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上的《人间词话》,“红杏闹春”和“残花弄影”

 12345csdms 2022-07-26 发布于湖南

先把第六则简单说一下。

《人间词话》第六则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文:词写景,不仅仅指自然中的景物,喜怒哀乐,人的情感,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生动真实”的描写景物,自然真切的流露情感的词,就叫有境界。反过来就是没境界。

疏证:这一则很简单,但是说不太清。王国维自己没说“真景物”、“真情感”是什么,后世解者说什么的都有,大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是非难辨。我的观点,这一则王国维的意思可能是说,写景可以有境界。写情,写喜怒哀乐,也可以有境界。只要能写出“真景真情” 就行。


我们重点说说第七则。

《人间词话》第七则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译文:“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就都有了。“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境界就都有了。

疏证:咱们先看看王国维说的这两句词是哪儿来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祁的《玉楼春》,整首词是这样写: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张先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说,有了“闹”和“弄”两个字,“境界全出”。大家要先注意“境界全出”的这个“出”字。

一首词,它如果有境界,有的时候,是作者把境界直接点出来了,读者也一下就感受到了,这时候境界“跃然词上”,直接呈现,所以唤做“出”。“出”,不但肯定了这首词有境界,还讲了境界呈现的方式(当然这是咱们自己的理解,是不是王国维的没证据)。

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改成“红杏枝头春意到”,这个境界就“出”不来。词的意味还是那个意味,但是没那么彰显。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名句,这个“闹”一般都说特别好,我同意。“闹”有很拥挤,很密集,很饱满,很热烈的感觉,写尽十足春意。

另外一般的理解,“春意闹”为什么好呢?比如钱钟书他们,往往说这是一种所谓的“通感”的手法(教科书最喜欢)。一树红杏花本来是一种视觉感受,一个“闹”字,把它描绘的好像有了声音,视觉里有了听觉的感受,更丰富更饱满。当然,要说是“静态画面当中有了动态的感觉”,也可以。

这种通感倒是挺有“境界”,但是这个“境界”肯定不是王国维讲的“境界”。

王国维讲词,虽然说他从始至终没说“境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从他的话来判断,基本可以知道,王国维的境界,至少一定要完美(这个完美有很多要求,比如自然真切,还要深沉)的融合“写景”和“抒情”这两件事。仅把景物描写的很好,描写的很生动,还不能算是王国维的境界。

也就是说,王国维讲的境界,至少是讲“景”和“情”的关系。不是仅仅一句话里面用个什么词儿,画面就更生动的问题。

为了理解这件事,我重点说说第二首词,张先的《天仙子》。

这首词有个前面有个小序,说:“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嘉禾”是地名,“小倅”是说自己是个不大的官儿。这则小序大致是说:当时他是嘉禾这地方的一个小官,不管是真病还是称病吧,那天单位有宴会,他没去。

张先说自己是小吏,但有学者考证,其实官职也不是很卑微。不过,当时他已经52岁了,要说仕途会有什么发展也已经不可能。年纪大了,事业没发展,身体也一般,临老伤春,愁绪满怀,这是张先这首词的基调。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水调》是首曲子,曲情“声韵怨切”,是首幽怨的曲子。这句是说,我(抒情主体,咱们就用“我”字吧)一边喝酒,一边听悲伤的曲子。喝醉了睡了一觉。下午醒来,人醒了,但是愁绪依旧,还是不开心。

“送春春去几时回?”春天走了,一去不回,其实说的是自己老了,好年华回不来了。“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这时候天已经晚了,我对着镜子,见自己容颜苍老,心里挺难受。想想韶华逝去,能做的只有回忆。问题是回忆也不能改变什么,所以此处用了一个“空”字。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并禽”是两只鸟。古人的诗词,喜欢用成双的鸟反衬抒情主体的形单影只。

一对鸟儿在池边睡觉,这时候起风了,怎么看出起风了呢?首先因为天上云在走。“云破月”其实就是“月破云”。风吹云走,于是云彩后面的月亮破云而出。

“花弄影”,也暗示有风。风吹花动,月下花的影子也跟着摇摆不定。“弄”字确实好,最一般的解读,就是让画面有了动感。王国维的理解更深入,一会儿我们说说“弄”字是怎么让这首词“境界全出”的。

“重重帘幕密遮灯”,还是说风。说风更大了,我赶紧进屋把窗帘放下来,而且是“重重帘幕”,好别让风把灯吹灭。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外面风还是不停的刮,这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人初静”,这里可以理解成是天晚了人都睡了,但我个人的理解,这个“人”也可以是说自己。说早上借酒消愁,下午醒来愁绪未平,晚上见花伤春,之后惜烛下帘,到这时,经历了一天的伤苦,我的心已经开始平静一点了。为什么平静?可能是作者接受了自己年华不再的悲哀。在词里面,就是接受了“摧花荡烛”的狂风。

如果这个“人初静”不是暗指自己,放在这个地方就有点怪。

“明日落红应满径”,想必明天早上,花瓣一定被今晚的狂风吹的满地都是。“满”字用的不错,说明了程度。地上的花越多,枝上的花就越少,春天就“去”的越彻底,作者的年华也就逝去的越彻底。古人喜欢“落花伤春”,用落花代表春光消逝。比如杜甫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也是说风吹花落,也是伤春。

下面说说这个“弄”字。

王国维说“弄”字让境界全出,我们也说了,王国维的“境界”,至少至少也是说,自然的写景,能够深刻真切的把作者的情感给烘托出来。

在张先这首《天仙子》里面,作者的情感就是“临老伤春”,词中的“花”就是自己,说白了,自己今晚还能“云破月来花弄影”,明天就是“落红满应径”了。

“花”和“影”,都有很孤单的感觉。注意,“云破月”,其实也是个瞬间(我们的经验往往也是这样,有云的夜晚,月亮一般是时隐时现),月亮这会儿有,一会儿可能又被云遮住了,那时,花连影子的“陪伴”都没了。

“花弄影”,这个“弄”字我们细细品味,有一丝怜惜和赏玩的味道。“花”是作者自己,“影”可能是一个作者期待的“自己”。“云破月”的瞬间,作者似乎能感受到一丝欣慰,不管是因为过去的一点成就,还是对未来的片刻憧憬。但是无论如何,作者也知道,这种欣慰都是短暂的。“云破月”,“花弄影”是一瞬间的,第二天“花满径”,自己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什么都没了。

王国维讲的境界,基本可以肯定,他讲写景要自然,抒情要真切,而且要“深沉内敛”。也就是说,“情”必须是由“景”自然的带出来的。可以很饱满,呼之欲出,但就是不能是直白的讲出来的。

比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作者的情感表达的很充盈,但始终是蕴含在字面之下的。如果改成“云破月来花怜影”,那就不够“深沉”了。“怜”字本身就带有情感,把情感直接写出来了。

当然,再次强调,这是咱们自己解读王国维的意思。是不是这么回事?谁也不知道。我只能尽可能的从王国维出发,用他,去解读他自己,估计差不太多。

理解文学作品,用我好朋友的话说,这里面有个“血统”的问题。你能体会到词人通过一首词,想要表现的内心世界,那么你们两人之间一定要有相承的“精神血统”。

一个作者,写东西终究是为表达自己。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方式。一部作品,能给读者力量,让她在害怕之时不至于感到恐惧,在孤单之时不至于感到孤独。其实,此时此刻,作者的感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者,读者,我是你的力量,你也是我的。

编辑于 2018-12-12 12: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