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秀又是如何对待直接对手的?│376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此时的刘秀,正在加紧攻打洛阳。洛阳守将,在李轶准备叛变被杀后,只剩下了朱鲔。

刘秀也知道洛阳易守难攻,所以也是派出了精兵猛将。他派大司马吴汉,带领着朱祐、岑彭、坚镡、冯异等共十二位将军,率领大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努力攻打。

这一战,刘秀绝对是下了血本,可谓是精锐尽出。

朱鲔当然是死守洛阳。

朱鲔也不是等闲之辈,又占据绝对的地利,因而,刘秀的汉军,围攻洛阳数月不下。

围城日久,城中军心动摇,东城门的守将不想继续这样坚持了,准备献城投降。于是暗中与坚镡联系。双方约定好,在某日早晨打开城门,让坚镡趁机进攻。

到了约定的时间,洛阳城东门果然大开,坚镡和朱祐趁机领军杀入。朱鲔听闻,急忙率军前来堵截。双方一场混战,各自死伤惨重。最终,朱鲔还是将刘秀的军队,赶出了洛阳。汉军还是没有拿下洛阳。

为此,刘秀也非常头疼。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岑彭去劝降朱鲔。

当年岑彭本来是王莽的手下,负责守卫宛城,后来被刘縯收降。刘縯被害后,岑彭被划归朱鲔手下,和朱鲔的关系还算不错。岑彭曾经在陈平立下大功,朱鲔也曾经向刘玄极力举荐。等到刘秀经略河北的时候,因为岑彭一直感念当年刘縯对自己的恩义,所以主动投到了刘秀麾下。这次,刘秀是希望借助岑彭和朱鲔当年的这一点情谊,说服朱鲔投降。

此时的洛阳守军,也已经到达了极限,军心混乱,快撑不住了。因为自己手下人的叛乱,使得朱鲔也对自己掌控部队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今天有了一个,明天、后天,谁知道会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因而,朱鲔自己也失去了死战到底的决心。

这种情况下,岑彭和朱鲔的见面还算是和平而友好的。俩人一个在洛阳城头,一个在洛阳城下,隔着高高的城墙,开始交流。

互致问候之后,岑彭直截了当的劝说朱鲔投降。你家更始皇帝都已经失败投降赤眉军了,你还死守着洛阳城有什么意义?

朱鲔何尝不想投降,但是朱鲔最担心的就是,当年刘縯之死,自己可是罪魁祸首之一,并且曾经多次阻挠刘秀的发展,数次劝说刘玄早点除掉刘秀,可以说是刘秀的死对头之一,刘秀能饶过自己吗?

岑彭也不敢替刘秀打包票,于是回营向刘秀禀报。

实际上刘秀对于朱鲔的仇恨,并没有对李轶那么深。毕竟比起叛徒来说,直接的对手,反而用什么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刘秀痛快的答应:“建大事者,不忌小怨。”然后刘秀让岑彭向朱鲔保证,只要朱鲔愿意投降,不但绝不会受到惩罚,连官爵都可以保住。同时为了取信于人,刘秀又手指河水发誓,决不食言。

至此,朱鲔还有点犹豫。于是从城上放下一根绳子,要求岑彭,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你就顺着绳子上城来。

上到洛阳城头,就表示将自己的生死交给了朱鲔随意处置啊。

岑彭毫不犹豫,拉着绳子就准备上来。

朱鲔见岑彭来真的,相信了岑彭的话,同意投降。

五天后,朱鲔出城投降。出发前,朱鲔还是安排了后手。

他让手下亲信将领守好城门,如果自己一去不回,让他们赶快率领军队,去投奔郾王尹尊。

安排完毕,朱鲔自缚双手,和来迎接的岑彭一起,到河阳来面见刘秀请降。

刘秀当然是远接高迎,亲自解开朱鲔的绑绳,热情接待。然后又让岑彭陪同,连夜返回洛阳。

第二天一早,朱鲔率领洛阳城里剩下的所有士兵,全部出城,正式投降。

刘秀当然也没有食言,封朱鲔为平狄将军,扶沟侯。其后,刘秀也没有找过朱鲔的麻烦,朱鲔“传封累代”。

这段故事,后来成为了一段佳话,成为了后世招降那些曾经犯过错误,而心怀疑虑的将领的常用典故。

实际上,对于这些所谓的英雄和霸主之类的豪杰来说,霸业是第一位的,在不影响霸业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感情因素,如果影响霸业,天大的恩情或者仇恨,都可以放在一边。刘秀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脱不开这种处事原则。

那为什么刘秀要想办法杀掉李轶呢?那是因为李轶的死,不影响刘秀的霸业还能报仇,何乐而不为呢。

刘秀终于占据洛阳。之后,刘秀将洛阳定为都城。

汉朝之后的朝代,为了区分刘邦建立的“汉”和刘秀建立的“汉”,一般称前面的为“前汉”,后面刘秀建立的“后汉”。但是到了宋代及其后,为了再与五代十国期间的“后汉”区分开,又根据都城的位置,称“前汉”、“后汉”为“西汉”、“东汉”。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