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死人”真的不是开玩笑!夏日炎炎,如何预防热射病?

 乐康居 2022-07-26 发布于海南

天气越来越炎热了,在高温之下,一种名为热射病的疾病逐渐为人所知,更骇人听闻的是,近日多地出现了因患热射病而死亡的事件。热射病究竟是什么?关于热射病有哪些说法我们需要知道?如何预防及处理热射病?下面就让我们来说一说。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的一种,属于重度中暑,但千万别因为“中暑”两个字就小看它,热射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70%~80%

其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关于热射病的一些说法

1.处于室内也有患热射病的可能(

热射病是人体体温调节失衡所致,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即便处于室内,倘若存在房屋通风不良、不开或没有安装空调的情况,也同样可能导致热射病发生。

比如近日厦门市中医院就接诊了一名20岁的热射病患者,其患病原因正是因为长时间呆在环境封闭且没有开空调的出租房里。

图片

2.出现热射病症状时可以掐人中(

出现热射病症状时不能掐人中,掐人中是个危险动作,可能导致失去意识的伤者呼吸道更不通畅,所以有潜在风险。

3.喝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热射病(

热射病是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故对于热射病的治疗也需从其致病机制出发进行治疗。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藿香正气水具有防暑解暑的功效。

梅梅此前发过一篇关于藿香正气水的文章,有提到过: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反倒可能干扰人体的体温正常调节功能,加重症状。此外,擦清凉油和酒精也不能直接有效地改善体温升高、极度缺水的症状。

4.高强度体力活动会提高患热射病的风险(✔)

高强度体力活动易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进而导致热射病的出现。常见于在夏季剧烈运动的人群,如健康青年人、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近日,厦门就接收了三名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患者,他们患病是参加公司团建活动时,在炎热的户外长时间剧烈运动所致。

5.老人最容易受到高温伤害(

一方面,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较多基础疾病,他们的身体内部的心血管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另外,老年人的血管内容量和心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他们患体温调节障碍的风险更大。

而且有很多老人为了省钱不开空调,这也都增加了他们患病的风险。近来多地热射病患者中,老年人便是主要人群,因此,老年人需格外注意防范。

如何预防及处理热射病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自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截至7月20日,高温事件已超过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

专家们都表示,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1.避开高温环境

高温天气下需尽量避免在11至16时外出,如必须外出则要做好防暑防晒的准备,特别是户外工作人员在高温天气到来时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补充盐分。此外,要备好防暑药品。

图片

2.多喝水

要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预防中暑。最重要的一点是:多喝水。在中暑这件事上,无论是预防还是缓解,喝水,都是有效的。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当你口渴时,身体很可能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另外,可以多吃含水量比较高的蔬果,比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等等,作为喝水之外的水分补充。

图片

3.警惕中暑症状,及时处理

热射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有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而热射病,则是最为严重的重症中暑,只要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的发生。

如果的如果,周边的人出现了热射病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将他/她移到阴凉的地方,并进行物理降温(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在中暑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如果此人丧失意识或无法饮水,请立即送到医院。

参考资料:

1.晶报:深圳市7月已接到46宗中暑报警!市急救中心提示……

2.极目新闻.:国内5省出现热射病患者,一市接诊9例!已有2人病重去世

3.丁香医生:40度的超高温很要命,家里这3类人千万小心!

4.腾讯医典:讲真,这天气真的可能“热死人”

5.丁香医生: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近日致死多人,如何预防

图片

梅梅的话

图片

高温之下,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多喝水,在室内时打开空调和风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