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犁——新疆最美之游

 王力德个人馆 2022-07-25 发布于新疆

              伊犁——新疆最美之游  2007年5月

    伊犁,是当之无愧的新疆最美。几十年来,跑遍了全疆各地,就差这块最美的地方还没去过。单位的管师傅多次跟我描述了赛里木湖和果子沟的美,这次——2007年五一黄金周总算圆了梦。

    这次坐女儿女婿的自驾车出游,有了“领导”的感觉,果然很爽。

  赛里木湖和果子沟

    5月1日,西行500公里,便来到了有“高山上的蓝宝石”之称的赛里木湖,水极清冽,不下于漓江,湖底石子历历在目。烟波浩淼,有大海的感觉,但比海更清彻。

  

  

    水好,只是天不好,一是天还不够热,否则我非得下水游一圈不可,虽然据说即使七八月份,水都冷得扎骨头,那也挡不住我;二是天气不够晴朗,否则应该更蓝更鲜。不过蓝宝石其实也正是这种黑蓝色。

    赛里木湖又叫“三台海子”,据说“海子”是蒙语,表示湖泊。

    我们回程时,又在赛里木湖玩了一通,骑马,画画,吃大块羊肉,只是没有肉汤喝,好像差那么点儿意思。

  

    再往前一走,立马进了果子沟。刚才的一片海蓝立刻换成现在的一片油绿。在我这画家眼里,春天的绿色太嫩,不如秋林之灿烂,不过春天的绿象征着希望,这是青春的色彩,虽不宜入画,却宜于入诗,无奈我不是诗人。

  

    一进果子沟就开始下坡,峰回路转九十九个弯,直吓得心惊肉跳,才降到平地上。这下子我算对“高山上的蓝宝石”这句话有体会了。没到赛里木湖之前,是20多公里的连续上坡,出了赛里木湖,又是20多公里的连续下坡。怪哉!这湖居然处于高原顶上,而不是按水往低处流的道理聚在低洼处,给人一种“天湖”的感觉。如果把赛里木湖水引向果子沟,岂不成了一道连续下跌的瀑布!


 伊犁河

    出了果子沟,便进入伊犁河谷,此处完全不同于新疆其它地区,气候湿润洁净,不但没一点儿戈壁沙漠那令人昏昏欲睡的灰色,就连草树也比南北疆更绿更翠,土色也比南北疆更鲜更净。人称“地中海式气候”,虽不中,亦不远矣。

    这是因为天山在此处呈V字型,开口向西,将西来的水汽聚集成雨,成河,故而有了这一方乐土。但也正因这个V型山关,阻挡水汽继续向东,致使整个新疆极度干旱。或者说,伊犁的美是用全疆的不美换来的。

    进入伊宁市区,果然如我所想象,建筑多带俄罗斯风格,即使新楼也各呈“洋彩”。街道非常宽阔,绿树成荫,而且整个城区比我想象的还大。

    伊犁河在不同的歌里已经听过多遍,我们终于来到了真正的伊犁河。它不像新疆其它河流那样,宽阔的干河床里残剩着涓涓细流,而是满满一江春水向西流。就这,女婿还说伊犁河水已经少多了,可见伊犁河谷有多么滋润。

  

  

    中国的江河尽数向东,正如李后主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或如刘欢所唱:“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朝北斗”,好像江河东流 本来就是天经地义。偏偏伊犁河却径直向西,向着西下的夕阳流去。天边的落日把金色余辉洒在河面上,只有用范仲淹的“浮光跃金”来形容才最形象。我们拍了几张“捧起明天的太阳”的剪影照片。河边全是来捕捉伊犁河晚霞的人,小吃、钓鱼、游船,热闹赛过集市。如果按鲁迅说的“十景病”,此处似应算伊宁城第一景——伊河夕照。

    玩够了却没法回到城里,回城的人太多了,公共车坐不上,连打的也打不上,只好往回走。用北京话说,叫做“哪儿哪儿都是人,乌泱乌泱的”。还好,坐了一段民族情调的马车,这大概是我五岁之后,又一次坐马车,也算是追忆童年的梦。

    晚上住进记者站,自带铺盖卷,一夜硌得骨头疼。

   汉人街

    5月2日,女儿他们三人要去那拉提草原,我想来了一趟总得画几张吧,春天的草原,若只画速写没什么画头,我还是在伊宁街头画画吧,好歹也算来了一趟。

    汉人街很有名,是个集市,在广场附近,应该算是老城的市中心吧,游城市如果不去老街就等于没去。

    汉人街是民族用品集市,比如土肥皂、土布之类。忽然发现这里还有一处典型的中原建筑,原来是陕西大寺,看起来伊犁的回族也不少。那就画一张吧。


  

    没处坐,只能站着画。颜色盒也没地方搁,围观的维族小伙子很热情,竟愿意为我用手托着颜色盒,我自然也不好意思那样使唤人家,最后他找了个凳子放颜色盒。

   伊犁画风

    从汉人街沿着大街往回走,忽然发现一处礼拜寺,还算有点民族特色,一看图,叫做拜图拉大寺。而且这个位置也不错,有地方坐,好吧,就画它了。

  

    围观者渐渐多起来,不断有妈妈带着背画夹的女儿在这儿看,看起来这附近可能有一所业余美校,刚刚下课。这些母亲全都问同一个问题:

    你在哪儿工作?住在哪儿?你带孩子吗?

