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灰飞烟灭的霍家│332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宣帝自己的势力越来越稳固。眼见时机逐渐成熟,汉宣帝开始采取行动,削减霍家权力。首要的,当然是兵权。

汉宣帝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明升暗降,将霍家的权力变实为虚。

第一步,就是两宫禁卫军的军权。

汉宣帝将霍光的两个女婿都升了官,派到外地做封疆大吏,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统领禁卫军的兵权。然后又陆续将霍家掌握兵权的实权将领纷纷调离军中要职,派往外地做官。

接下来,汉宣帝将所有未央宫、长乐宫,包括长安城的守卫将士,都换成许家(就是许皇后的娘家)、史家(汉宣帝的祖母的娘家)的子弟担任,然后由张安世统帅。

这下,汉宣帝终于感到,至少自己的人身安全有保证了。

对于霍禹,汉宣帝也是如此对待,提升他为大司马,但是却又巧妙的剥夺了他领军的权力。

接下来,汉宣帝又稍稍改革了部分朝政制度,架空了霍山、霍云等掌控朝政的文臣的权力。

直到这时,汉朝的朝政大权,终于彻底的被汉宣帝掌握。

对于汉宣帝的一系列操作,霍氏一族当然非常不满。

霍禹索性请了长假,不去上朝了。其余霍氏子弟也是牢骚满腹。

霍显与霍禹等人不明事理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并没有霍光那么大的功劳和能力,只是靠着霍光的余荫而已。可他们偏偏不知收敛,还要占据霍光生前的一切权利不放,甚至想更进一步,只能说是贪心不足,自寻死路了。

此时的舆论,对于霍氏一族,越来越不利。蒙在鼓里的霍禹等人还委屈的不行。

当霍显终于扛不住压力,将自己吩咐淳于衍毒死许皇后一事,全部告诉霍禹、霍山、霍云后,这些人也傻眼了。原来是真的啊。这可怎么办?

还是霍禹胆量大点,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干脆先下手为强,学学当年老爹的做派,废掉这个皇帝。

但是现在的汉宣帝可不是当年的汉废帝,汉宣帝可是已经掌握了实权,想直接废掉根本不可能。必须先斩断他的左膀右臂,也就是丞相魏相和他的岳父许光汉,这样汉宣帝就孤立了,然后再让上官太皇太后下一道诏书,废黜汉宣帝。

然而,这次霍氏谋逆的商议,再次被小人物听闻,举报。

真是非常奇怪,难道这些人不知道他们商量的是事关身家性命,甚至无数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吗?为什么就没有一点保密的概念呢?怪哉。

长安男子张章知道了霍家的密谋,层层向上告发,最后告发到皇帝面前。

这个张章是何许人也,史书上记载不详。应该只是一个凑巧听到了这个消息的小人物吧。

汉宣帝下令逮捕了两个外围的参与者。

但是此时的汉宣帝并没有下定决心彻底铲除霍氏一族。毕竟,活的有上官太皇太后、霍皇后,死的有霍光等人的面子和情分在那里。因此,汉宣帝下诏令,让手下人不要再追究此事。

实际上在此之前,已经有人举报冠阳侯霍云谋逆,汉宣帝压下了此事,并没有处理。

霍禹等人知道阴谋败露,更加慌了手脚。他们并没有理解皇帝的一番苦心,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等人最后的机会。公元前66年7月,霍禹等人和霍家的几个女婿约好,准备一起谋反,先杀魏相和许光汉,再让上官太皇太后下诏废黜汉宣帝,立霍禹为皇帝。

可惜,一群志大才疏的官二代的谋划,再次泄露。

你想啊,汉宣帝上次虽然没有正式惩处这些人,但是怎么可能不防范着他们?

他们这么做的唯一作用,就是终于让汉宣帝起了杀心,准备将霍氏一族彻底铲除了。

在绝对的实力和大义面前,霍家的叛乱,连一丝浪花也没溅起来,就被剿灭了。

霍云、霍山、范明友(霍光的女婿)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霍光的另一个女婿)等人被抓。

没了尊贵身份保护的霍显,刚一受审,就痛快的将指使太医淳于衍毒死许皇后之事彻底交待了。

审问完毕,霍显被杀头,霍禹被腰斩,霍家被灭门。

不但如此,霍光的几个女儿女婿家,孙女孙女婿家,以及其他和霍家有牵连的人家,被灭门的,有数千家之多。

然后,霍成君的皇后之位,也被废掉。

为了这个皇后的位置,霍显费尽心机,并毒死了许皇后。可惜,到头来,女儿只做了四年的皇后就被废掉,自己的家族也因此而灰飞烟灭。

盘根错节,占据大汉朝廷半壁江山的霍氏一族,就这么覆灭了。

此时的汉宣帝,终于完全彻底的确立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至于霍成君,汉宣帝虽然没有直接杀掉她,但是因为毒死许皇后及阴谋毒害太子一事,也让汉宣帝对她深恶痛绝,从此再不理睬。公元前54年,霍成君自杀身亡。

当然,对于告发的张章及其他有功之人,汉宣帝也给予重赏,皆赐予爵位,张章被封为博成侯,可谓一步登天。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