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王守安】奋斗为家国 真情报党恩——侯蔚彬、庄久昌、杜慧英、孙福松先生诗词简评

 紫雨轩书院2017 2022-07-27 发布于河南





奋斗为家国 真情报党恩
——侯蔚彬、庄久昌、杜慧英、孙福松先生诗词简评

王守安

郑州诗词学会安排对侯蔚彬、庄久昌、杜慧英、孙福松四位先生的诗词进行研讨。周建勋先生在群里发送电子版作品时还配发了四位先生的简介,感触颇多。一是四位先生的年龄,最长的孙福松88岁,庄久昌85岁,杜慧英76岁,侯蔚彬74岁,平均80岁出头。如此非耄耋即古稀的四位老人,痴心诗词创作多年,结出这般丰硕璀璨之艺术成果,实属不易。钦佩敬慕之情,油然而生。细读作品,可谓珠玑闪闪,佳作连连,令人遐思,催人奋进。既有其共性之处,亦有独特之点。现简述如下——


共性一:同为党的人,真情报党恩。

四位先生都是共产党员,都是党培养出来的忠诚战士。退休前,或在军旅、或在院校、或在机关、或在企业,都曾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对党的深厚感情早已融化在血液之中,也闪耀在他们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

如:侯蔚彬先生的《清平乐 · 锤镰旗炫欢庆百年》

锤镰旗炫。时代精神焕。
谋政勤工民颂赞。盛世蓝图锦展。

喜庆百载华年。乾坤春意盎然。
万众欢欣无限,金瓯遍地诗篇。

如:杜慧英先生的《七绝 赞党庆百年华诞之(一)》

参天大树郁森森,华夏巍巍屹世林。
熠熠镰锤导航向,民殷国富党恩深。


如庄久昌先生的《七绝:初心 先贤——庆祝建党98周年》

年年此日颂红船,使命初心代代传。
九十八年温伟业,新征路上诵金贤。

 如孙福松先生的《南乡子·庆祝党的十六大召开》

四海动欢声,犹在环球注目中。
共产党召开盛会,群英,回首非凡岁月经。

 领导有新更,着重开来壮举工。
帷幄运筹良策定,民拥,促我中华速振兴。

从上述几首诗词我们不难看出,虽然都是歌颂党的生日或党的盛会,每位作者角度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手段不同,但对党表达出的赤子心、儿女情是完全相同的。作为党的儿女,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党和祖国献上了最最深情的赞歌和最最美好的祝愿。而这些赞歌和祝愿都是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心声。


共性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四位先生都是退休老人,但作为共产党人,他们深知不能停下革命的脚步,不能忘却革命的初心,不能卸下肩头的使命。曹操在《龟虽寿》中咏唱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庄久昌、孙福松虽为耄耋老人,仍不忘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诗词学会的发展,且坚持创作,笔耕不辍,常有佳作问世。侯蔚彬、杜惠英年逾古稀,还坚持参加学会日常工作,为学会的发展和培养诗词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且看以下诗词:

平山柏卜除骄躁,握宗旨、进京赶考。掌权屹立御家门,言壮志、山河确保。 今朝答卷观新貌。锦囊展、百年奇妙。初心谨记党章程,意愿满、青春永葆。

——见侯蔚彬《步蟾宫 · 读 “七一”讲话题赶考》

镰锤熠熠导航船,筑梦拼搏再满帆。
牢记初心行使命,新征程上不歇肩。

——见杜慧英《七绝 重温入党誓词》

基因铸就色永浓,自古相传一脉通。
阆苑荒郊心照赤,穷沟锦殿面依彤。
香山居士歌奇树,郑邑吟翁赞盛容。
遇暴经狂形不改,丹心一片子孙红。

——见庄久昌《七律:咏石榴三首之(一)》

万物深秋苒苒息,人生百岁古来稀。
老牛知晓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见孙福松《七绝 :秋 思》

