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求淦|春 游 孔 庙

 安福县南乡风物 2022-07-27 发布于广西

春 游 孔 庙    王求淦

   

      (图 录自井冈山报) 

  这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既饱含传统又充满活力的小城。小城面积不大,却座落在一块优美的风水宝地。西面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名曰“武功山”,山下是一条清碧的河流,便是泸水河。河水西来东去,恰好从城中通过。一座山、一条河,巍巍峨峨,绵绵延延。承载着古城千百年的文化记忆与历史变迁。

千年孔庙就座落于安福城南的孔庙历史文化街区,如今涅槃重生,山魂水韵,和谐辉映,俯瞰仰望,天地间洋溢着孔子的教育精神,再现千年孔庙的辉煌记忆。

行走在孔庙古街,就像漫步在轻柔奔放而优美的诗行里,内心的情感不息波澜。这里原本是老城区的核心位置。孔庙却因历史的原因,这座全省唯一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孔庙淹没在时光与城市的喧嚣中。被棚户区所“包裹”,“抬头是线,低头是沟,车不好进,人不好出”。多少名人学士为此发出呼吁,政府重下决心,改造提升孔庙历史文化街区项目。

理想与现实其实很近,仿若一觉醒来,城市背面的“疮疤”已抺平,“幽居”深巷的孔庙真颜展露,站在孔子广场上,孔庙主体建筑、万仞宫墙、集贤亭等尽收眼底。政府终于用守与创、治与兴精雕细琢出这一座四季常绿,百花争艳,名木汇聚,底蕴厚重,美丽精致,集古典大气、雅气、秀气于一起的历史文化街区。

新春和风细雨飘洒大地,独自一人漫步在休闲公园,穿过热闹的古街。两侧商铺林立,夹铺对峙,曲径幽深,迎接我的,是满街飘着,舞着、笑着的大红灯笼,都红衣红衫,宛如亲朋好友,也不管下不下雨,全都跑出来欢迎我了,向我祝贺新春。尽管雨水淋湿了我的外衣,心里却感觉亲切而温暖,十分感动了。

雨不紧不慢。打开一把伞,一路走过去,各种工艺店,书画店,特色美食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漫步在悠长而又热闹的古街,就像穿梭在京城巷道,寻觅的眼晴一路惊喜,古色的商铺,琉瓦红墙,飞檐反宇,丹楹刻角,错落有致,整个街区道路四通八达,俨然是一个福星高照的大福字。那红墙厚砖、窗棂格记,那画栋朱阁,古色古香,更像是一首沧桑古老的史诗。这里的一砖一瓦有历史,一物一景里是文化,这里的一切是安福人用行动写下对文化的敬意。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多少年来安福人对崇文重教的坚守却从未改变。“簸箕晒谷,教子读书”这是安福的文化名言,它已成为历代安福人的金科玉律,也成了千古不易的良风美俗。千年文脉延绵不断,孔庙早已成为安福的城市符号和文化“图腾”。走着看着,心也慢慢的醉了。

风带着雨,倾斜身子,钻到我的伞下,不经意风雨伴随我来到与孔子学堂仅一水之隔的五孔石桥,这里的景点处处有文化之魂贯穿于景区的山水亭榭、桥廊楼阁。据考证,石桥是明代安福籍状元彭时金榜题名返乡祭孔,途经此桥而得名状元桥。放下伞,我漫步在状元桥上,我仿佛看见历史上和近代的文人和风云人物,踩着云雾向我走来......他们都曾是演绎历史的人物,千秋功罪,留与青史,留与后代。雨轻轻的写在桥面,我想寻觅状元彭时、邹守益、王造时以及从这里走过的460名进士、1961名举人的脚印和身影。可只见他们拿着书反手搭在背后,侧首在遐想着什么,却又不忍心打搅她们难得的清静......

