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洛宁第一家照相镶牙馆之源流

 大美洛宁 2022-07-25 发布于河南


洛宁县城郊乡王协村王家祠堂西侧有一座建于清朝中期的,具有北方民居特色的四合院。上方三间合缝楼出前檐,青石根基砖表山墙,房檐下有精致的五子登科木雕,房顶上屋脊六兽相映成趣。东西六间厢房出檐带立柱,清幽古朴。上房西侧有通往后面空地的通道。院内还有磨子、水井等配套设施,祖祠东侧有该户人家的车院。

洛宁照相镶牙创始人王建中
几百年来此院住过王家七代凡百余口之众。该院人文厚重,人杰地灵。洛宁县第一家照相馆的创办人王建中、王建国兄弟便从本院的上房里诞生,黄埔十五期学员少校王建功出生在厢房内。
王建中(1897-1950)、王建国(1900-1960)兄弟的父亲王之昌弟兄二人(弟王之诚),王之昌亦农亦商,农闲之计走西口,到关外贩卖牲口,逐渐富裕。王建中、王建国兄弟自幼受家庭熏陶,加上天资聪慧,颇有经商头脑。
王协村自古有竹编传统,竹篮、竹帽远近闻名。村里人常有带竹货到陕西一带销售,回来时在西安市场捎些旧衣服,到洛宁的王范集日售卖,也可以获利。成年之后的建中、建国兄弟也加入了走西口的行列。
走出家门天地宽,又学技术又挣钱。1923年秋末冬初,弟兄俩带上一批竹货,走观音堂过潼关,穿西安到兴平县城串卖。屋漏偏遇连夜雨,秋雨连绵,一批竹货摆在街上,一连几天无人问津。只好带回客店等待天晴。旅店隔壁是一家照相馆,老板是清末西安南院门罗庆云照相馆的学徒。兴平距西安较近,风气开化,照相馆兼营镶牙业利润较高,且是独份儿生意,自然引入注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建中、建国兄弟在洛宁没有见到过照相镶牙,并且见人家生意兴隆,既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此门技艺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好这家照相馆暗室的窗户开在这家旅店内,也给他们近距离观察提供了方便。深夜,弟兄俩人,透过窗户白棉纸上的小洞,两个人替换着看,冻得脚麻手冷。有时白天他们也会走进照相馆和老板排排、套套近乎,观看一下照相的动作,镶牙的手法。经过一段时间“偷艺”, 竹货出手后,他们在西安捎上了几包旧衣服,经九岭十八坡,三关四洛河,经双岩坡由洛河南返回王协。
由兴平观察学习的技艺,回家后经过一年的反复摸索,终于实验成功。1925年王建中、王建国兄弟在王范开设有史以来洛宁第一家照相馆,其字号为“王范中兴照像镶牙馆(社)”。后来,又在老城原会堂附近开设照相馆。当时主要照学生照、和官绅生活照,为民国时期的洛宁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王建中先生也跻身于洛宁名士之列。后来,王建国离开照相馆回家参加了农会。
王建中、王建国兄弟开设照相馆后,子、侄、婿都受到熏陶。1950年王建中先生去世后,照相馆由其次子换朝,女婿张黑子(城郊乡磨沟村人),并雇人继续经营。公私合营后,王建中照相馆带器材及员工合入国营照相馆。
王建中次子换朝、女婿张黑子照相、镶牙皆精,三子王兴洲(又名王岳),天资聪颖,西安铁道学院毕业,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剧务。上世纪60年代,下放返乡后从事镶牙工作,技艺高超,名传乡里。王建国三子兴仁、兴起、兴朝终生从事祖传技艺。王兴起勤奋好学,勇于钻研,跟伯父王建中当了学徒几年后,深得照像、镶牙技艺要领,其弟王兴朝在二哥王兴起传帮下,掌握了照像、镶牙技术。
王兴起先后在洛宁王范、青海省西宁市开了照像镶牙门市,公私合营,王兴起分配在洛宁长水供销社照像镶牙门市部工作,因照像技艺精湛,1974年调到洛宁县文化馆工作;其弟王兴朝分配到洛宁县城的新城照像馆直至退休。堂侄王兴让(良知)曾在王范开设照相馆,王良能在西安从事镶牙工作。

王建中、王建国兄弟孙辈王金刚、王小猛仍继承祖业,以镶牙为生;永军(又名云彪,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为战地摄影记者)、云龙、云斌擅长照相,从事文化宣传;先锋仍在新城开设照相馆(亦可为百年老店),外孙张太民、太升、太龙弟兄照相、镶牙双兼。
王建中、王建国兄弟在民国军阀混战年代,凭着大智大勇,历尽艰难,在洛宁创办第一家照相馆,启民智,长见识,开历史长河,风气之先。第二代或在国营照相馆、文化馆服务群众,宣传文化,为新中国建设服务;镶牙一业,祖孙三代,立足洛宁,到卢氏,翻山南(栾川),进青海,赴新疆,出山东,住河北,串乡到户,解决生计,解除病痛。
特别是王氏镶牙辐射影响甚大,镶牙业成为解放后我县外出谋生的重要途径。上世纪至今,仅王协村外出镶牙的不下50人,城郊、王范等镶牙从业人员不下百人。在山东、河北、陕西、开封仍有王协人创办的镶牙门市。王兴洲、汪相林、崔应付、李守仁、杨北党等镶牙行业的开拓者,到西北齐鲁大地从业,也为洛宁镶牙行业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王建中、王建国兄弟外出谋生,学得技艺返乡创业,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把照相行业首次引入洛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镶牙行业日后成为洛宁人谋生的一门重要技艺,起到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意义”。
洛宁照相镶牙业的创始人王建中、王建国兄弟值得怀念。
王嘉飞作品集锦
责任
年味
大总管
风雨故交
清明祭语
洛宁捞汤
上坟旧事
茶香王范
荣国大夫
禹门河情话
忆洛宁吃桌
洛宁冷面浸酷暑
洛宁酸滚水泡馍
请到洛宁来喝汤
那年——1938
教泽光辉映河洛
洛宁人的说话艺术
我读《洛宁史话》
将星闪烁映国杰
请您到洛宁来喝汤
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洛宁王范街地名简考
共和国英烈李翔梧家事
永宁王范普通寺塔林谩忆
朋友——你可曾想起了他们
史海钩沉——洛宁王范轶事
王嘉飞——肝肠寸断悼宗明
母爱——一部永远写不尽的书
不尽的思念——忆杨守智先生
百年商业重镇——红色王范印象
不能忘却的记忆——王范街印象
老街往事之一——桑树底下吃肉香
河南洛宁籍黄埔军校同学简考(一)
河南洛宁籍黄埔军校同学简考(二)
史话洛宁第一日本留学生——王范李庭彩
寻找黄埔军校7分校洛宁籍抗战老兵及后人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洛宁杂菜汤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之子李郑生教授回乡义诊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凉粉牛肉丸子汤
讲好洛宁故事之——饮食文化篇 话说洛宁韩家粉坊
不该被遗忘的中国军人——史料记录的洛宁王范抗战英烈
洛宁沙梨王大哥李希贤——话说金珠果的前世今生
碧草丹心映春辉——写在杨北党先生作品结集《脚印》付梓前的话语
植根河洛,梨园苦耕结硕果 光照竹乡,平易近人启后昆——记族兄王照吉先生

作者简介:王嘉飞,王范人,祖籍城郊王协村。黄埔抗战老兵后裔,河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洛宁县卫健委职工,爱好文学书法,曾有作品在《新洛宁》、《县域经济》、《书城》、《牡丹》等杂志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