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舅精神”是什么精神?

 阿福根 2022-07-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昨晚开始,被衣戈猜想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屏。

我转发那条视频时,说“这视频不超过1000千万点击量没道理啊”。当时点击量在700多万,这会儿瞅了一眼,快突破1500万了。

应该还会继续。

这位UP主并没有把二舅的人生上升到“二舅精神”的层面。但是,国人大概是习惯了要在事物里总结出一种精神的,比如:好八连精神,沂蒙精神,愚公精神,阿Q精神……等等。

我看到很多人在说被“二舅精神”感动了。

官方会给二舅一个说法吗?宣传“二舅精神”?

我想大抵是不会的。毕竟二舅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事迹可供宣传。视频中,二舅甚至没有一句台词,最后只留下一个背影,令人唏嘘,又倍受那坚强的身躯的鼓舞。

甚至我有隐隐的担心:二舅平静的生活会不会被打破?好事者会不会像涌入拉面哥摆摊的集市,像涌入全红婵的家里一样,蜂拥而至,踏破那栋比美国历史还悠久的房子的门槛?

我甚至还担心:有关部门有些人会不会觉得是给谁抹了黑,递了刀子……

整个视频,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点,居然是——二舅居然办不了残疾证。

为什么?可能后来给办了。可是为什么?那么明显的残疾,当年却办不出残疾证。

二舅当然是有精神的。

我想到了“随遇而安”。

命运让他在青春少年时被乡村医生的四针打成残疾,他肯定颓废过,悲观过,甚至绝望过……不然不可能在床上躺一年。

二舅看木工干活三天就能学会,可见他的悟性之高。如果不是那场意外,如果他继续读书求学,他过的,可能就是另一种人生。

但是,事情发生了,也只有——随遇而安。就像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仍然“此心安处是吾乡”。

二舅,算是过好了自己的一生吧。身有残疾,自食其力,不但没有成为负累,还护佑着家人,奉献着自己。

我想到了“活着”。

余华的《活着》里,主人公福贵毕竟是个小说人物,虚构的。二舅,却是现实版的,活着的,大写的,有用的人。

他活出了一种精气神,不仅治好了外甥的“精神内耗”,还激励了很多人。

余华说他靠《活着》“活着”,是说这本书的印量,他的版税收入。但《活着》拍成的电影,好像并未公开上映。至于为什么,也就不得而知了。

小说里写:“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我们不知道,二舅回顾自己的一生,会不会觉得经历了苦难,会不会说人间值得……正如我们不知道,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能不能讲得清“二舅”的人生。

想起许子东老师在讲余华的小说时,有句十六字评述,“只述厄运,不查原因,只见苦难,不见恶人”。我想起时隔多年,重读《活着》,只觉得无尽的悲凉。

这悲凉在看二舅的视频时复又重现,但也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发出一种“咱们中国老百姓啊,真是太纯朴善良太忍耐太生命力顽强……了啊”的感慨和叹息。

我还想到了“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二舅做学生是第一名,学木工相当于无师自通……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照顾、服务于他人。能“把命运的打击转变为终生服务他人的动力”,不仅“人争一口气”,本身,就是一个佛吧?

不然,怎么能疗愈“精神内耗”的都市人?

自渡,且渡人。


好巧不巧,与“二舅”视频同时刷屏的,还有个朋友圈炫富的叫周劼的“官二代”。

一边是二舅精神,一边是二代精神。

可不可以问一句:为什么二舅过的是那样的人生,二代却可以过那样的人生?

如果不能。

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