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情怀》后记

 snjsx002 2022-07-25 发布于福建

《青春情怀》后记

(2002年10月12日) 

《韶华焱——青春情怀》(输出稿)摆在我书房的写字台上——经过一个多月工余时间的紧赶慢赶,终于完成了。尽管因打印机问题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天,但我还是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作为自己的青春心履的标志之一,正式地、永远地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确立起来了!

《韶华焱——青春情怀》是在去年9月的《韶华焱——往日情怀》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在去年初,我还未曾想到这么快就会把她整编出来(早几年,我在整理个人生活档案时,曾有过要整编她的想法)。去年五月,我因计划生育的工资处理问题有了较大的苦恼与烦闷。这与早年生活中遇到某些事情的景况似乎有点相像。于是,作为最伤害我的一件事的真实记录,我拿出了《第三个春天》的誊写本,一边阅读,一边上机录入。在录入稿中,我还在文前用红色加了题记:“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并寄托对她的无比敬仰——2001年5月特记”。

当时,我阅读和录入《第三个春天》,一是为了消磨工余时间,免得自己过多地苦恼与烦闷。二是为了再次回忆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增强自己的理念。三是很大程度上抱着“悲剧不会重演”的希望,有着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期待。应该说,到了6月底,这三个愿望几乎都实现了。同时,我还产生了把1971年至1986年的“习作”先整编出来的想法,并一鼓作气,用了近五个月的工余时间初步编辑了《韶华焱——往日情怀》[1]

为了纪念自己从事林业工作二十周年,今年4月至8月底,我对原《林业行政执法概论》作了修改,定名为《基层林业行政执法初探》。紧接着,我开始实践自己心底里早有的许诺——再次整编起去年的《韶华焱——往日情怀》。除了“自序”中的想“留下点什么”外,还为了什么——我曾多次这样扪心自问:

是为了慨叹青春的不再来?

是为了纪念中学毕业三十周年?

是为了纪念HER别去三十周年?

是为了即将进入“知天命”?

是为了忘却的记念?

……我觉得:我整编的目的绝不是单一的。因此,我在10月10日的“扉页自题”中用的是:“谨为了留不住的青春的纪念”。这样是否都包涵了上述一些意思?我想是的。

《韶华焱——青春情怀》收编了我在1971年至1986年间的练笔之作,计186篇。不严格地说,包括散文、小说、诗词、特写、话剧剧本、杂文、读(观)后感,以及部分日记和书信的节选。

当然,那16年不止这些,尤其是1971年至1977年期间的有所未编。如:《心红志坚》(人物特写,1971年11月)、《韶华焱》(小说,未完初稿,1972年8月)、《五星红旗颂》(散文诗,1973年9月)、《“公报私仇”的新近典型》(杂文,1973年10月)、《演出之前》(独幕话剧,1975年4月)、《心的伤痕》(小说,1976年11月)、《叛逆者的怀念》(诗歌,1977年9月),以及《〈龙江颂〉剧评》(1972年10月)、《“理想”浅论》(1973年1月)、《我之怨恨观》(1975年8月)等等,总字数至少也有10万字。由于不甚看好、无意编入或手稿丢失(不全)的缘故[2],此次未予整编。

在整编时,对所有原稿(无论是初稿还是誊写稿)几乎未作结构和意义上的太大变动,更多的是对文中的一些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作了文法上的修改。同时,对记实性的习作,核查了个人档案,作了一些校正,并在原注的基础上,增加了注记——有些是我个人隐私的表露,有些则是为了忘却的说明。在整编体例上,我严格按照文稿形成的时间顺序编排,并以年成章。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体现我的这种思想,即:《韶华焱——青春情怀》首先属于历史,其次才属于文学。我以为,这与我的“扉页自题”是一致的。

是的,“《韶华焱——青春情怀》首先属于历史,其次才属于文学”。如是说,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也未想让更多的人去阅读她(时机、条件尚不成熟,至少近期是如此),更未想对其中的相关人物作除事实之外的评介。我认为,她首先应该是历史,只是作为我那16年的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的真实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就有了劝慰、借鉴、激励、鞭策的功用——无论是对我自己,还是对阅读过她的人(如果有的话)。我在心里这样愿望着。即使没有这种功用,整编出她来、借习作以娱自己的工余生活、晚年生活,岂不也是其乐融融?!

也许正因如此,我在似乎没有什么“功利思想”的基础上,产生了写出自己一生的规划——除了专著之外,我想应有五部书来表现自己的人生——

我的人生之一:本色人——丐儿纪事;

我的人生之二:韶华焱——青春情怀;

我的人生之三:绿树下——事林文稿;

我的人生之四:清秋叶——金风歌吟;

我的人生之五:黄昏曲——暮年晚唱。[3]

对此,尽管还是几天前的设想,书名也未认真考究,详细的写作计划也未做出来,更不知是否能够如愿。但是,前三部却是有了一定基础的。所以,我便以“我的人生之二:韶华焱——青春情怀”来定名此书。

我深知,人生不易,写作也不易;人生有不足,写作也有不足。可我,追昔抚今,面对人生与写作,尽管夹带着某些惋惜和疚歉,更多的却是欣慰与坦然,依旧怀着理想,有着祝愿和努力……

     蟾溪畔人

2002年10月12日


[1]   2001年9月初编时截至1985年,约170篇、15万多字。
[2] 严格地说,其中还有政治思想认识的缘故。
[3] 见2002年10月7日日记。

【谢谢阅读,请多指教——202004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