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乌战局

 嘟嘟7284 2022-07-27 发布于北京

申请加入北约,芬兰为何会打破数十年维持中立的防务原则?俄罗斯芬兰之间究竟有何恩怨,未来是否还会兵戎相见?

北欧中立国芬兰在5月18日提交了加入北约的申请,又冲破了多重阻碍在7月5日签下“加入北约议定书”,开启了实质性的加入进程,改变已经维持了74年的置身于军事联盟之外的中立国地位。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国民对于加入北约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51个百分点,达到压倒性的76%,战争的威胁无疑是芬兰加入北约的触发点。而背后呢?芬俄有什么样的历史纠葛?芬兰对未来又有怎样的考量?放弃一贯的在大国中寻平衡转而选边站,是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Part

1

作为北欧中立国,芬兰在俄乌爆发冲突以后,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总理桑娜·马林到访基辅,以及先后分五批向乌克兰提供包括防弹背心、头盔、担架、突击步枪、反坦克武器等军援装备,提供超过1亿美元的援助。在欧洲国家制裁俄罗斯的同时,芬兰扣押俄罗斯在外展出的艺术品,本次又扣押俄罗斯火车车厢,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指向一个目标:加入北约。

1949年,美国和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核心在于,对抗苏联为主的欧洲社会主义阵营。条约中,重要的一条准则,是对任何北约成员国的“武装攻击”都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从而会做出反应。

1994年芬兰加入了北约旗下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项目,但芬兰始终奉行着“中立国军事不结盟”的政策。随着俄乌战事迅速冲击欧洲的地缘格局,芬兰长期奉行的“中立”政策也迎来剧变。今年5月12日,芬兰政府发布声明:加入北约,将加强芬兰的安全,作为北约成员国,芬兰将加强整个防务联盟。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社会对于俄罗斯文化,对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甚至对于俄罗斯政治都出现了一种排斥,甚至是一种敌视,安全信任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促使这些边缘小国选边站队,它们要寻求更多的安全承诺和保护。那这时候对于芬兰、瑞典来说,可能它们能够选择的,只有北约。”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芬兰放弃中立立场,寻求加入北约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他强调芬兰并没有受到安全威胁,芬兰当局的潜在外交政策立场变化可能对双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在俄罗斯看来,芬兰一旦加入北约,自己两个重要的战略方向——波罗的海和巴伦支海,都会面临严重威胁。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芬兰加入北约,北约在芬兰的北部设立雷达站等军事基地的话,那对于俄军舰队,甚至是陆军部队、导弹部队,在这个地区的活动也会受到北约进一步的监测。无论是在加里宁格勒还是北极地区的摩尔曼斯克。俄罗斯舰队的出行,都可能会遭到北约飞机或者是设在陆地上的雷达基地的跟踪和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出行的这种隐秘性。”

芬兰正式宣布申请加入北约的同一天,北约外长非正式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芬兰、瑞典的加盟问题,成为这场会议的焦点。尽管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没有前往柏林参加会议,但他在视频中表示,有信心加快芬兰的入盟进程。北约将增加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存在,以遏制俄罗斯的威胁。

与其他北约成员国积极态度不同,土耳其反对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瑞典和芬兰在寻求加入北约时,必须停止支持被土耳其政府认定为“恐怖组织”的库尔德工人党,提供明确的安全保证并解除对土耳其的武器出口禁令。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对于土耳其而言,库尔德人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完整、领土安全的核心问题,核心利益。所以土耳其在库尔德问题上立场十分强硬,不惜投反对票,也要让瑞典、芬兰做出妥协。”

6月28日,土耳其、瑞典和芬兰三国签署三方备忘录,其中声明,库尔德工人党是被驱逐的恐怖主义组织,芬兰和瑞典将与土耳其就反对这一恐怖主义群体的活动建立合作机制。两国还同意解除向土耳其出口国防设备的限制。备忘录签署后,土耳其撤回了反对意见,6月29日,北约领导人同意正式邀请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