    听说我在乌鲁木齐,大家又都同样地叹一口气,又问,我的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学素描?什么时候学水粉?你帮我看看孩子的画。我看了看,水平的确不高。但家长们的热情却丝毫不下于任何一座大城市,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下午又去公园画了一幅,然后在一家回民饭馆吃饭。没想到女老板看到我的画夹画册,又发出同样问题,为她初二的女儿讨教学画问题。

  

    看起来伊宁市学画成风,是不是因为伊犁风光太好?或者这里画家队伍雄厚?

   空中草原

    5月2日这一天,妻与女儿女婿同去那拉提草原,回来后,妻和女儿都连连称赞,太漂亮了!太漂亮了!

  

    但究竟如何漂亮却说不大清楚,只说没想到汽车上到那么高的高原后,忽然出现一片极美的草原,草如何绿,花如何美,所以叫做“空中草原”。

    我看了看他们照回来的照片,却发现色彩并不如他们所宣称发那么漂亮。也许是因为天气不够晴朗,或曝光不够准确,或液晶屏幕显色性不好,总之失真太多。

  

    即使我真去了,也无法画出它的美,因为我只带了最简单的彩铅画具,恐怕只有坐下来,认真画上五个小时的油画,才能表现出它的美来。

  霍尔果斯口岸

    5月3日去霍尔果斯口岸。

    边界一般都是最荒凉的地方,站在界河大桥边,望着对岸,和这边风光没什么两样,五一期间闭关,碧眼金发的老毛子一个也看不见,想不出这口岸还有什么看头儿。

    一般人主要是为了能站在国门上照个像,以满足“我只差一步就出国了”的刺激。有人跟有洋血统的妻开玩笑,干脆把你推过去,看看你的老家吧。

  

    边检站长面对新华社的女儿女婿,详细讲解口岸远景。

    而我站在口岸的清代界碑旁却别有所思,新疆初归大清时,版图西抵巴尔喀什湖和伊塞克湖,这两个湖都比青海湖大,堪称中国第一第二大湖。而巴尔喀什湖正是伊犁河的归宿,也就是说,那时整个伊犁河谷尽在中国版图内,这么好的一大块“地中海式”山河是全疆乃至全西北的精华。所以当时新疆的首府也在伊犁,即伊犁将军府。


  

    

  维吾尔洋楼

    下午,女儿提议去“维吾尔民居一条街”,这街就在西公园之南,街两边尽是花园洋房式的别墅,漂亮极了。其实全是西洋风格,只不过把色彩改成维吾尔式,而楼前则一律葡萄架长廊。

  

    我们进了一家,楼上楼下空空如也,看不见家什,除了一台电视,全铺着地毯,包括亲戚的共七八个孩子在地毯上尽情玩闹,会说维语的妻坐在他们中间合影,好像是他们的胖奶奶。

  

    我们又进一家,我在葡萄架下作画,妻与女主人和孩子们聊天,得知此地别墅均为近年来新建,都是在前些年边贸生意中发了财的商人所建。样式多取自西欧,多用木料,而建房者全是中原民工,据一房主说,他的房子雇了四十个工人修建了一年多,孩子都生了两个,可见工程之大,财富之豪。

  

    维吾尔风俗,饮食简单,家务甚少,故极悠闲,最喜亲戚朋友欢聚于葡萄架下,奶茶、酒、瓜果、抓饭、包子,铺满地毯,善聊天,讲笑话,且歌且舞,尽情享受生活。故多长寿老人。伊犁维吾尔人喜欢拉手风琴,明显受俄罗斯影响。

    从民居一条街出来,遇一维族小女孩,直接对我女儿说:

    “阿姨,给我照个像吧!”

    这么小,汉语说得却极标准,比大多数汉族孩子都说得好,原来这孩子在双语幼儿园学习。就冲这么标准的普通话,也得好好照几张。照完孩子又说:

    “洗出来照片给我寄来吧,我家就在这儿。”

    

    伊犁游让我们见识了新疆民族风情的另一面,洋气、漂亮、富裕。

                                   2011年7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