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婴儿痉挛症的前世今生与氨己烯酸的作用机制
2022-07-27 | 阅:  转:  |  分享 
  
浅谈婴儿痉挛症的前世今生与氨己烯酸的作用机制婴儿痉挛症的首次发现1841年,英国医生WilliamJamesWest向《柳叶刀》主编发出
一封求救信。信中West医生提到他的儿子患了一种当时未曾报道过的疾病,他描述到“孩子出生4个月后开始轻微地点头,此后点头越来越频繁
且加重,后来发展到头部将触及膝盖,点头后恢复原状,有时发作很像前弓反张。这种头部屈曲现象每隔数秒钟便会出现一阵,每阵发作可重复10
-20次甚至更多(见图1)。”这一篇病例报道正式让婴儿痉挛症走进医学界的视野,后世很多医生报告这种疾病称为West综合征【1】。图
1West给《柳叶刀》主编写信首次描述今生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18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这种特发于婴儿阶段的癫痫疾病有了更深刻的
认知。婴儿痉挛症(infantilespasms,IS)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大多起病于婴儿早期(1岁前),高峰起病年龄为
患儿出生后4~7个月,仅有10%的患儿于12个月后起病。婴儿痉挛症是一种罕见病,活产儿发病率约为3.1/10000,估算我国IS
新增患儿为3500人;严重影响着中国上万的家庭生活质量【2】。IS患儿预后总体较差,可导致智力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且超过一半的IS
患儿后期会发展其他类型癫痫,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给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婴儿痉挛症的临床表
现和诊断首先,临床医生/患儿父母必须能够识别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见图2),促使IS患儿的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大量临床证据显示,治
疗前准备时间越长IS患儿预后越差。IS以成串痉挛发作、特异性高峰节律紊乱的脑电图以及病后精神运动发育倒退为常见临床特征【4,5】。
图2婴儿痉挛症发作时临床表现(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S患儿的临床表现以癫痫性痉挛发作为主,最初起病时通常表现为
连续发作2-3次的轻微痉挛,数周后才出现典型的发作形式,患儿每日出现1~30簇痉挛,每簇痉挛可包含20~150次。目前IS发作主要
有3种形式(见表1)。表1IS患儿癫痫性痉挛发作形式及临床表现特点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IS的诊断可以通过脑电图
(EEG)加以辅助判断,婴儿痉挛症发作时期EEG的特征为高峰节律紊乱。典型的高峰节律紊乱表现为脑区杂乱的极高波幅慢波与棘波组成的混
合波型,两侧不对称,不同步,棘波出现的部位及波幅变化毫无规律,或呈多灶性,棘波与慢波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且高峰节律紊乱在睡眠期更明
显【5,6】。图3婴儿痉挛症发作时高度失律的典型脑电图婴儿痉挛症治疗发展史一线治疗目前,只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口服糖皮质
激素、氨己烯酸这3种药物被推荐作为IS的一线治疗药物【7】;其中,ACTH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常称为激素治疗。经过长期治疗IS临
床实践发现,激素治疗和氨己烯酸均有显著的疗效,并能不同程度改善IS患儿的不良预后。ACTH推荐用于IS治疗(伴TSC除外),但AC
TH药源容易短缺,疗程:一般短疗程,推荐ACTH的治疗剂量为25-40IU/d;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一般是每天或者隔日服药,口服
14d,用药10周后再减量维持。激素疗法治疗IS的机制不明,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惊厥因子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但是激素治疗不良反应较
多,较大的风险是免疫抑制、感染和高血压等【3】。且一项研究表明,但激素治疗可能与IS患儿硬膜外脂肪瘤过度生长这一罕见并发症有关【
8】。氨己烯酸是不可逆的γ-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通过上调γ-氨基丁酸的浓度,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自1989年
,氨己烯酸在欧洲被广泛用于治疗IS【9】。2009年8月,氨己烯酸在美国获批用于婴儿痉挛和难治性癫痫的附加治疗。现如今,国内的
氨己烯酸也将彻底结束IS患儿家庭从国外购买的艰难历史。目前氨己烯酸不仅是IS的一线治疗药物,还推荐为TSC相关IS的首选治疗药
物。中国人口基数大,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对于每年数千的新增IS患儿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言,氨己烯酸在国内上市意味着治疗的新选择和新希望
。二线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其他的二线AED(Anti-EpilepticDrug,AED即抗癫痫药物)治疗IS的有托吡酯、维生
素B6、氯巴占、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丙戊酸、硝西泮和氯硝西泮、拉莫三嗪等,种类繁多。但一项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采用ACTH、泼
尼松龙或氨己烯酸治疗的IS患儿自开始治疗3个月后无复发的临床缓解率是采用非一线治疗药物治疗者的5~10倍【10】,该结果提示
,临床治疗IS理应还是以一线药物治疗为主,在一线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再进行二线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式:其他的非药物的治疗方式主
要是生酮饮食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的IS患儿。其中,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简称KD),)是一个脂
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的配方饮食。自从1921年生酮饮食被首次应用于癫痫治疗以来,它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
的疗法。而对于激素、AED或生酮饮食治疗无效的IS患儿,可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附:氨己烯酸的作用机制癫痫的发生机理与大脑内兴奋性
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的失衡密切相关。γ-氨基丁酸(γ-GABA)是中枢神经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GABA受体后可
诱发Cl-内流或K+外流导致膜电位超极化,神经元功能短暂抑制。正常情况下,突触间隙内的γ-GABA被重新摄入神经元内,通过γ-氨基
丁酸转氨酶(GABA-T)分解为琥珀酸半醛SSA和谷氨酸,因此,GABA-T是降低大脑中抑制性递质γ-GABA水平的关键酶。目
前认为,氨己烯酸(VigabatrinorVGB)是GABA-T选择性不可逆抑制剂;VGB的具体作用机制是与神经元内的GABA
-T以共价键形式产生不可逆结合,阻断GABA的分解途径,从而导致脑内γ-GABA的浓度显著增高,发挥抗婴儿痉挛和其他癫痫作用。参考
文献:1.WESTWJ.Onapeculiarformofinfantileconvulsions[J].Th
eLancet,1841,35(911):724-725.2.HrachovyRA,FrostJDJr.Inf
antilespasms[J].HandbClinNeurol,2013,111:611-618.3.陈晓青,董琰
,婴儿痉挛症的治疗研究进展,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4):10-13.4.婴儿痉挛症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5
.姬辛娜,陈倩,婴儿痉挛症的诊疗进展,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7):771-776.6.秦兵(译),癫痫综合征及临床治
疗,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王竹岩,韩虹,婴儿痉挛症治疗方法新进展,中国临床研究,2020,276-279.8.BHALLA
S,PURIV,SKJEIK.Spinalepidurallipomatosis:ararecomplication
fromhormonaltherapyforinfantilespasms[J].PediatrNeurol,201
9,101:78-80.9.张雷红孙殿荣赵建慧,婴儿痉挛的治疗进展,临床儿科杂志,36(1):69-72.10.EMARE
STST,SHELLHAASRA,GAILLARDWD,etal.Theimpactofhypsarrhythmiaoninfantilespasmstreatmentresponse:observationalcohortstudyfromtheNationalInfantileSpasmsConsortium[J].Epilepsia,2017,58(12):2098-2103.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6013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