了一首发人深省的诗篇。

图片

前两句介绍荔枝的产地,以及它与樱桃的区别,“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 荔枝本来生长在南方的江岸和田野之中,它不会像樱桃那样,成熟于典雅华丽的皇宫之内。

但是它又能如樱桃一般,享受那种盛放在玉壶之内的特殊待遇。野岸、江蒲,代表着环境的偏僻和恶虐;丹宫,指帝王的宫殿。

图片

后两句抒写作者的议论,“云壑布衣骀背死,劳生重马翠眉须。” 那些布衣之徒即使学问高深、见解深刻,由于生活于高山深谷之中,皮肤逐渐变成粗黑,仿佛河豚背上的花纹,最后默默地死去,也从来无人过问。

而荔枝只是可以提供口腹之欲,却因为满足了贵妃的需要,竟然可以让人马疲惫,并且从千里之外不停地运来。全文至此便戛然而止,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到诗人对那些布衣高士的同情,以及对豪门贵族的鞭挞。

杜甫的两首解闷之作,短短四句话,却技法高妙,值得细品。这两首诗都是由小小的荔枝,引发诗人的思考。第一首诗通过“贵妃寂寞、玉座应悲”的铺叙,传达出作者怜恤天下穷苦百姓的博大襟怀。第二首诗则采用了鲜明的对比,表述了很多落魄才子至死不得任用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