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清河故道北岸的汉昌平故城——阅读大地文献(二十五)

 北京的骑士 2022-07-25 发布于广西

清华大学的北面,穿过古清河故道的低地,就是古清河故道的北岸,那里有一条东西向的高地,其中一段地势较高的地方被人们称之为上地,上地的东南方为朱房村,南临清河,村旁有一段汉代古城垣遗址,那里就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清河汉城遗址。

图片

清河汉城遗址位置(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图)

清代汉城遗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清河汉城经历过多次考古,出土了不少文物遗存。考古工作者通过分析遗迹,认为那是一座西汉就有的古城,具有汉代一般大县城的规模。可是人们至今不知道它是汉代的什么城,这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图片图片清河汉城位置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我曾调查过城址中的工地,那里既有辽金时期的文化地层,也有汉代的文化地层,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口汉代陶片井,或者叫瓦片井。说它是陶片井或瓦片井,是因为井壁是用绳纹陶片一片片摞起来的,这些陶片基本上是碎瓦片,时代为西汉时期。

最近通州的汉代路县故城遗址也出土了陶片井,陶片井壁的下面是陶井圈,为西汉时期的水井。清河汉城遗址内的这口陶片井没有挖到底,下面是否也是陶井不得而知,但它属于西汉时期,说明古城的始建年代不晚于西汉。

图片

清河汉城陶片井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文物部门曾对城址进行过5次发掘,2011年为配合京包高速路建设,对城址进行了第6次发掘。在历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陶器、铜器和铁器,以及汉代铜、铁冶炼遗迹。

遗址中出土的铁器类型比较丰富,兵器包括刀、剑、戟、钺等,生产用具有锄、铲、耧、镜、轴瓦等。铜器有熏炉、印章、钱币、箭簇等,并有铸钱用的钱范。

城址内出土大量汉代筒瓦、板瓦和一些瓦当。瓦当纹饰有卷云、“卍”字、篆书“千秋万岁”等式样。在城址内发现房基和墙基遗迹,以及汉代陶井十多口。

城址东西两侧有汉墓分布, 2011年的调查表明,城址西南角城垣遗址尚保存有187.2米长的城垣遗迹,城垣底宽10.2—12米,顶残宽0.8—3.5米,残高1—4.1米,为夯土筑成。

上地汉墓群

汉代城址附近必定有汉代墓群,路县故城附近就出土了上千座汉墓,古蓟城附近也有大量同时期墓葬出土。清河汉城并不例外,在汉城周边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汉墓群。

20世纪50年代在遗址西侧,曾出土一座规模较大的汉代多室砖墓。而上地村出土的汉墓群规模最大,前后出土了数百座汉墓,许多为砖墓。

上地村位于古清河故道北岸的岸坡顶部,应是古河道的自然堤位置,地势较高。村南是向阳的坡地,汉墓就分布在这片坡地上。

图片图片清河汉城和上地汉墓群示意图

上地汉墓是1982年被发现的,这一年有人向文物部门报告,在上地村发现砖窑。市、区文物部门遂前往调查,时任海淀区文管所所长的焦雄先生给我讲述过他当时的调查。

那一次,他陪同市文物部门的人看过古砖窑遗址后,又独自在村中调查,当转过一条小巷,抬头看时,眼前一座院门引起他的注意,砌院门和院墙的砖有一种古老的气息,走近一看,原来是汉代绳纹砖。他于是敲开了院门,开门的是一位姓杨的住户。

焦先生还没进院,就看见北房的窗台上摆着小陶猪和一只彩绘的陶壶,窗下台明上放着有图案的方砖,他马上认出这是出土的汉代文物。他向杨姓住户详细了解了汉墓出土的情况。

后来,通过文物部门的调查,发现在村子南侧,东西约1500米长、南北二三百米宽的区域内分布有大量汉墓。

图片图片

清河汉城与汉墓位置

1991年,海淀区决定建设上地开发区,海淀区主管文化的领导纷纷呼吁保护上地汉墓群。我当时在清华工作,也利用业余时间去上地调查。

我找到了焦雄先生曾经拜访过的那户杨姓人家,向其了解当地汉墓的出土情况;在老杨的院子里仍可以看到几块文物部门没有收走的花纹墓砖。

老杨说,上世纪60年代村民很穷,想要砌墙、砌猪圈买不起砖,不知是谁发现村旁的地里可以挖出砖来,于是大家纷纷效仿。

老杨介绍了当年挖砖的诀窍:春天下过雨之后,站在高处向地里望,看到哪里的地发干,就用铁钎向地下打,遇到硬物,用铁锹挖,就能挖出砖来。地下砖墙是一圈圈的,他前后挖了十几处,每次能挖出不少砖。

当时村民们认为那些地下砖墙是回子坟,他们并不在意坟中埋藏的是什么,他们要的只是砖。

彩绘陶罐出土于老杨家西边的一座土坑处,他在那里不但挖出许多砖,还挖出过陶楼,因陶楼坏了,就扔在原地没有拿回来。

老杨寻找汉墓的做法,与今天的遥感方法原理相同,只不过遥感是从天上观察,而他是在地上观察。

我来到老杨挖出过陶楼的地方,看到地已经平整出来,画上了白线,一台挖掘机停在那里,似乎很快就要施工。我马上跟挖掘机司机说,如果在土里挖到青砖砌的墙,一定要报告文物部门,并给他留下海淀文管所的电话。

三天后,海淀文管所的朋友告诉我,上地打来电话,那里发现了汉墓。我们去现场查看,出土墓葬的地点果然就在老杨扔掉陶楼的地方,上地考古也就从这里开始。

图片图片上地汉墓群考古工地

上地考古前后进行了8年,有一回我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王武钰先生一起去上地,那里要盖一座住宅楼,刚刚完成了考古。我们登上旁边正在施工的楼顶俯视工地,只见数十座砖墓排列成行,场面壮观。

大规模的汉墓群、丰富的遗址埋藏,大地文献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清河汉城是一座什么城?

考古工作者认为,它具有一般大县城的规模。可是汉代蓟城北面的两座县城,即军都城和昌平城都已经有了位置,这里再没有对应的县城,大地文献与文字文献对不上号了。

几十年来人们只是猜测,或说它是军事城堡,或说它是铸造基地,却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

清河汉城是汉代和魏晋时期昌平城?

20世纪90年代,我在中关村大街沿线发现一条存在于汉唐两朝之间的古渠道,它沿着中关村大街向北,直指清河汉城方向。

这使人联想到《水经注》所记魏晋时期的刘靖碑,碑文在记述车箱渠时提到了昌平:车箱渠“自蓟西北迳昌平,东尽渔阳潞县”。

以前人们只以为它是经过昌平县界,但当我们把这条古渠道与清河汉城联系起来看时,就会发现,刘靖碑所说“迳昌平”有可能是经过清河汉城,清河汉城或许就是汉魏时期的昌平城。

图片图片魏晋时期昌平位置示意图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昌平历史地名课题时,又遇到汉昌平城的问题,实在绕不开了,只好硬着头皮再去探索一下。最后推出一个结论:清河朱房汉城应该就是汉代昌平城。

<未完,待续>

岳升阳,历史地理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环境考古。

本期编辑:小鬼

图片

北京勺海堂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倾一勺之水

尽学人之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