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达课丨我们为什么喜欢读蒙田

 宝妞 2022-07-26 发布于河南

 法国蒙田的《随笔集》、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和英国培根的《人生论》,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他们的散文有共同的特点——都用了知性的表达。下面分别说说。

蒙田:以自己为对象
蒙田在《致读者》中说:
“我宁愿以一种朴实、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作任何人为的努力,因为我描绘的是我自己。我的缺点,我的幼稚的文笔,将以不冒犯公众为原则,活生生地展现在书中。假如我处在据说仍生活在大自然原始法则下的国度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那我向你保证,我会很乐意把自己完整地、赤祼祼地描绘出来的。”
蒙田说写作中要以自己为对象,他自己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呈现在书中的,既有生活中的自己,又有思想中的自己,不过,作者写得更多的还是思想中的自己。蒙田所说的是一种良好的写作态度,有所观感及想法,尽可坦诚地言说出来。
就蒙田所写的内容来看,除了一些性情的流露,言说得最多的是各种感想,也就是对世事人生的思考,而其个性也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图片


帕斯卡尔:知性的表达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帕斯卡尔把人的生命比喻为一根苇草,表明其脆弱,但又说人还可凭借思想来反弹,从而体现出人的高贵或尊严。人的可贵也就在于有思想,人是凭借思想而立足的。这就是一种知性的表达。

图片


培根:对人生的思考
培根的随笔,以思力取胜,文风简练。《人生论》中的篇章,讨论真理、善、美、家庭、婚姻、爱情、友谊、言谈、读书等,是对人生各种问题的思考;文字密度大、信息多,其中不少句子都是格言警句式的。
余光中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说:
“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不过散文的知性仍然不同于论文的知性,毕竟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中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
知性的表达能将知识化静为动,并有见解表现于外。知性中有感性,但更多的是理性,二者交织而成理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