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达课丨大家都爱说“没事”,到底怎么一回事?

 宝妞 2022-07-26 发布于河南

 编辑说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常用“没事”作为应答语。但大家说“没事”,是真的没事吗?为什么大家都爱说“没事”?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交际中,“没事”作为应答语,使用频率非常高,表示“不客气、不用谢、没关系”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没事”的泛化使用趋势。“没事”在口语中使用时出现了一些变体,一是在后面加“儿、的、滴、哒、啦”等词,二是“没事”的重复使用,如“没事没事”。其在应答语境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下面结合已有研究进行概括。

图片

委婉拒绝 该应答语境中,引发句中一般会有动作导向,当我们不需要该动作时,会通过应答语“没事”来进行回应。相对于“不用”来说,“没事”更委婉,更利于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如:

(1)还是范仲淹开了口:“你们有书?那就别下了。”道衍说:“没事,下吧,这回我准赢,那就扯平了。”

(鬼谷子《佛门异功》)

(2)女班长站起来提醒:“老师,你没关上门!”女老师手一摆,说:“没事,不用关,等会儿校长要来参观!”

例(1)中的“没事”是对上文“别下了”的拒绝。例(2)的引发句虽不直接包含动作,但其暗含“把门关上”之意,“没事”是对其隐含义的拒绝。作为委婉拒绝的应答语“没事”,其后一般会紧跟拒绝的原因,这也符合语言应用中的礼貌原则。

劝慰安抚 “没事”在应答语境中表现出对听话人的劝慰安抚。“没事”的作用就是把已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小化”,用以消除对方的顾虑。如:

(3)温都太太听见楼上的声音,玛力刚一下楼就问:“怎么啦,玛力?”

       “没事,我们都回来晚啦!拿破仑呢?”

(老舍《二马》)

例(3)中,引发句“怎么啦,玛力?”含有温都太太对玛力的关心,应答语“没事”是对关心的回应,目的是安稳对方的情绪,不让对方担心。具有劝慰安抚作用的应答语“没事”,其引发句中会有心理活动,暗含情绪色彩。

图片

回应致歉 道歉行为“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的一种弥补性言语行为,因不利于听话人而表示歉意和请求原谅”。对于道歉的回应语中,“没关系”比较正式,多用于回应不太熟悉的人,“没事”则更能显出说话人对造成的影响不介意。如:

(4)“真不好意思,不小心把您的衣服弄脏了。”

       “没事儿,回去洗洗就好了。”

相对于“没关系”而言,“没事”更容易表达出“大度”和“不在乎”的态度,从而使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

回应感谢 致谢是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好处表现自己内心的谢意和感激。相比于“不客气”“不用谢”,“没事”显得更亲切。如:

(5)“谢谢你帮了我这么一个大忙!”

       “没事儿,不用客气。”

当引发句里除了表示谢意外,还表达了“打扰了、辛苦了”的意思时,人们往往使用“没事”来回应。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道谢经常和“给您添麻烦了、耽误您的时间了”等搭配使用,这时候,“不客气、不用谢”就没有“没事”表达的意义那么丰富和亲切。

图片




“没事”具有泛化使用的趋势,主要是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词义的引申与内化 “事”本意是职业,后引申为事情、事故、责任等。“没事”指没有事情做,即事情了结和有空闲之意;没有事故发生则可以理解为影响轻微、不要紧之意。(尹秀丽《“没事(儿)”的语法化》)“没事”的词义不断引申,意义也不断抽象、虚化。“没事”的泛化使用还与其语义特征的内化有关。“不要紧、没关系、算不了什么”这个义项的反复使用,导致“没事”固定于人们的认知体系里,不断经过抽象虚化、内化整合,具有了“轻微化、小化”的语义色彩。人们在遇到相应语境时就会使用它,这增加了“没事”的使用频率和范围。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给他人更多利益,给自己更多损失;赞美他人,贬低自己;增进相互理解,尽量减少分歧,从而调节交际各方的关系,维护其地位,保证交际正常、有效开展。在言语交际中,“没事”作为应答语,很多时候失去了本来的含义,仅仅表示礼貌,成为维持正常交际活动的语用工具。“没事”在道歉和道谢类言语情境中应用非常频繁,但有些时候还要考虑具体语境。比如,在严肃正式的场合以及言语交际双方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人们一般不会选用“没事”这一应答语。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语言的经济性是指人们习惯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来尽量多地传递信息,涉及句法、语音及语义等多个方面。“没事”两个字可以用于多种交际场合而不会产生歧义,这就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表现。此外,相对于“不要紧、没关系、算不了什么”,“没事”的应用场合也更加广泛。

(改编自2021年6月2日《语言文字报》文章《为何我们都爱说“没事”》;作者: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石欣欣;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