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大人用屠刀表达的诚意│422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在董卓征召天下名士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人乖乖就范,但也有不那么痛快,试图推脱的。

当时名震天下的名士蔡邕(yōng),因罪被流放,后来避难在吴地。董卓早就听说过蔡邕的大名,在得到蔡邕的行踪后,派人前往征召。

蔡邕不愿前来,于是推脱说身体有病,不能前来。

要知道,董卓邀请蔡邕,可是抱着十二万分的诚意邀请的,是抱着你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的心态去邀请的,怎会因为一个简单的推脱就放弃?于是,董卓再次派人征召,并给蔡邕带话:“我董卓可是有灭你全家满门的权力,你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再敢推脱,诛你三族。”

面对董卓的真诚,实在吃不消的蔡邕只得乖乖前来。

别说,经历挫折请来的贤士,待遇就是不一样,董卓也算是真心欣赏蔡邕,蔡邕一到,就被封为祭酒。接下来,三天之内,连升三级,“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第二年,蔡邕又被封为左中郎将,高阳乡侯,因此世人称其为“蔡中郎”。

对于穷困潦倒的只剩下名声的蔡邕来说,这个职位和封爵都绝对不低。

见董卓如此看重自己,蔡邕也就诚心实意的归顺了董卓。

放眼大汉朝廷,能被董卓看在眼里的人并不多,蔡邕算是,袁绍也勉强算一个。不管从身份、地位、家族,还是本人能力、威望,袁绍都很值得董卓拉拢一下。因而,董卓特意将袁绍请来,和他商量废立皇帝之事。

董卓直截了当的在袁绍面前说出自己准备废刘辩,立刘协的打算,并话里话外的表示,刘氏天下已经传不下去了,现在立刘协也是暂时之举。意思就是,用不了多久,我董卓就将取刘氏天下而代之,你袁绍如果识相的话,赶快投到我的麾下,将来少不了你的好处。如果不识相,有你好瞧的。

袁绍虽然不敢主动挑衅董卓,但好歹也算是经历过风雨,不是被吓大的,因而,并不打算这么轻松就屈服于董卓的淫威,同时,袁绍笃定,只要自己还没有明确站到董卓的对立面,现在的董卓还不敢拿自己怎么样。因而袁绍装作听不懂董卓话里话外的意思,干脆利落的拒绝,不同意董卓废立皇帝的打算。

董卓大怒,好你个袁绍,还真拿自己当个人物了,居然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反对?于是手按宝剑,怒斥袁绍:“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这里的董卓,骄横霸道到了极点。他怒斥袁绍,你小子太猖狂了。现在天下大权都掌握在我手里,我想干什么事,天下所有人都只有服从的份,谁敢不从?你居然敢反对我的决定,你是不是想试试我董卓的刀锋利不锋利啊?

袁绍好歹也是豪门出身,又身为武将,面对董卓的威胁,维系住自己的尊严,这点胆量还是有的,于是当即顶回去:“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这天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你董卓一个吗?

袁绍的意思是,董卓你也别太猖狂,这天下,强大的人很多,你还做不到一手遮天。

怼完董卓,袁绍也不敢继续在董卓面前折腾,横着佩刀,向董卓行个礼,大步流星的离开此处。毕竟董卓真要翻脸,不管不顾得非要砍了袁绍,袁绍可就完了。所以,装完硬骨头的袁绍赶紧开溜。

董卓犹豫再三,还是没敢强硬的留下袁绍。

回去后,袁绍越想越害怕,不敢在京师继续待下去,匆匆忙忙逃奔冀州去了。

当然,一个小小的袁绍的反对,丝毫不能影响董卓的行动。

先后铲除了各个障碍,培植起足够雄厚的实力之后,董卓开始正式着手废立皇帝之事。

董卓看人很准,他知道像什么袁隗、王允等人,虽然不会赞同自己,但是不管是为了顾全大局也好,行事稳重也好,总之,应该不敢直言反对,而卢植之类,虽然会跳出来反对,但是光杆一个,没兵没权,反对也无效。因而,此时的董卓,可谓肆无忌惮。

就在这年(189年)的9月,董卓召集百官,正式提出,自己想效仿当年伊尹、霍光的故事,废掉现今的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事情的进展果然如同董卓的预料,群臣皆惶恐,不管心里如何想,都不敢出面反对,只有卢植挺身而出,直言反对。董卓大怒,要杀卢植。在大家的求情下,董卓饶过了卢植的性命,但将卢植的官职一撸到底。

卢植害怕董卓加害自己,也离开京师,隐居到上谷郡去了。

董卓向太傅袁隗征求意见,袁隗不敢反对。这下,朝堂之上再没有任何反对之声。

于是,在朝堂众臣的逼迫之下,何太后不得不下诏书,废除刘辩的帝位,改立刘协为皇帝,史称汉献帝。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