Part

2

与其它国家不同,芬兰与俄罗斯有着长达1340公里的边界线,6月9日,芬兰内政部发布“边境管理局法”修正案。计划在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建造“障碍物”,以加强边界的安全。除了建造隔离墙外,修正案还计划增加边防警卫人数,购买新的技术侦察设备和侦察机。

苏州大学讲席教授 高志凯:

“芬兰几十年以中立国的名义自居,但心里边从来没有放弃做战备,深挖洞,广积粮,时刻准备跟俄罗斯交战。所以从现在看来,芬兰和俄罗斯边界已经不再有和平祥和的气氛,而是充满着火药味。”

有分析认为,芬兰融入北约,根本原因并不在乌克兰战事,而在北极。俄罗斯驻北极理事会高级代表科尔丘诺夫表示,北极地区正在变为军事行动的“国际舞台”,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无助于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在北极理事会的8个成员国中,只有芬兰、瑞典和俄罗斯不是北约成员国。芬兰、瑞典“入约”将加强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届时,俄罗斯将在北冰洋被北约国家“包围”。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由于瑞典和芬兰是中立国家,它们本来可以提供一些符合北极地区利益,但是又和北约拉开一定距离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如果说瑞典和芬兰加入到北约以后,那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了,就会使得北极理事会在内的这种小多边机构变得更加地阵营化,就会使得俄罗斯与他们的矛盾更难进行协调。

北极地区被视为未来能源的主要储备区。其中大部分位于俄罗斯境内,北极地区能源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诺瓦泰克的天然气项目就在北极圈内。未来不排除北冰洋下面的海底资源,包括液化天然气、石油的开采。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底资源的开发可能会进入一个竞争的阶段。如何划分北冰洋海底资源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存在着一定的潜在的这种竞争风险,甚至有战争的风险。”

作为回应,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北冰洋重要陆缘海巴伦支海加强演练,这片海域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重要布防区。5月底,俄护卫舰还在巴伦支海试射“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有分析指出,俄方此举不排除有威慑芬兰和瑞典的作用。

Part

3

在历史上,瑞典对芬兰进行过长达500多年的统治。1808年,瑞典在芬兰战争中被俄罗斯击败,芬兰又被俄罗斯占领。1809年,俄罗斯在芬兰境内建立“芬兰大公国”,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为了更好地治理这片领土,亚历山大一世最初对芬兰采取的是怀柔政策,给了它非常大的自主权。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允许芬兰拥有自己的议会,自己的铸币权,同时在除了外交与国防之外的绝大多数领域,都让芬兰享有实际上的自治权力。使得芬兰在这段时期发展出了自己议会制度、政党的萌芽,让芬兰的民族性在这一期间得到了比较好的生长。”

19世纪末,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废除了芬兰的大部分自治特权。这使得芬兰精英阶层感受到了巨大威胁,认为沙皇此举是对芬兰国家文化和自治权的重大侵犯。随之芬兰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开始席卷全境。

中国社科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17到1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帝国权威的一种挑战,包括芬兰在内在进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之中,都有一个民族自觉的过程,这种觉醒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但另外一种程度上也显示出传统的帝国的瓦解的过程。”

1917年12月6日,芬兰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独立,彻底脱离沙皇俄国的统治。随着苏联恢复欧洲军事大国的地位,斯大林也开始着手扩大苏联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影响力。苏联领导人照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政府,要求允许苏联军队驻军,并在三国境内建立陆海军基地。与此同时,苏联也照会芬兰,要求提出类似要求。此外,苏联还要求租借汉科半岛作为海军基地;提出重新划定国界,将边界线从姐妹河北移,将包括维堡在内的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划归苏联。作为补偿,苏联政府愿意割让面积三倍于卡累利阿地峡的领土给芬兰。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晨:

“卡累利阿地峡距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只有35公里,也就意味着如果在芬兰边界竖起一台大炮,就可以打到圣彼得堡,那这点是对于斯大林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因此斯大林就提出来,要以北部地区超过卡累利阿两倍以上的面积(的地区)来交换卡累利阿地区。”

