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阿伦森效应吗?它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别人喜欢上你,或者讨厌你。曾经有一位退休了的老人,他在一处偏远又安静的地方,买下了一栋房子,老人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生活,但是没过多久这种宁静生活就被打破了。 聪明的老人 这里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群年轻人,年轻人整天在附近玩耍打闹,年轻人的欢声笑语,让老人开始变得厌烦起来,但是老人知道,如果自己出门大声制止,不仅不会停止他们的玩耍,还会换来年轻人变本加厉的报复。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于是老人开始动用自己的智慧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有一天年轻人再次来到老人家附近玩耍,老人便出门和他们打成一片,并且笑着说孩子们我喜欢热闹,我喜欢你们每天都来这里玩。 以后你们也要常来这里玩,你们每来玩一次,我就给你们一人一美元,孩子们一听开心极了,心想每天来这里玩还有有零花钱赚,就立刻答应下来。几天过后,当年轻人再次问老人要钱时,老人却说。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真对不起,我的养老金还没发下来,我没有办法给你们一人一美元了,只能给你们一人50美分,听完老人说的话,年轻人脸上出现了不悦的神情,但是还是接受了,不过他们每天也只是下午来玩一小会儿,要完钱就走了。 又过了几日,年轻人又来要钱,这次老人面露难色说,我已经没有多少养老金可以用了,我也付不起一人50美分的钱了,现在我只能给你们一人一美分。年轻人一听,立刻就不乐意了,一美分跟打发叫花子一样。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便决定,以后再也不会为了一美分,而来这里玩耍了,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而这就是著名的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其实是我们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会随着奖励的减少而逐渐变得消极,反过来面对奖励的增加会慢慢变得积极的现象。换句话来说。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就是人们会喜欢奖励,比如口头表扬、礼物赠送或者生活中的惊喜,而更讨厌批评、恶语相向甚至口头谩骂。曾经就有一个关于阿伦森效应的著名实验,实验把一组人分为四组,并且故意给四组人不同的评价。 然后来观察人们对这四组人的喜爱程度,第一组的评价始终都是优秀,而第二组始终都是最差。但是第三组和第四组不一样,第三组最开始的评价是差,但是评价一直慢慢变好。而第四组原本的评价是优秀,但是一直在变差。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如果让你们选,你们会喜欢哪一组?更讨厌哪一组?根据实验的结果显示,人们更喜欢第三组一点,而最讨厌第四组,对第四组的讨厌甚至远超第三组。可事实上第三组远没有第一组优秀,而第四组也没有第二组那么差,而这就是阿伦森效应的结果。 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你们的初高中阶段,班里的学霸一直是老师是称赞的对象,但是当班级出现一个非常优秀,稳定进步的学生,老师的赞扬就会对进步生更多一些,而同学们对进步生的议论也会多一些。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反而,有些学习好的每次都在退步,老师就会变得愁眉苦脸,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甚至会越来越讨厌这个学生,这也是阿伦森效应的体现。那么,当我们明白阿伦森效应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应用呢? 如何利用阿伦森效应 人们会喜欢奖励逐步增长的人或事物,而讨厌奖励逐渐减少的人或事物,这就是阿伦森效应。这就和你的工作一样,当你的收获伴随着努力而增多时,你会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但是当无论如何努力,收获却没有改变甚至减少,那么你就会讨厌这份工作。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所以,如果你是公司的领导,对待你们的员工就会需要用到,关于阿伦森效应的知识,公司有新人入职,给予一个非常正常的流程和待遇就可以了,尤其是那些比较优秀的员工,虽然新人太好,会增加公司的好感。 但是,如果之后待遇一直如此还好,如果稍微差一点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所以入职时正常对待,根据个人能力和努力实施奖赏,才能留下来真正有用的人才。对于努力和人才的奖赏,也要循序递进的原则,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徐徐渐进的鼓励,要比一句句的训骂好得多,就拿学习来说,这是大部分家长都关心的方面,也正因如此,孩子学习不好,甚至做错一道题,有些家长就会大发雷霆。 如果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产生厌恶感,更别说比较单纯的小孩子了,所以如果想让孩子爱上某一件事,一定要有循序渐进的鼓励和奖励,而不是一上来就来个巨大的奖励,之后一旦奖励不和孩子心意,也会产生厌恶感。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所以,鼓励也是有讲究的,而且阿伦森效应还能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安慰中,比如当孩子过年拿了一个红包,发现里面只有十块钱,而同行的小伙伴却有20块钱,此时心里难免会感到失落。 但是,当你说你还有红包,我什么都没有,我甚至还要花钱发红包,孩子立刻就会开心起来,甚至会拿他的十块钱,给你买一些东西,这也是阿伦森效应的应用,所以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喜好,我们都可以用某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改善,你们学会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