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书万金》自序(上)

 snjsx002 2022-07-25 发布于福建

《家书万金》自序(上)


我的“家书”是扩大了外延的“家信”,包括我与父亲(母亲文盲,是一个纯粹的家庭妇女,无法直接通信)、弟妹、伯父、岳父、妻子、儿女(媳妇)、侄儿及其他亲戚往来的信函。与妻子朱成玉的通信另立《金玉良缘》一卷,故本卷收编的是1972年2月起至2011年11月与父亲、弟妹等十二人往来的信函,计168篇。详见“附录2” 、“附录3”,概见下表:

本卷收编的纸质信函起于1972年2月8日给姨妈的信,止于2006年8月10日铃儿的来信,计有144篇,占本卷的85.71%;10.48(10.04)万字,占本卷的87.36(87.48)%。收入的电子书信起于2003年9月2日与鑫儿的QQ对话,止于2011年11月6日与铃儿的QQ对话,计有24篇,占本卷的14.29%;1.52(1.44)万字,占本卷的12.64(12.52)%。


严格地说,我的第一封家书是1973年4月24日写给父亲的信,即下乡插队后给父亲的第一封信。这是在近三年的插队生活中仅存的一封家书,占编入插队时期信函总数的3.33%。而且,还是托寄的原件,是父亲辞世前后我在父母房间未上锁的抽屉里与其它我给他的信件一同找到的——其珍贵之处不只于此,更在于:这封信是我下乡插队近两个月后写的,明确表达出自己刚步入社会生活就得到增强的“人穷家穷志不穷……”的意愿,同时也体现了作为长孙、长子、长兄的自己对家人、对整个家庭的思虑、挂念。这种意愿、思虑、挂念,一直延续在以后的家书之中,影响甚至左右了自己后面的生活之路……

同样,父亲的来信,值得珍惜的不只是信函本身,而是信函所蕴含的思想、心志、关爱,还有那深刻留存的父亲的音容笑貌和身影神态——

亲爱的儿子:

今晚已九点四十五分了,我今晚抽一些时间和你谈谈有关问题。

你写来的信和60元钱,还有给阿平的书都收到了,钱是今天刚领回的。请你勿念。

……

这是父亲1978年11月14日来信的前面几句话——“多么亲切、多么慈祥,多么朴素,多么真诚啊,我的敬爱的父亲!”在录入父亲的来信时,我时常在心里这样感叹。感叹之后,我又在感谢他为我保留了那么多我给他的去信。说实话,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保留我的去信——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在整编过程中,却让我与整编自己的日记、习作时感受到的一样:要不是看到那些白纸黑字、明白无误的记载,自己的、父亲的乃至整个家庭的一些事情还真的回忆不起来了。譬如,1979年9月省测绘局对我的入党问题所作的“社会调查”,父亲为了建房去村头批砍、购买木材,还有那无法一次性付清的200多块钱瓦片款,更有那父亲独自一人在福州等着住院手术时的期盼……



的确,从父亲的信件中,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父亲(母亲)为家事的操劳、为子女的操心,还可以明显地看出父亲(母亲)对我和弟妹们的殷切期望。作为长子,在给父亲的去信中,也努力地在重大事项与问题上替父亲(母亲)解忧愁、分重担、提建议、谋对策——我认定,无论是父亲健在之时,还是父亲病重期间,从总体上说,自己都未曾辜负过父亲(母亲),并与他们一起让积贫积弱的家庭从艰难困苦中一天天走过来——父亲辞世后,我依然带着父亲的嘱托,与母亲、妻子和弟妹们一起一步步让整个家庭兴盛发达起来。所以,当我整编出与父亲的通信之后,我在心里跟父亲说:“爸爸,我答应您的事,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两个弟弟的,都基本上做到了……”
【待续】

【谢谢阅读,请多指教——202004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