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剧

 华民 2022-07-26 发布于吉林

歌剧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以后逐渐流行欧洲各地意大利的卡契尼等人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达芙尼》世界上第一次歌剧演出是在1000多年前的法国1600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佛罗伦萨著名的梅迪奇家族的玛丽娅·梅同期结婚为了表示祝贺,意大利著名诗人利努西里写了长诗《欧律狄斯》(欧律狄斯是希腊神话中歌手阿乐甫斯的妻子)家伯里和卡契尼给这首长诗配了乐曲并编为歌剧在婚礼中演出这就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歌在歌剧中,他们大胆突破传统的戏剧形式,把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集合到一起,并突出歌唱,创造了世界第一部歌剧《伏丽狄西》此剧公开演出之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人们广泛接受了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歌剧以意大利为中心兴盛起来

17世纪上半叶,由于欧洲第一所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揭幕,以及歌剧大师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上的发展和创新,把人的感情生活从教会和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歌剧大大跨前了一步

17世纪末,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创立了完整的咏叹调和美声艺术,这种意大利式的歌剧影响达100年之久以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各国作曲家根据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特点,将意大利歌剧按本民族方式加以改造1945年间的《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成功的标志

(二)京剧

清代乾隆以来,昆曲弋阳腔秦腔等曾先后进入北京,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入京,和“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盛极一时的昆曲腔(弋阳腔入京后演化得名)秦腔等逐步冷落下来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一源流,因而时常合班演出,声腔上相互结合后来,徽班又吸收融合昆曲梆子京腔的精华,在剧目音乐身段服装化妆方面都有所改革,再结合北京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便逐渐形成了京剧当时称为“皮黄”,又称“京调”1850年前后,京剧在四大徽班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著名演员,时称“老生三鼎甲”,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突出的贡献

从1919年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

(三)话剧

话剧是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中国是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的剧种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3月,为纪念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诞生一百周年,我国戏剧界拟举行一次盛大的联合公演,在一次商讨会上,戏剧家洪深建议取消“新剧”爱美剧”等名称他认为,戏曲最大的分类是歌唱的与说话的两种,我们用的是说话的,应该称“话剧”洪深的建议得到同行们的赞同,并渐渐被戏剧界和社会所认可,“话剧”这个名称便被沿用至今

(四)评剧

评剧是流行于我国华北东北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河北东部的滦县乐亭丰润一带最初是农民农闲季节自发组织起来演唱的二人对唱“莲花落”等民间小调,后来从地摊唱上了土台子,从二三人简单的戏发展成了较复杂的戏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字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字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五)越剧

越剧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绍兴地区嵊县,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主要流行于江浙上海一带因嵊县一带是古代越国所在地,故将此剧种称为“越剧”越剧早期为“落地唱书”,是嵊县一带农民敲着竹板鼓演唱的一种山歌小调1906年春节期间,嵊县农村六名说唱艺人首次化妆登台,唱腔仍以“落地唱书调”为主,只用笃鼓檀板按拍击节的笃之声不断,故被称为“的笃班”,又名“小歌班”1916年,小歌班进入上海1923年间,小歌班在嵊县施家岙(今新市乡)招了一个女子科班,短期训练后即以“绍兴文戏”名义在上海演出,因女班扮相俊美,曲调流畅,至30年代中已全部改由女演员演出,故又称“女子文戏”40年代前后,正式使用“越剧”名称代替“女子文戏”

(六)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戏种之一,流行于该省中部,因主要曲调由湖北黄梅传入而得名黄梅位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在旧时代,它是荒州穷县,有不少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走街串巷,摆场说唱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民间艺人们以大别山的采茶歌推歌和江湖上流行的渔歌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民间歌舞小戏采茶调,因其婉转流畅,优美动听,易学易唱,很快由黄梅传向周围地区,其中一支传向安徽以后,在黄梅采茶调的基础上,形成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又吸收罗汉桩”说唱艺术,并受青阳腔和徽调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一个独树一帜的剧种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细腻动人,颇受广大观众喜爱

(七)秦腔

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各省地方戏曲的剧种,由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腔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秦腔是秦地土生土长的剧种,自然姓“秦”,故称为“秦腔”;二说秦腔是《秦王破阵曲》即《七德舞》《七德歌》的简称,故名“秦腔”;三说秦襄公收复丰镝,创建秦国,变温柔懦弱之气,成剧劲激昂之风,车邻驷铁,遗响犹存,故取名“秦腔”等等其实,比较确切的解释是:秦腔产生于“秦地”,故冠以“秦”字,秦腔的“腔”,确是“秦地”民众的一种声腔产生于秦地的一种声腔戏曲,故取名“秦腔”秦腔的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按节拍,节奏鲜明,唱句基本为七字句,音乐为板腔体,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

(八)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也叫昆山腔”昆剧”曲曲调细腻婉转,伴奏乐器有笛(箫)琵琶等表演上风格优美,舞蹈性强在舞台艺术上继承了唐宋大曲和元明的南北曲的精华,创造了最完整的表演体系昆曲在它鼎盛时期曾遍及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剧坛霸主,并产生了北昆湘昆川昆宁昆等许多支派,形成一种声腔系统常演的传统剧目有《游园惊梦》《思见》《痴梦》《醉皂》《跪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