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叫魂案,细思恐极

 最爱历史本尊 2022-07-27 发布于广东

为避暑热,58岁的乾隆皇帝从北京起驾前往承德,在避暑山庄度过盛夏时光。一如往年。

不同寻常的是,一场来自民间的妖术恐慌,正从富饶的江南蔓延到华北。

很快,扑朔迷离的案情夹杂着谣言与恐惧,在各地陆续重演,直至席卷大半个中国。

主导着帝国盛世的乾隆,不由得心头一惊。

这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乾隆皇帝画像。图源:网络

急于邀功的山东巡抚

在承德,夏日的安逸被流言打破。乾隆收到一份机密情报,发送者是山东巡抚富尼汉。

农历五月,山东省城济南相传发生了几起“剪人辫发”的案件。

发辫,民间说法是“叫魂”的施术工具。所谓“叫魂”,则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诅咒妖术,可使人生病,甚至死去。当时坊间传闻,除了发辫,受害者的衣物、写有名字的纸符等也可作为施法的工具。

这看似荒诞不经,却让无数人为之惊惧。

在清朝,发辫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满清贵族入住中原后,下令削发留辫。百姓头上的辫子,具有统治者宣传王朝正统的意识形态功能。剪辫妖术因此被看作是对满清王朝的挑衅,暗藏着挑起叛乱的政治阴谋。

在清代,发辫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图源:网络

山东巡抚富尼汉不敢怠慢,在所辖地区抓获了几个疑犯,他们都是从外地流窜到山东的乞丐。

经过审问,富尼汉“证据确凿”地确定了妖术团伙的存在。

据被捕的蔡、靳二乞丐“供诉”,他们都是被妖术党招纳入伙,且大都来自南方,几个已确定名字的“幕后主谋”,包括和尚通元、吴元与算命先生张四儒等。

这些主犯是否确有其人,富尼汉也没弄明白,就火急火燎地上报朝廷,企图抢先立功。由此,源自民间的妖术恐慌,终于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尽管乾隆认为“叫魂”流言甚为荒诞,但他相信,可能有人在恶意散布这些谣言。所以,他不仅要稳定民心,还要营造出朝廷会保护百姓免受鬼怪力量危害的氛围。

刺激妖术恐慌的谕旨

乾隆命大学士傅恒、刘统勋等人起草了上谕,下达到浙江、江苏与山东各省。这是关于这场妖术恐慌的第一份中央文件:

闻江浙一带有传言起建桥座,因而偷割发辫、衣襟等物……着传谕各该督抚饬属,密行体察,如果有此等请事,即行严拏重治其罪,否则将倡播之人查拏一二,严加惩治,以儆其余。

在发布第一道上谕后,乾隆又向各省发出了一份紧急诏谕,将山东审出的几个妖党首领名字分发到各省督抚手中,要求追捕几名主犯,并对妖党进行清剿。

皇帝说要擒拿妖党,那无论是否有真凭实据,各地官吏都得把这些妖人揪出来。

吊诡的是,在山东抓获了几名案犯后,作为叫魂起源地的浙江、江苏却迟迟没有消息。这引起了乾隆的不满,他将江浙官员痛批一顿,责备他们隐瞒实情,导致恐慌四起,竟然要等到山东官员上报朝廷才知晓。

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高晋,在回答乾隆对当地叫魂案的询问时,声称确实有听说过来自浙江的传言,但江苏本地并没有叫魂事件发生,谣传者也都得到惩处。

对此,乾隆极不满意:山东及全国各地陆续都有案情奏报,“江苏岂能独无其事”,你们不是在糊弄朕吗?

浙江巡抚永德奏称,初春时候确实有关于叫魂的谣言在浙江流传,但都是无知乡民以讹传讹。永德接着说,他已经在全省派出密探,没有查出山东案件供词中所说的妖党首领,只找到一个与“吴元”同音不同字的和尚,与叫魂案扯不上任何关系。

乾隆对此同样不以为然,说:“不意汝竟如此无用。”

总之,江浙地区官员按照从山东传来的情报,进行了卖力地追查,却没有发现所谓的主谋。乾隆却始终不信,以为江浙的官吏都在耍花招糊弄自己,于是,在朱批中写道:“汝二省殊堪痛恨!”