这种看似公平的领土交换,对芬兰来说却意味着重要工业生产基地卡累利阿地峡的丧失,这里不仅有完备的国防筑垒地带,还有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双方为这个问题在莫斯科举行了几轮谈判,但均未达成协议。

1939 年11月初,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定采取战争的方式,逼迫芬兰割让卡累利阿。后来就发生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二战后,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表示,炮击事件是由当时苏军炮兵元帅格里戈里·库利克所策划。

以“炮击事件”为借口,苏联向芬兰发起了进攻。11月30日,苏芬战争正式爆发。但这场战争,苏联红军付出重大资源和代价后却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苏州大学讲席教授 高志凯:

“因为芬兰地处北欧,严寒和特殊的河湖密布环境,使得苏军在芬兰的作战并不是很顺利。对于苏军而言,可能是一种战略上的动作,但是对于芬兰来说,没有退路,所以芬兰士气较高,对于苏军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很多的伤亡。”

Part

4

但战争最后弹尽粮绝的芬兰提出和谈于1940年3月12日,与苏联签署《莫斯科和平条约》。芬兰将卡累利阿周边地区割让给苏联,接受苏联战前提出的所有条件。1941年,芬兰加入苏德战争中的德国阵营,收复了条约中失去的土地。但随着苏德战场局势扭转,芬兰果断割让给苏联更多的土地,并承诺其他条件,避免了二战战败国的命运。

两场战争均没有获得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的帮助。芬兰人最终认清现实:芬兰是一个小国,与苏联共有漫长的边界,不能指望盟友提供有效的支持,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只能依靠自己。芬兰选择了在东西方阵营的博弈当中,采取特殊的中立态度,成为西方和苏联的中间地带,同时在政治自主独立的前提之下,和苏联签订了《苏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对于芬兰这种生存状态,西方的战略界创造了一个专用词汇——“芬兰化”。

所谓“芬兰化”,是指冷战时期,芬兰在面对强邻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安全利益,在全民支持下,谨慎处理与苏联的关系,包括在美苏议题上保持战略中立、不加入挑战苏联利益的北约组织等等。亲苏政策使芬兰获得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与苏联经济进行深度融合,获得了苏联广大市场的同时,还使芬兰在苏联的外贸体系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也使其自身的国际贸易得到发展。

芬兰加入北约,打破了与俄罗斯过去的平衡,5月13日,俄罗斯已经暂停对芬兰供电。5月21日早上七点开始,俄罗斯逐渐关闭了通往芬兰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停止向芬兰国有能源企业加苏姆公司输送俄罗斯的天然气。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张弘:

“在芬兰提出加入北约以后,俄罗斯先后是断电、断气,但是很快芬兰就通过其它方式解决了,从瑞典,从周边国家进口电力来弥补能源缺口。芬兰是北欧的一个富国,对于富国来说,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俄罗斯禁止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公司在其领空飞行,芬兰航空公司因为航线的延长更改,损失惨重,而俄乌冲突以及入约带来的“骨牌效应”也让芬兰经济增长从3.5%降至1.4%,6月份的通胀率达到了7.8%,这是芬兰3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芬兰入约,加剧了西方阵营与俄罗斯的对立关系,这也让波罗的海地区乃至整个欧洲安全形势有了更多变数,全球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供应链安全等领域都会受到波及,而芬兰也将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当地时间7月1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再次提出,如果此前签署的协议中的承诺不被兑现,其北约成员国资格仍可能会被土耳其“冻结”,芬兰入约,前景如何,拭目以待。

不久前“英国经济学人”发布2022年全球和平指数,芬兰排在欧洲第十位、全球第十四位。而芬兰申请加入北约打破了和平运行了数十年的防务原则,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平衡也正随之改变。尽管芬兰此前已经是北约最亲密的盟友,但正式入约才可以填补北约在欧洲版图上重要的空白,从地理和军事上都成为俄罗斯的新的战略压力。而最近中欧中立国奥地利表态不会寻求加入北约,为紧绷的地缘神经稍稍松了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