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向明善于画雀:为何不是孔雀、朱雀,而是麻雀?

 喂拍好 2022-07-27 发布于浙江

原标题:评徐向明的画:守“朴”抱“雀”

作为曾经的“四害”之一,麻雀为画家所青睐的不多,抑或者说青睐的程度有限,原因就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常见、太普通、太无奇了,按照徐悲鸿先生的话来说“麻雀最土气,它一身赭褐色,没有一点鲜艳的色彩,它连走路都没有姿态,是个土包子”,更多的画家更倾向于画鹰呀、鹤呀、鸬鹚呀、雉鸡呀等个性更突出、色彩更艳丽的禽类。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欣赏到一些名家的麻雀题材的作品,如:齐白石的《枇杷麻雀》、黄胄的《麻雀》、关山月的《冬柳麻雀图》、徐悲鸿的《柳雀图》、唐云的《芭蕉竹鸟》、王雪涛的《繁花麻雀》等,但麻雀图对于这些大师们来说,不过是一道信手拈来怡情的开胃小菜,真正把它当做大菜、主菜、硬菜,且主攻不辍、矢志不渝的,是本文的主人公,号称“雀玉斋主”的徐向明先生。

  徐向明,字映月,出生于江西省贵溪市。自小喜欢画画,尤其喜爱临摹八大山人的作品,日积月累,反复琢磨,逐渐形成自己以荷花小鸟为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并以此崭露头角,也因其卓越的艺术才华被多家新闻、艺术机构所聘任,曾先后在中国江西新闻网担任过主编、领导信息中心总监、中国网江西频道执行总监等职务。拥有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现任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江西毛体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是大师艺术号电商平台创始人,江西省美好家园公益慈善中心发起人之一。

  头衔、称谓可谓无数,在常人看来,向明已然是“成功人士”,自当有一番鸿鹄之志,为啥爱画那没出息的燕雀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亦有如是之问,向明回答我说:“鸿鹄安知燕雀之心哉”?意思是:鸿鹄怎么可能知道燕雀的心呢?

  “燕雀的心”是什么?带着好奇,我重新回到向明先生的作品中,仔仔细细地寻找答案。

  看向明的麻雀,或动或静,或上下翻飞打闹嬉戏,或停留枝头俯瞰四野,或仰头高歌,或低头思语,或与出水莲蓬作伴,或憩腐朽枯木歇脚……其神态之万千,此处只能述之一二。相较于如前所述的大师们的绘画作品,而大师们的更加写意,向明的麻雀更加写实;大师们的麻雀注重形态,而向明的则更注重神态,尤其眼神的刻画栩栩如生,就仿佛一只真的麻雀飞到你的窗口,欲向你述说些什么,令人印象深刻。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他那动人的眼睛,印在了我的心”(《阿尔斯楞的眼睛》),的确,向明的麻雀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杨丽萍有一支家喻户晓的舞蹈叫《“雀”之灵》,我想借用给向明的系列《麻雀》作品为题却也十分贴切的。在这些神态各异的作品中,我读到快乐、读到了忧郁、读到了寂寞、读到了无奈、读到了憧憬、读到了坚韧……,我想我仿佛有些明白了。

  麻雀又名瓦雀,可以在高门大户楼宇结群,也能在村社、田野间觅食嬉戏,乃是“平易近人”的“入世”之鸟。向明先生上得了殿堂、下得了厨房,待人热忱、没有架子,与其所绘之鸟还真极为相像(笑)。你再看他的题款、旁白:“不用费尽心思去追逐,一切顺其自然”、“心中有爱,何惧人生荒凉”……,他画的哪里是“雀”,这不正是平头百姓的喜怒哀乐、疾苦愁盼吗?齐白石画麻雀,常以诗与画、题与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寄寓——或借以表现某种难忘的生活情景,或隐喻某种人生体悟,或抒情,或讽喻,给观者以联想品味的空间。黄胄先生画花鸟,想以自然界的真善美来医治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人,给他们更多对生活的美好记忆和畅想,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乐观、积极地享受生活。向明先生画“雀”,少了白石先生的几分辛辣,心意倒是与黄胄先生异曲同工!

  “雀玉”“雀玉”,以“雀”为“玉”。这“玉”是什么,其实就是“质朴”。这“质朴”一如向明先生的人品,向明先生抱“雀”不舍,守的就是这份“质朴”,而这才是最可宝贵的。“质朴”美是属于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的。向明先生的系列《麻雀》作品,则是艺术作品中的“璞玉”,相信会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喜爱和追捧。

来源:中国江西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