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达400万亿吨,1立方米中子星来到地球,会发生什么?

 宇宙观察 2022-07-25 发布于河南

物都有诞生的起点,也有毁灭的终点,即便是看似亘古不变的恒星也不例外。

以我们的太阳为例,大约在50亿年后,它内部的氢会消耗完,氦就会接管核聚变,但氦聚变并不稳定,因此太阳会膨胀为一颗红巨星,最终在坍缩中发生爆炸,变成一颗白矮星。

但如果恒星的质量达到了太阳的10倍到29倍,就会在氢消耗完后膨胀为超新星,最终演化为中子星。

中子星和白矮星在演化中的关键分水岭就在于恒星在坍缩过程中,能否突破电子简并压力,在恒星聚变出铁的那一刻,通过核聚变向外辐射的压力停止,内核的引力作用促使整个恒星向内发生大规模坍塌。

大于1.4倍质量太阳的恒星在坍缩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会突破电子简并压的束缚,核外电子被巨大的压力压进原子核内,与并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最终恒星内的所有物质全部变成中子,变成中子星。

由于先前原子核内部的空间都被严重压缩,所以中子星的密度极高,其重量一般可以达到1立方厘米几亿甚至几十亿吨。

假如我们从中子星上挖1立方米的物质放到地球上,将会发生什么?地球会因此坍塌吗?

体积越小质量越大的恒星,内部磁场也就越高,由于中子星所有物质都紧紧地挤在一起,所以一般它的体积很小,只有10-50千米左右,但它的质量极高,因此中子星的磁场很强,大约是地球磁场的10亿到万亿倍左右。

所以假如我们到中子星上挖掘物质时,只能沿着磁场线降落到地表。到达地表后就要开挖,由于中子星的密度极高,所以引力也非常大,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沿着中子星表面向四周移动,但很难产生垂直于星体的运动。

我们要挖的一立方米物质大约有400万亿吨,相当于一个直径45公里的小行星质量,所以我们需要非常大的能量输送,假设我们成功地挖掘到了这些物质,并拥有超强动力的宇宙飞船把我们送回了地球。这时将可能产生两种情况。

中子星的物质状态源于中子星自身条件,一旦脱离高温高压的星体环境,组成中子星的物质就不再是致密形式,而是变成自由中子,自由中子的半衰期相对较短,一般只有10分钟左右,10分钟后就会衰变成普通的质子和电子,并释放大量能量。

根据中子衰变的前后质量亏损状况,理论上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吨TNT,大约等于几十个小男孩核弹同时爆炸。

假如我们已经有了虫洞或曲率引擎等超越光速的技术,把这一立方米的物质在10分钟内带回了地球,那么地球会被炸出一个史上最大的大坑,周围的一切在瞬间化为等离子体,由此还会引发地层的不稳定。

导致火山爆发和海啸以及超级地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最终地球本身不会受太大影响,人类就不好说了。

但假设我们拥有一种技术,能够让中子星的物质离开中子星后依然保持原有状态,维持在中子星上高压高密度的特性,再把它带回地球,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1立方米的物质在不衰变的情况下,会维持立方体的状态,在这个立方体中,每个面的中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1100万倍,四个角的引力为地球的350万倍。

但由于一立方米有点小,所以在100米外的地方,中心引力会降到256G,在一公里开外,重力只有2.7个G,相当于乘火箭上天时承受的压力。而在10公里开外,来自于中子星物质的引力已经基本感受不到了。

不过它根本不会在地表,因为这1立方米的物质足有400万亿吨重,在地球的任何一处地表,都没有能承受住一个400万亿吨的立方体的,它接触到地表时,比巨石沉入海洋还要猛烈。因为中子星物质大约会以1个G的速度下沉,也就是每秒9.6米。

随着它深入地幔到达地心,下沉速度就会逐渐变慢。它大约在接触地表的21分钟后会到达地心,同样在21分钟过后到达地球另一端,不过它也有可能不会到达另一端,因为在下沉过程中会积累许多正常的凝聚态物质,导致速度衰减,最后在地球内部做振荡来回运动,直至和地心融为一体。

地球在这期间会发生什么?

由于中子星物质极端大的质量,带来的潮汐力足以引发全球性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地质灾害,把地球上所有人类建筑以及大部分山峰夷为平地,总之不管哪种情况,人类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