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有个很好的功能,叫“那年今日”,可以翻看过去五年的今天,自己发的“说说”和QQ好友发的“动态”和“说说”。闲暇时候,打开QQ空间,翻翻过去,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可以看看一年前、两年前......自己发的动态或者说说,看看当时自己的状态、思想、认识、趣事等等,对比现在的自己,是不是进步了?是不是成熟了?还是更幼稚了呢~ 昨天翻看“那年今日”的时候,发现说说上有我发的图片和文字截图,是一篇文章,怎么都想不起来当时写的状态,也记不起来文章发在了哪里。各个记载工具里都找不到,好奇怪,那就把图片文字用软件识别提取出来,完整记录在这里吧。 (写于2017.2.3,无题)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记忆里的冬天很长很长,寒冷的感觉刻骨铭心,上学的路上经常哆哆嗦嗦的,曾经用庄稼地里厚厚的土块做过手炉。人们见面总是发现对方在搓着手,跺着脚,聊天的时候,不时往手里哈哈热气。村子里的路上阴洼处总积着一些整个冬天都不曾化去的雪,树园子里早就没一丝绿色,干枯的树枝直愣愣地刺向天空,三三两两的麻雀有一搭没一搭地在上面跳跃几下,机警地注意着村子哪里会出现可以觅食的地方,这时候箩筐捕雀的成功率极高,村里小孩们的手上经常会看到烧熟的麻雀肉。 冬天的夜好长啊,开始的时候村子里没有电,何谈其他活动。家里大人们会在同村亲戚家串门,点着煤油灯,烤着火炉子,小孩子们会在炉子上烧土豆或蒜瓣吃。回到家里就早早上炕了,村子里兄弟姐妹一般都多,几个人挤在一个大炕上,聊天吹牛,也很有乐趣。那时候冬天的雪多风也多漫漫长夜,躺在热乎乎的炕上,外面只有呼呼的风声,把院子里的一些栏杆或小门拍的吱扭作响,村子那头不时传来几声狗吠,更增添了夜的寂静和神秘。这时候在书上看过的、爷爷奶奶、老人们故事里头的神神怪怪就冒上了心头,好可怕啊,不由得抱紧了家里的小猫,缩了缩脖子,慢慢就进入了梦乡。 (图片是甘肃会宁翟所焦家河村下洞社 大年初一“出行”)
正是这漫漫长冬,让人对春天非常期盼。最兴奋的莫过于大年初一了,小伙伴们穿上花花绿绿的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哎呦,那个美啊!全村人要到村子的南边去“出行”,拿上炮,赶上一些牲畜,在沙河(没有水,不是河,是千万年来雨水洪水冲下的满是石子的沟渠类的)里进行一种祭祀仪式类的活动。然后就回家,要对辛苦一年的牲畜家禽进行表彰,这时候我会把大人准备好的它们爱吃的平常吃不到的东西,端在簸箕里,挨圈去喂它们,驴呀马呀骡子等大牲口的头上还要贴一个小竖贴(相当于对联上的横批),红红火火的新一年就此拉开帷幕。正是从初一开始,天虽然还是很冷,可是人们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真的,那种感觉很奇妙。 都说现在的过年没年味,其实年味就是一种穷味吧。小时候物资匮乏,小孩子大人们都盼过年,过年有新衣服穿、有肉吃、有花花绿绿的糖果点心吃。先说穿吧,过年能穿上新衣服是小孩最大的盼望,平日里大人哥哥姐姐穿剩的衣服是小孩子的主要穿着,再差些的整天是补丁裤子衣服,过年了能穿到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套新衣服,嗨,那高兴劲儿,现在的小孩子无法体会。吃的方面吧,平时感觉就没吃饱过。过年从腊月初八就开心起来,感觉很快就到年了。最喜欢腊月里杀猪了,四邻八舍来帮忙,将养了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猪,宰了,用大大的锅给烫干净了猪尿泡洗净了可以当气球玩,哈哈,当然很多人家用来盛猪血。杀猪的当天可以吃到猪血面条,里面和了猪杂碎,热气腾腾一大锅,大家在冬日的暖阳下吃得稀里哗啦,别提有多开心了。过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就是准备过年了,家家户户尽力置办各种一年到头来才能吃到的好吃的,嘴馋的小孩子们,连二十三的灶馍馍都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如今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年味早已不是当年的年味,人们再也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年味,年味可能也要更新换代了吧,新的年味文化会慢慢形成。 今年过年没回老家,南京天气也不冷,一直穿的是秋裤加一件厚些的外裤,早已忘记棉裤和毛裤的感觉了,丝毫没有记忆中冬的概念,今天初七,阴阴的,还冒了一些小雨,心情有些低落,回忆吧,回忆是个好东西。(2017正月初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