也难怪乾隆如此生气,因为,江浙一带确实是叫魂案的发源地。

乾隆皇帝画像。图源:网络

叫魂大恐慌的始发地

早在这年春季,浙江湖州德清县从隔壁县雇佣了一批石匠,重修东面城墙的水门与石桥,此即乾隆在上谕中所说的“起建桥座”之事。石匠吴东明和他的班子正在奋力赶工,一名叫沈士良的农民找上门来,请吴石匠帮个忙。

沈士良时年43岁,与他的两个侄子同住一院。这两个侄子是沈士良同父异母的长兄之子,似乎有暴力倾向,平时不仅对为人老实的叔叔百般折磨,还殴打虐待沈士良的老母亲。

沈士良忍无可忍,又找不到人控诉,只好求助于民间的神秘力量。

他听说,当地石匠会一种“叫魂”法术,只要将人名写在纸片上,贴在木桩顶部,再用大锤敲击,纸片上写的那个人就会受到诅咒。

沈士良掏出写有侄子姓名的纸片,问吴石匠:“你有什么法子帮我对付这两个可恨的侄子吗?”沈士良是文盲,这两个名字还是他从账册上一笔一划描下来的。

吴石匠当然不知道什么叫魂之法。他看着这个可怜兮兮的农民,自己先被吓坏了。按照《大清律例》,这类“妖术”被归属于十恶不赦之罪,罪行严重的甚至要杀头。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避免嫌疑,吴石匠急忙将此事报官。

于是,农民沈士良不仅没能找人惩罚侄子,还被德清县衙捉去打了二十五大板,才释放出狱。这属于犯罪未遂,可从轻发落。

然而,“叫魂”的传闻已经不胫而走。

清代外销画,描绘当时的石匠。图源:网络

妖术恐慌的蔓延与暴力应对

不久后,与“叫魂”有关的种种流言在浙江百姓的口耳相传中愈发玄乎,搞得人心惶惶,也引发了几起扰乱民间秩序的案件。

尽管这些案件大多是胡编乱造,但对妖术恐惧的种子却深深埋入民众心中,难以抹去。人们深信,有一伙精通“叫魂术”的邪魔外道,正潜伏在江南的水乡泽国之间。

四月份,与德清相距百里的萧山县,有四个云游四方的和尚在此相遇。其中两个和尚——超凡与正一,借住在当地的关帝庙,负责看守众人的行李;另外两名和尚——巨成与净心,则前往各村化缘。

巨成在街上碰到两个男孩。一个男孩见和尚化缘钵上刻着法号,感到好奇,就大声地读出来。在乡野之地难得遇到识字的小孩,巨成停下脚步,与之搭讪,说孩子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谋个一官半职,又随口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

这一句话,却给他和同伴带来无妄之灾。

两个和尚接着赶路,不一会儿,一对怒气冲冲的夫妇追了上来。他们是那个男孩的父母。他们责问和尚,为什么打听自家孩子的名字,是不是要“叫魂”?

巨成一脸诧异,说:“我不过是见小官人识字,多聊了几句话,怎么是叫魂呢?”

此时,愤怒的村民已经围了上来,他们听说过叫魂的传言,将眼前的和尚看做对孩子施法的术士。

不由分说,巨成就被捆绑起来,在百姓的叫骂声中押往萧山县衙门。其他三名和尚也被捕下狱。和尚们大呼冤枉,骚乱的人群却叫嚷着要将他们烧死、淹死。

叫魂恐慌流传开来后,很多地方被卷入暴力与动乱之中:一名来历不明的白姓铁匠,被德清县村民绑到树上,殴打至死;在经济繁荣的苏州城,几个外貌可疑的乞丐也被人认作偷剪人发辫的犯人,受到刑讯,其中一人病死在狱中;距离江浙千里之外的湖北汉阳,一大群人在街头观剧时抓住一个可疑的“妖人”,将他打死,并焚烧其尸体……

萧山湘湖雪景。图源:摄图网

闹剧草草收场

在民间的暴力狂欢发生后,叫魂案的“首席原告”乾隆皇帝却不得不承认,整个叫魂案可能是阴谋家编造出来的,其目的就是挑起百姓对朝廷的仇恨,煽动造反。

但作为帝国的最高权威,乾隆不会简单地收回成命。最终,恼羞成怒的乾隆把责任都算到行政官僚身上,包括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彰宝、安徽巡抚冯钤与山西巡抚苏尔德在内的多名地方高官受到惩罚,他们下属的一些州县官员也遭到革职。整个叫魂案事件的关键人物,山东巡抚富尼汉被贬为山西布政使。

如今看来,在这场闹剧中,促使莫须有的叫魂案步步升级的逻辑链条其实很清晰:至高无上的乾隆将压力施加给了官员;手中有权的官员通过刑讯逼供,将无权无势的流浪者当作替罪羊;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也可指称别人为叫魂犯,将妖党的帽子套在了怀疑对象身上……大半个中国由此陷入恐慌之中。

[清]徐扬:《京师生春诗意图》。图源:网络

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在《叫魂:1768年妖术大恐慌》一书中,抽丝剥茧讲述了叫魂案的产生与传播逻辑。

当一个帝国被谣言引发的恐慌情绪裹挟着往前走的时候,它的脆弱与敏感已经暴露无遗。这或许正是莫须有的叫魂案,值得警醒后来者的地方。

参考文献:

《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

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

[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三联书店,2012

[美]韩书瑞、罗友枝:《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陈兼、刘昶:《叫魂案和乾隆的“合法性焦虑”》,《读书》,2013年第4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