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了那么多书,为啥还是感觉没啥作用?

 十二画说职场 2022-07-27 发布于山西

有很多人说,我读了那么多(年)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么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还得你自己想明白两件事:

第一,你希望读书给你带来什么?

第二,你用你的知识做过什么?

我记得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数据密集型应用系统设计」这本书,读书某种意义上,是对这个世界的拟合。读书的过程,仅仅只是录入数据,之后引发的思考,才是对这个世界的拟合过程。

录入数据,但是没有拟合——只读书,不思考。

录入脏数据——读的都是烂书。

拟合不足——思考没有深度。 

过度拟合——读成书呆子了。

如果你接收本回答的第一句话,那么推导出—— 你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观点都只是你的假设。

所以找出你的假设的置信区间 (边界)非常重要。

其实我的世界观很简单,认为所有东西就两点:节点和连接。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仍然感觉没有什么用?知乎上面好像有类似的问题。

你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增长见识,那确实没有什么用?

因为书上所有的事实,观点,方法论在你看来都是节点。

世界是物质的,而保证这个世界的多样性的却取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

例如,碳和钻石。你读完一本书,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节点按照你所舒服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结构。这样才能称为自组织行为。

“读书对于我来说,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就像是你吃一个桃子,桃子吃完了,桃核扔了。你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但第二年才发现,桃核破土而出,长出了新的桃树苗。

这种奇异的美妙,就像是相忘于江湖后,还有种相濡以沫的藕断丝连。

读书,就好比吃桃子。我们读完一个本就好像吃完一个桃子。吃一个桃子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感觉。要有,也是刚吃完的那一小会。就好比我们读完一本书,迫不及待地想写读后感一样。

可是啊,那个桃核,就是意外的惊喜了。吃完桃子的你,根本就没有把桃核放在眼里,它又不能吃,当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扔掉了。就像看完一本书,写完一篇读后感之后,你也会觉得,这本书,对于你的生活,作用不大,便弃之于脑海中的某一个角落。

后来,突然的某一天,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突然会发现。那一本书上的某一句话,或者是某一个想法,对那时候的你,有很大的启发。就好像你在吃完桃的第二年,发现门前的土里的桃核,竟然发出了嫩芽。那样的惊喜,一定很美妙吧!


那时候你就会发现,读过的书,原来是没有白读的。

为什么今天要聊读书呢?因为我在微信读书,得到,樊登读书还有知识星球看到了很多关于读书分享,评论区也看到了很多羡慕的,此刻你会发现这些人是羡慕读书的。

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林语堂说过: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曾国藩说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愿大家都成为热爱读书,热爱分享的人。


后记:
都看到这里了,点赞在看支持一下呗。
「有用」就分享给其他小伙伴看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