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鼎“陆战之王”2022(三):莱茵金属新型KF51“黑豹”主战坦克技术特点

 天选小丑 2022-07-27 发布于广西

2022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军警防务(Eurosatory)-2022”展览会上,莱茵金属推出的全新概念主战坦克KF51“黑豹”,这是该公司履带式装甲车家族的最新成员(KF 是“Kettenfahrzeug”的缩写,即履带式车辆)。“黑豹”是新的主战坦克家族中的第一款。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来支持环保和平时期的运营,并在自动化和有效性方面进一步优化。本文主要介绍并解释德国制造的新型 KF51“黑豹”的技术特点。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开发了KF51“黑豹”新一代主战坦克。(图片来源:莱茵金属)

KF51“黑豹”的外部设计似乎是主战坦克的标准配置,但它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现代技术。事实上,KF51有3名车组成员,但如有必要,可容纳第4名车组人员可以作为专家机组人员登上车辆。底盘中有2个乘员站,其中1人为专职驾驶员,另1人可选站专职车长、第3位为炮手和无人机操作员。

KF51“黑豹”实现了“主宰毁灭”的核心能力。凭借由130毫米加农炮、全自动弹药处理系统和“英雄-120”巡飞弹的附加武器选项组成的莱茵金属未来火炮系统,确保“黑豹”在多目标交战中集中火力进行远程打击。KF51“黑豹”具有完全集成、全面、重量优化的保护概念,结合了主动、反应和被动保护技术。毫无疑问,该概念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对动能(KE)威胁的主动保护。它在不影响系统重量的情况下提高了保护级别。

为了加强保护,KF51“黑豹”还配备了莱茵金属顶部攻击保护系统(TAPS) 以抵御来自上方的威胁,而快速作用的玫瑰红色(ROSY)烟雾/遮蔽系统则将KF51隐藏在敌人的视线之外。此外,其数字NGVA架构能够集成用于检测发射特征的额外传感器。由于其预击检测能力,KF51“黑豹”可以在早期识别和消除威胁。突出的生存能力无疑是主动动能保护,它在不影响系统重量的情况下提高了保护水平。作为一个设计用于在有争议的电磁频谱中运行的系统,“黑豹”是完全网络强化的。

KF51“黑豹”集成了最新的防护、火力和机动性技术。(图片来源:莱茵金属)

KF51“黑豹”配备两人炮塔,配备130毫米莱茵金属未来火炮系统(FGS),包括130毫米滑膛炮和全自动弹药处理系统。自动装弹机可容纳20发准备好的炮弹。与当前的120毫米系统相比,火炮系统在显着更长的交战范围内提供超过50%的效率。火炮系统可以发射动能弹以及可编程空爆弹药和相应的练习弹。

KF51“黑豹”的第二个武器包括一挺12.7毫米同轴机枪,作为主炮的补充。多个遥控武器站(RCWS)集成选项为近距离和无人机防御提供了灵活性。可选的 “英雄-120”巡飞弹将打击能力扩展到非视距目标,并且可以根据角色和任务要求进行安装。所有武器都通过完全数字化的架构与瞄准具和火控计算机连接,允许猎杀和杀手-杀手操作、无缝目标交战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决策支持。

KF51“黑豹”在2022年6月的欧洲防务展上亮相,配备了莱茵金属公司的7.62变型新“加法器”(Natter)遥控武器站。将来自莱茵金属与以色列UVision公司的“英雄-120”巡飞弹的发射器集成到炮塔中同样可能。这增强了KF51打击直接视线以外目标的能力。

KF51第二个武器包括一挺12.7毫米同轴机枪以及“英雄-120”巡飞弹。(图片来源:军队认可)

得益于全景稳定电光瞄准系统(SEOSS)光学传感器和EMES主战斗瞄准装置,指挥官和炮手都能够在白天和黑夜独立观察和交战目标,同时稳定的日光和红外两者都可以使用带有集成激光测距仪的光学元件。此外,通过战斗舱内的显示器,机组人员可以360°全天候查看车辆周围环境。

KF51“黑豹”旨在控制指定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例如机载或非机载无人机、游荡弹药和一系列无人驾驶地面车辆。完全数字化的系统和通用机组人员站是真正的人机协作和控制无人僚机的推动力,涵盖了排级防空和无人机防御等能力。

KF51“黑豹”的战斗重量仅为59吨,提供比现有系统更大的机动性。这使它成为一个赢得战斗的重量类别,并且它也无需准备就符合欧洲AMovP-4L标准隧道 :当前任何主战坦克也升级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KF51 “黑豹”在战术和战略机动性方面表现出色。

在机动性方面,KF51“黑豹”建立在“豹-2”主战坦克的机动性概念之上,提供比现有系统更大的机动性,最大工作范围约为500公里。

KF51有3名车组人员,但有必要时第4名车组人员可以作为专家操作员登上车辆。(图片来源:莱茵金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