从上述诗词佳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位诗词老人虽古稀耄耋,但精神不灭,斗志不减。侯蔚彬做出了“初心谨记党章程,意愿满、青春永葆”的承诺;杜慧英发出了“牢记初心行使命,新征程上不歇肩”的誓言;孙福松写下了“老牛知晓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铿锵诗句;庄久昌则以石榴为载体,以拟人、比喻、暗喻的手法,含蓄婉转地讴歌了革命战士承袭的党的传统作风、红色基因、英雄本色和拼搏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一片丹心”,甚至对子孙继承革命事业的厚望。

下面浅议一下四位先生各自作品不同的艺术特色。


一、侯蔚彬:特色——至情而发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至情而发为辞章”,意思是说诗词是必须是有情的,有感而发,有情而发方能出好的辞章。侯蔚彬先生当过兵,转业后在国企做企业管理直至退休。半辈子和军人、工人战斗在一起,对基层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感受到的是党的英明,祖国的温暖,先烈的精神,战友的情谊......他心中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因而,他的笔下燃烧的是熊熊火焰,迸出的是灼灼火星,吹响的是哒哒号角,抒发的是烈烈豪情。特别是在一些历史题材的诗词创作方面,这种感情,表现得尤为强烈。

如:《七绝:冲破险阻——长征精神》

北上红军渡赤河,挥师遵义揽狂波。
雪山草地横飞越,万里长征一路歌。

如:《鹧鸪天 · 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抗美援朝威名扬,保家卫国气轩昂。巍巍功树三千里,耿耿忠魂廿万殇。 上甘岭,汉江旁,异乡撒血御家堂。英豪一代奇勋建,业绩长存安我邦。

如:《诉衷情 · 忆太行山抗日英烈》

英雄歼寇铸辉煌。征战太行长。
驱魔诱鬼勤敌后,筑垒有铜墙。 

挥利剑,逐沙场。斩豺狼。
感怀英烈,不忘疆场,咏续流芳。

侯蔚彬先生也有一些律绝非常出彩。如《五绝.岳麓山夕阳题》

斜阳斑竹影,霞彩舞潇湘。
橘子洲头晚,凭栏送远航。

此诗格调高雅,立意清新,寥寥二十字,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画,让读者把个夕阳下的岳麓山从天上到地上,从岸边到江面的美丽全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再如《七律 · 步韵国顺秘书长《新春随想》作《春语》:
迎春寄语颂辞声,随想骚坛继往情。
你诉痴心言九界,我吟钟爱梦三更。
崎岖山路千障雾,笔直康庄万里晴。
携手并肩尊律策,唱筹挺立任纵横。

全诗传承有序,对仗工稳,夹叙夹议,读来琅琅上口、铮然有声。侯蔚彬先生还有不少词作如蝶恋花、浣溪沙、鹧鸪天、忆秦娥、念奴娇等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可圈可点,不再赘述。


二、杜慧英:特色——意新语工

杜慧英先生的诗作以意新语工见长。何谓意新语工?宋代诗人梅尧臣以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意思是诗人要把不容易写的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让读者如亲历其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在形象里,让读者读了诗就能领会到,并能深刻领会。且看杜惠英先生以下四首七律佳作:

