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牌特工娶了二婚女,暴露前留话:若我没回来,毛泽东会管你吃穿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2-07-26 发布于四川

1937年,上海赫脱路,新开了一家修理公司。

公司老板姓蒋,名林根,34岁。虽名为公司,其实就仅有一个店面,经营的业务也并不广,就是帮人修修电器设备。

蒋林根为人客气,跟附近的商人们都处得不错。有一回,大伙儿又到店里来玩牌,玩得正起劲时,一位米店老板开起了蒋林根的玩笑,说:“我看你有点像共产党!”

蒋林根一听,马上紧张起来,赶紧说:“话可不能乱说,我哪儿像了?”那米店老板虽是玩笑话,却也能讲出自己的道理来,他指出了关键性的两点:

其一,你看你都30多了,却一个人住,连个老婆孩子都没有。

其二,我看你生意也不好,收支情况肯定不好说。

听完这话,蒋林根急了,为了洗清“嫌疑”,他觉得需要跟邻里们解释一下。

他先挑更易解释的第二个问题,称自己虽然租了这么大一房子,但有一半他租给了在巡捕房上班的老宋。因为开销不大,就算生意清淡,也能赚下几个子儿。

至于没有老婆的孩子的问题,蒋林根也跟米店老板开起了玩笑:“老婆嘛,你给我张罗一个女大学生怎么样?”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

同时,为了能堵住米店老板的嘴,蒋林根又打量了他一番,并直言:“那些被枪毙的地下党,都是穿长衫、戴眼镜的先生,我看你识文断字,你才像哩!”这番话,显然吓到了米店老板,他赶紧“求饶”:“哎呀老弟,不好这样讲的啦!”

一场邻居之间的“玩笑”,就这样结束了,大伙儿又专心玩牌了。此时,没有人注意到蒋林根手心已经冒汗。毕竟,米店老板猜得没错,蒋林根确实是地下党。

而且,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外围情报人员,而是一个周总理、毛主席都非常重视的我军王牌特工,代号:木匠,真名:涂作潮。如今,在各类军史专著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个代号。

木匠潜伏在上海,到底是受谁派遣,任务是什么?

34岁却没有老婆孩子这个问题,肯定会引起不必要怀疑的,涂作潮会娶怎样一个老婆?

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这段尘封的历史里,有家国大义,亦有儿女情长……相信大家看完后,会明白何为:于无声处建奇功。

一、周恩来说:以后你就叫木匠吧!

涂作潮是湖南长沙人,1903年出生,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书,就不得不赚钱养家。因为从小就喜欢摆弄各种手上的活计,父母把他送去做了个木匠学徒。

湖南是工人运动开展得比较早的地方,17岁那年,涂作潮成了劳工会的会员,并很快被派到上海。此后,他在几位同乡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很快,因表现极好,涂作潮被送到了苏联培养。在那里,20岁出头的涂作潮学了很多本事:驾驶、射击、格斗、爆破、印刷、化装……

在此期间,涂作潮最高兴的事,是有幸认识了周恩来。那是1928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莫斯科参加会议,涂作潮正好坐在邓颖超旁边。

周恩来和邓颖超对人很热情,在会议间隙和涂作潮聊了起来。得知涂作潮以前的经历后,周恩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你干过木匠,我们以后就叫你木匠吧!”

从此,“木匠”就成了涂作潮的代号。

得到了周恩来的肯定,涂作潮越发受到组织的重视。很快,他又被批准前往列宁格勒学习无线电报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把涂作潮往顶级报务员的方向培养。当时,这可是很多同志羡慕不来的高级技术活。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涂作潮还真不是这块“料”。一个出色的报务员需要每分钟记录下100个电码,但涂作潮从小就没学过数学,一见到数字就晕头转向。别人能记100个,他连30个都记不下来。苏联老师费尽心力,最后只能摇头叹气。

怎么办?一位苏联老师给涂作潮出了个主意:实在不行,要不你去学学机务?

所谓“机务”,讲通俗一点就是组装、维修电台,属于报务员的技术支持人员。涂作潮不想让组织失望,毕竟好不容易把他送过来,所以答应试试看。

结果这一试,竟让苏联老师们惊喜不已:老师们只是教一次,涂作潮就能操作下来。老师们问涂作潮:“你咋做到的?”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可能和我在老家做过木匠有关系。

有志者事竟成。1930年3月,学得一身本事的涂作潮,和同学一起秘密回到上海。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涂作潮和同学们要做的事只有一样:潜伏下去,尽可能服务更多的同志。

二、王牌特工迎娶二婚女

在苏联时,涂作潮是个好学生;回到国内,他也成了我上海地下组织的“宝贝”。

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才成立没多久,学过无线电通讯的人是少之又少,像涂作潮这样受过正规培养的专业人才,整个上海都找不到几个。于是,他被安排在中央特科的无线电训班当老师,专门教同志们组装、维修电台。