 不知何时忘记撑伞,雨水拂在脸上,有着湿润润的感觉。我突然醒悟:这些先辈们已用他们的一生拼搏奋斗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铸下了他们的永恒,同时永恒的还有他们留下的文风和文人风骨。

还有值得驻足观看的孔子学堂也座落于此,里面是原历代官学旧址,现为平都一小,更名为孔子学堂。学堂似乎传来琅琅书声,让我驻足静听。双脚踩在湿漉漉的青石扳上,就像从远古走来,这块土地特有的古扑和温情就通过青石扳传达给你,如见孔子面向民众讲学,提出道义原则,仁爱忠恕原则、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想,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国文化可大可久的依据。这些价值理想通过孔子自己践仁的生命与生活显示了出来,使他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士人知识分子的人格典型。真有一番春风化雨,情思古意。长长的人群,或驻足观景品读,或赏灯观花,或欢聚仿古长廊慢步谈笑,轻盈的脚步踏出对“执政为民”称赞的优美音符,朗朗的笑声里饱含着对“安福人用行动写下对文化敬意”的感激之情。一位大爷见我停步,紧随其后,只见他脸笑得像太阳花,竖起大拇指对着孔庙,嘴里喃喃地说:“政府改造的好啊!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能看到这变化,真幸福”。我也伸出大拇指和大爷合影留念。

  (图 录自井冈山报) 

      景随步移,一景一物,真真切切。来到棂星门,两门三柱,石质牌楼,石鼓底座,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后面是冬夏常青的柏树,凝然并着肩膀,威然挺立,数百年如一日,寒来暑往,风霜雨雪的深厚阅历,练就了荣辱不惊、不悲不喜、不嗔不怒的博大胸襟。每天昂首,很有诚意。雨滴趴在叶尖,沉甸甸地,如翡翠般晶莹发亮。顿时,我肃然起敬,让人感觉书香寓意深远,祭孔如同尊天。

从棂星门遗址两个石鼓中央穿行至道口,一块上圆下方长形石禁碑直面来客:“文武官员于此住轿下马”。这块明末遗存的碑文以强制性口吻,要求无论官位多高,文官必须下轿、武官必须下马,缓步而入。显示了孔子的尊严至高无上。

雨水帮我整理了衣服,恭敬地踏进棂星门。过泮桥来到大成门。大成门气势之雄伟,建造之精良,素为中外人士盛赞。10根硕大石柱高高耸立,石柱上的头拱托起粗大的梁架。中间两根镂空盘龙柱,一凤一龙驾云海飞腾而起,灵光闪耀,栩栩如生。每一片龙鳞,每一叶凤羽,都雕刻精致,深浅相宜,线条流畅,毫无瑕疵,体现了古代工匠精湛技艺。

在露台上仰视大成殿,可见一块漆木匾悬于横梁中央,匾文“生民未有”,据考为清代雍正皇帝御笔复制而成,意指自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出现像孔子这样贤德的人。

进入大成殿,殿内正中间矗立面目慈祥的孔子像。由于殿高避阳,加上陈设严谨,静簌无音,入堂之人无不感到庄严肃穆,面对孔子虔诚之心油然而生,向他致以三鞠躬。他的伟大思想已潜入每个东方人的心灵,溶涛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

行走孔庙这座圣殿,犹如翻阅着一部厚重久远的史册,红砖琉瓦,雕梁画柱里书写了千年的沧海桑田。每一砖每一瓦都像珍珠一样闪烁一段难忘的历史。来到这里像就走进历史岁月的深处,触摸历史的肌肤,呼吸文化的气息,领略安福先贤的高风亮节,感受安福文化的厚重底蕴。在这里你会沉浸在这典雅古老的文化气息中,不禁感慨为何孔庙古韵犹存,文风蔚然?那红墙石柱的斑斑字迹,字字珠玑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它最好地诠释了孔庙建设改造者的爱民情怀。

步出大成殿,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美丽的笑脸,照在在大成殿上金碧辉煌,大地一片灿烂。古老的孔庙总是让人看不完,让人遐想联翩,让人凝望沉思,让人回味无穷,感觉孔子记在心中,使人十分阳光,激励奋发。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关于地方乡土的美图美文或安福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好去处,可发送至我们,我们会不定期的在平台上推送与大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