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友善”,坚持从我做起

 我的七彩石 2022-07-27 发布于浙江

好朋友推荐我一篇文章,是绍兴文理学院首任校长陈祖楠写的,读后深受感动,他从“友善”的内涵、“友善”缺失的历史原因、“友善”的表现形式和如何养成“友善”品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他对“友善”的看法。

    现将报上陈老文章(摘要部分)转载如下,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做人“友善”很重要,让我们坚持“友善”从我做起。

 “友善”,坚持从我做起


 谈“友 善”

陈 祖 楠

什么是“友善”

    “友善”就是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这里所指的人,主要还不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善待父母、师长、兄弟姐妹,我们不叫“友善”。善待父母叫孝顺,善待子女叫关爱,善待师长叫尊敬,善待学生叫关怀,善待兄弟姐妹是和睦。这里所说的人主要是指没有血缘关系、非亲非故的人,关系并不密切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最多是远亲而非近亲。

    社会和谐很需要“友善”,但现在的社会似乎缺乏“友善”。把“友善”作为公民道德准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的公民道德要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和谐要求公民对人都能讲“友善”。文明社会应该是人人都讲“友善”,但我们的社会缺乏“友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友善”。

“友善”是具体实在的东西 

    对于“友善”,有人感到有些抽象,甚或有点玄虚。一个道德标准如果感到不好捉摸就难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重在笃实践行。“友善”并非不可捉摸,它与我们的生活贴得很近,它是具体实在的东西。

   “友善”是微笑。“友善”的人乐观,他认为世界是阳光的,是美好的。他相信人性是善的,认为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朋友。讲“友善”的人自己善良,相信人家也善良。他见到人,总是面带微笑,而微笑总让人感到“友善”。

   “友善”是“Hi”。“友善”的人热情善良。他相信人性的善,人是应该友好的。与见人总是微笑的道理一样,“友善”的人见着人都会热情招呼,点头、微笑、挥手、问好,即使互不相识,只要视线相碰,一定微笑示意,一声“Hi”,热情招呼。

   “友善”是关爱。“友善”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不仅是自己的亲人,陌生人他也会主动关心。见人有难色,他会主动询问关心,西方人常说的一句“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就是“友善”的体现。

   “友善”是谦让。“友善”的人与人相处谦恭礼让。数人同行请人先行,赴会、赴宴,尊贵的位置留与他人。人我都有利的事,“友善”者必谦让,包括金钱、荣誉、职称、职位,他总是礼让他人而后再考虑自己。

   “友善”是尊重。待人“友善”首先要尊重人。“友善”的人习惯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对不起”都是对人的尊重。有事要人相帮常常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的语气与人商量。尊重不仅仅是对师长、上级,对下属、工人、服务人员尤其要尊重。

   “友善”是宽容。有时别人由于考虑不周,或粗疏大意,一时闪失,造成失误,给自己带来不便甚至造成损失。对人家的偶然失误、一时闪失,要宽容。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人家难处,不与计较。“友善”是理解,是体谅。

   “友善”是同情。同情心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美国教育家贝内特说:“如果说勇气是当别人面对困难时与他站在一起,那么,同情就是当别人感到悲痛时与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种认真对待别人的现实——不仅是他的生活境况,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

   “同情”是高尚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同情使人善良。令人忧心的是长时期的阶级斗争观念的灌输、斗争哲学的提倡,我们的社会有不少人同情心缺失。同情心的缺失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十分可怕的。没有同情不会有“友善”。

   “友善”是乐助。同情心是美好的感情,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贝内特又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感情,我们才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别人减轻痛苦。”同情才会乐助。我们常常说“助人为乐”,助人是快乐的。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的道德在升华,在帮助别人时我们享受着快乐!古代的文字学家追溯“德”字的起源说过,“德者,得也。”许慎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助人,自己也能有所得。“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段玉裁进一步诠释,“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

   “友善”是微笑,“友善”是“Hi”,“友善”是尊重,“友善”是关爱,“友善”是谦让,“友善”是宽容,“友善”是同情,“友善”是乐助。待人“友善”的人,常带微笑,热情招呼;互相关爱,互相照顾;理解体谅,宽容大度;人若负我,不记人过;人有难处,伸手相助。“友善”太好了!

   “友善”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在公民都讲“友善”的社会,人际关系必然和谐,“友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友善”是黏合剂。它以美好的感情示人,总能得到对方善意的回应,使人相亲,人际和谐。“友善”是润滑剂。矛盾初现,亲切微笑显示的善意,礼貌语言透露的尊重,润滑了彼此的关系,重又运转前行。“友善”是消溶剂。分歧产生、矛盾初露的时候,“友善”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增进了对对方的理解,体谅了对方的难处,使矛盾化解,分歧消溶。建设和谐社会,“友善”是不可或缺的。

     人人都讲“友善”,

   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文明和谐的美好境界。

   “友善”就是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

   “友善”是微笑,“友善”是“Hi”,

“友善”是尊重,“友善”是关爱,“友善”是谦让,

“友善”是宽容,“友善”是同情,“友善”是乐助。

   “友善”的基础是“心中有他人”,

它的最低层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绍兴日报 2014 年 8 月 3 日  星期日 第三版 

“友善”,坚持从我做起
“友善”,坚持从我做起
“友善”,坚持从我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