这个培训班设在法租界的一栋三层小楼里,对外以“上海福利电器公司工厂”为名进行掩护。工厂的二楼,就是大家上课的地方。每天,涂作潮都会装扮成到工厂里做工的木匠,前来给学员们上课。在他的培训下,好几批学员顺利毕业,从这里被派往到全国各地,执行绝密任务。

1930年12月份的一天,涂作潮和从前一样,来到厂楼前敲门,却始终没有人回应。预感到不对劲的涂作潮朝四周看了看,马上得出判断:周围有特务,工厂可能已经暴露。此时,如果他敢跑、或者面露惊慌,必然被捕。

于是,涂作潮索性继续拼命敲门,并朝里面大喊:“欠钱不还,还有没有天理!”一个巡捕被引了出来,涂作潮马上解释,称自己在这里做过工,却一直没结到钱,今天是特意来要账的。

巡捕们看他脏兮兮的样子,手上又全是做木工留下的老茧,便相信了他。为了防止他在那大呼小叫吓跑真正的地下党,巡捕们还用脚踢他,让他:快滚!

就这样,涂作潮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离开了上海,回到了主力部队。此后,在几次反“围剿”中,涂作潮组织的电台,为我军立下了不少大功。而他的技术,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那时候,不但周总理、叶剑英等人认识他,就连毛主席都对他颇为欣赏。当延安要建立电讯部门时,毛主席还特意电令涂作潮的上级,称:“木匠如工作完毕,望告来家中一行!”

无奈,当时涂作潮还有其它任务,其上级只能和毛主席商量:“如木匠不来而对家中无技术质量的损害,可留我处,我有多方用途!”没办法,当时的情况,确实太缺像涂作潮这样的人了。

1936年,在西安执行任务的涂作潮,又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当时,周恩来因西安事变的事来到了陕西,百忙中和涂作潮见了一面。他握着涂作潮的手,兴奋地说:“木匠啊!木匠!我们又见面了,这些年你吃苦了!”

此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涂作潮见到了我军顶级特工潘汉年。当时,潘汉年的代号叫“小开”,周恩来告诉潘汉年:“这是木匠,今后他归你管!另外,到上海后你帮木匠成个家!” 周总理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是因为当时“木匠”已经33岁了,总理认为人家为革命奔波这么多年,也是时候成个家了。

就这样,1937年年初,涂作潮在潘汉年的带领下,又一次潜伏进了上海。他化名蒋林根,在上海开了一家无线电修理公司。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34岁的涂作潮,因为没有老婆孩子,被米店老板怀疑。

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一般情况下,对于王牌特工的婚事,组织上都会做严密安排。多数情况下,咱们会派自己的同志,与特工们假扮成夫妻。这样一来,大家在工作中也能有个照应。

不过,这种“假夫妻”组合也有一个对同志们不利的地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任务结束后,大家就会恢复到同志关系。而这时候,特工们往往错过了年轻时成家、生子的机会。

组织上考虑到涂作潮的情况很特殊:

一来,他是技术支持人员,扎根在敌后肯定不会是一天两天的事;

二来,他年纪已经不小了,组织上不忍心再耽误他结婚生子。

于是,组织上的意思是允许涂作潮自己找对象,真正地成立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当然,涂作潮也有自己的考虑。漂泊多年,他也确实很想娶妻生子,但他的择偶标准里有这样的要求:

必须没什么文化;

必须有现成的孩子;

涂作潮之所以这样考虑,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认为自己年纪不小了,娶个二婚的姑娘(离异或丧偶),也算是年纪相当。

其次,如果对方有个孩子,一家三口不容易引起外界怀疑。

再次,他从事的是技术类工作,如果找个没啥文化的姑娘,自己的身份不容易被发现。

涂作潮原以为像这样的姑娘,要找起来并不容易。谁知,没过多久,房客宋巡捕还真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合适的:这个姑娘叫张小梅,是上海纱厂的一个女工。

说起来,张小梅也是个苦命的女人。早年,她跟着丈夫来到上海做工,两人还生下了一个男孩。但没过几年,丈夫就患肺结核去世了,家里的钱也治病花光了。

在那样艰难的世道里,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还带着个5岁的儿子,又不识几个字,要找对象显然是不易的。宋巡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张小梅介绍给了涂作潮。

谁知,两人接触后,涂作潮很快就喜欢上了张小梅,在他看来对方是一个勤快而又善良的女人。而张小梅,也认定忠厚老实的涂作潮是个好男人。

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的日子,对夫妻俩来说,是无比美好的。

涂作潮每天都忙着他那些“生意”,四处秘密弄零件,组装、维修电台。而张小梅则在家里相夫教子,对于丈夫那些事,她完全不懂、也不问。平日里,邻居们遇到张小梅,总是羡慕地说:“你嫁了个好男人,对继子跟对亲儿子似的!”