咏南水北调穿黄工程

丹江浪涌黄河岸,三纵四横水网联。
凿洞架桥排万险,穿山填壑克千难。
钢筋铁骨幕墙固,盾构钻掘隧道坚。
领袖回眸欣笑慰,清流滚滚润幽燕。

南水北调颂

丹江浩森水连天,潮涌京津碧浪翻。
崛起中原千业盛,腾飞燕赵万花繁。
潺潺玉液滋林木,汩汩琼浆润稼田。
五谷丰登仓廪满,神州圆梦幸福绵。

辛丑年夏河南大暴雨有记

中州暴雨似盆倾,河岳儿男志不更。
水漫长街浊浪滚,民遭祸患不单行。
三军戮力纾危困,七省同心解险情。
历尽劫波歌奏凯,巍然屹立美商城。

 郑州抗洪救灾

天泻洪魔降绿城,百年未遇水湍汹。
漫桥溢垻淹车顶,断电塞衢闭讯踪。
部队冲锋搏恶浪,镰锤照耀献深情。
八方救助同携手,大爱无疆奏凯行。

上述四首七律,前两首都是讴歌南水北调工程的,后两首是写去年洪水灾害之际,郑州人民在解放军和兄弟省市群众支援下奋起抗洪救灾的动人历史事件。诗作主题鲜明,转承自然,对仗准确,用词生动。做到了人、事、景、物、叙、议、感、叹紧密结合,无缝对接,画面感极强。说是“细腻端稳、意新语工”毫不为过。杜慧英先生的词作如浣溪沙、行香子、西江月、鹧鸪天等亦属此列。此处仅举一例:

《浣溪沙·永城广场春韵》

柳碧桃红莺啭弦,鱼翔浅底戏青莲。
袖旋扇转舞尧天。  

陈寔诫偷铭万古,酂侯造律育昆贤。
和谐盛景灿年年。

这首浣溪沙上半阙写的是景物、人物、事物,令人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了永城广场美好的风景和热闹非凡的群众活动景象。下半阙笔锋一转,道出了两位古人,一为东汉太丘令陈寔,他以德化盗,使“梁上君子”弃恶从善而名传千古。一为汉相萧何,他在酂台制定出我国古代史上第一部法律而功载史册。这两位古人的故事都镌刻在广场碑雕上。作者借古喻今,祈愿太平盛世千年万载,立意新颖,用心良苦。实为佳作矣!



三、庄久昌:特色——风骨

庄久昌先生是一位军旅诗人、退休前为军事院校教授。其作品中既有昂扬大气的时代赞歌,也有风光如画的锦绣山河;既有励志自勉的感事抒怀,也有缅怀先烈的深情词赋。然而,我从庄先生作品中看到的,却是两个字“风骨”。

“风骨者,慨然、坦荡的风格、气魄也。”刘勰在《文心雕龙》第28章《风骨》中说:“《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说:《诗经》包含“六义”(注),“风”居其首。它是作品产生感染力的源泉,是作者精神和感情的真实体现。所以要抒发心中的情感,先要从风格、气魄开始确立。在创作中推敲文题辞句,没有比突出“主题骨干”更重要的了。因而,作品依赖于“骨”,如人体站立必需依靠骨干;作品中的情感中满含着“风”就像形体中蕴含的生机氧气。运用辞语端直刚正有力度,就形成了辞文的躯体骨干;抒发情感明快爽朗率直,作品就会萌生感人的力量。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作品既要讲思想性又要讲艺术性;既要主题鲜明,又要架构合理;既要富含激情,又要措辞讲究。

如:《七律.大铺印象》

东风送暖万家春,民富楼新已脱贫。
户户红联歌美景,村村彩轿靓新屯。
田园麦绿茵茵翠,宅院梅红朵朵新。
今日城乡何所异,幽居静逸更舒身。

这是诗人应亲家之约,到亲家的老家滑县一个叫大铺的村庄参观游览回来写的一首诗。作品紧扣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用一个平原村庄的美好幸福生活,来反映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用新楼、红联、彩轿、麦田、红梅来烘托新农村的新面貌。全诗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对仗工稳,措辞得当,风骨凸显,情在诗中。

再如:《七绝.母亲河》

黄川滚滚自天来,润物滋民智慧开。
万里长流流不尽,恩泽揽入母亲怀。

再如《五绝.赞郑州行道树》

如仪立道旁,展臂挡骄阳。
革己为民惠,悬铃毛不扬。

两首小诗,前者气势宏大,后者小巧玲珑;前者讴歌母亲河为华夏儿女带来的恩惠,后者赞行道树为郑州人民造就的福荫。正可谓主题不同,立意一致。表达的无不是对祖国、对故乡、对人民的赤子之情。
庄久昌先生从事军事教育事业一生,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从不松懈。他的诗词集中有这样两首诗:

命与教为伴,从无别念生。
培桃明教德,育李重培英。
岁月催人老,园丁视利轻。
回眸传道路,未辱教师名。

——见《五律.教书匠》

从无非分欲,更恶市朝情。
履职严操守,为人慎笃行。
闻鸡忙起舞,出月紧挑灯。
修竹缘何敬,心虚重节名。

——见《五律.此生忆》

这两首诗是庄久昌先生心底倾诉的声音,也可以说是庄先生一生从教的座右铭。呕心沥血,培桃育李,忠于职守,蔑视名利,谨慎笃行,像修竹一样“心虚重名节”,不辱教师的光荣称号。作品中展示出的铮然风骨,也正是作者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孙福松:特色——大爱在心

纵览孙福松先生的诗作,可以用“大爱在心”表达。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诗人,他对党、对祖国、对学校、对故乡、对人民怀有无比深沉的感情。因而,这些感情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成为一首首唱给党、祖国、故乡和人民的大爱之歌。

孙福松先生的大爱展示在几乎所有的诗词中。

他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十六大的召开、香港的回归、三峡的截流、神五飞船的升空、上海申博的喜讯、北京申奥的成功......无不是他诗词的源泉。

他讴歌时代的英雄。从红军、八路军到无私的雷锋,从造林的老兵到乒坛精英,从慈善英模到保钓英雄......无不能触动他脑海里诗的神经。

他赞美辽阔的大中原、发展的大郑州。地铁站、立交桥、金水河、樱桃沟、炎黄二帝雕像、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甚至兴华北街的卫生间都能引发他喷发的诗兴。

他赞美小院的桂花、窗前的柿树、房前的葡萄棚,就连他的三轮电动车,也成为他创作的素材。

他爱所有爱他的人。包括家人、同事、首长、战友、诗友,还有诗词学会的晚辈会计。他用五绝、五律、浣溪沙和柳梢青,为他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他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诗词洒落在神女峰下、莫高窟旁、丽江岸边、王屋山巅。他的赞歌拂荡在张家界、重渡沟、白云山、龙峪湾......

他缅怀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贺龙;他拜谒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刘禹锡;他哀悼汶川地震遇难的兄弟,祝愿他们在天堂安息;他悼念在南京大屠杀遇难的同胞,只有此时,民族仇家国恨会在血液中燃烧。

我们祝愿88岁孙福松先生爱心永在,赞歌不断。

祝愿侯蔚彬、庄久昌、杜慧英、孙福松四位诗词老人健康长寿、家庭美满、思维敏捷、佳作连连。

注:古人为《诗经》所著的序《毛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诗人简介】
作者简介:王守安:河南滑县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入库管理专家,研究员,教授,高级经济师,国家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曾任大型企业集团总经理、总裁,中国作协原河南分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郑州作协原常务理事,郑州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工人创作》《河南工人》《郑州企业》原主编。中国大别山五句头民歌传承人之一。现为河南省品牌联盟主席、河南省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企业管理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1973年在《郑州文艺》发表处女作《邙山抒怀》至今,发表诗歌3000余首,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300余篇。有《红水河的歌》《中国水泥万里行之歌》《岁月里流淌的歌》(上下集)《伟大的阻击》等10余部诗集出版。曾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奖,河南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河南日报》“河南诗会”创作一等奖,河南“烟城杯报告文学”一等奖,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原创诗词大赛一等奖、郑州市优秀文学作品。诗集《伟大的阻击》2020年4月出版后被誉为中国首部抗疫史诗。2021年11月获郑州市“优质高产诗人”称号。


王守安文集链接

【作家 王守安 诗词文集】 2022.7.20.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