邻居们说得没错,哪怕是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涂作潮对张小梅和前夫的儿子,也是一样疼爱。他内心对妻子唯一的“亏欠”就是:无法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身份。

三、暴露前,木匠对妻子说出真心话

日子一天天过着,沉浸在幸福生活里的张小梅,从未想过有一天丈夫会离开自己。直到1942年秋日的一天,涂作潮匆匆从公司回到家。

他摸着三个孩子的头(俩亲生,一继子),抹着眼泪对妻子说:我要走了,你记住我的真名,我叫涂作潮(在此之前,涂作潮一直跟妻子说自己叫蒋林根)。

还没等张小梅反应过来,涂作潮又再三叮嘱她:

“如果我再也回不来了,你就去找毛泽东,他是共产党的领袖,他会管你们娘儿几个吃饭穿衣的……”

这句话,张小梅记了半辈子,至死都没忘。说完这话,涂作潮就收拾行李,把妻子送去了亲戚家。他把所有的钱,都留给了妻儿。而后,便从这个家“消失”了。

涂作潮,为何一定要走?原因很简单:他的爱徒被捕了。为了他个人以及全家的安全,组织上下了死命令:你必须转移。作为一名特工,你的安全不仅是你一个人的事,而是必须对这条线上所有的同志负责。

而涂作潮的爱徒,就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记住的传奇特工:李白。谍战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男主角李侠,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

早在当年涂作潮从苏联回来,在上海电训班当老师时,年轻的李白就是他的学生。1937年,涂作潮再次到上海后,师徒俩又成了搭档。

李白是一名出色的报务员,他的妻子裘慧英是其革命伴侣,夫妻俩一起潜伏在上海。在发报方面,李白是绝对的高手。但在组装电台、维修电台方面,他显然是不如老师涂作潮的。为了让他将来能独当一面,成为全能的电讯人才,涂作潮时常抽空去教他。

晚年,涂作潮在回忆起李白时,曾这样写道:

“他业务学习很努力,大约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便能装配和修理电台以及制作一些零件……”

为了保证李白的发报安全,涂作潮想尽了各种办法:

电台功率原来是100瓦,只要李白一发报,附近用户家的电灯泡就会一闪一闪,很容易被日本人发现。于是,涂作潮拼了命地研究,硬生生把100瓦的要求,降到了7瓦;

普通无线电收报机太大,一旦敌人来搜查,藏都没办法藏。涂作潮就直接把收音机改装成收报机,敌人如果来查时,李白只要拔掉收报线,人家就会以为那只是一个普通的收音机。

这些技术,哪怕在当年的苏联,都是属于顶级的。这些发明,在此后的地下斗争里被推广开来,保护了我军发报员的安全。就是在涂作潮和其它外围同志们的配合下,李白才顺利在上海潜伏,并传递出了一封封绝密情报。

然而,危险还是降临了。后来日本人发明了分区停电的办法,最终锁定了李白电台的位置,他被逮捕了。在狱中,他受尽了严刑拷打。

李白的被捕,意味着涂作潮也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他必须转移, 纵使他有千般不舍。而且,在紧急情况下,他没有能力带着全家顺利出城。

投靠亲戚的张小梅和孩子们,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低调地生活在上海。幸亏那家亲戚对他们不错,一家人也算是能勉强度日。那段时间的张小梅,既担心丈夫的安全,又要为孩子们的生活操心,她终始相信:只要丈夫还活着,一定会想尽办法来找她们娘几个。

张小梅,等到了。

1943年年底,风声一过去,地下党找到了张小梅。此后,她和孩子在同志们的护送下,被送到了根据地。在那里,她见到了穿着军服的丈夫。

此后的数年里,张小梅一直陪在丈夫身边,跟着他干革命。1949年上海解放,涂作潮作为军代表,接收了无线电器材公司、黄河理工仪器厂等重要工厂、公司。仅花了一个月,他就摸清了上海当地高级技术人员的情况,这些人后来都为新中国所用。到80年代,这些人里出了4个院士……

建国后的涂作潮,兢兢业业地忙碌在各个岗位上。离休后,组织没有忘记他。1981年11月,陈云副主席在接见中央特科的代表时,一见到78岁的涂作潮,便走向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1984年12月份,涂老病逝,《人民日报》刊登讣告,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

尾声:

作为一名红色特工,“木匠”涂作潮是成功的。他为我军诸多发报员提供的培训、技术支持,足以让他名载军史。同时,涂作潮也得到一段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关于他们这段婚姻,其子涂胜华是这样评价的:

“母亲没有文化,没有公职,也不是党员,但是她认定自己的男人是好男人,就在艰险中拉扯着三个孩子,从一而终地苦守着……”

谨以此文,纪念那位心里装着家国大义的丈夫,那位一辈子相信丈夫的妻子,以及牺牲于1949年的特工李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