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驴打沙包,七八十年代的游戏,你记得吗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奎子:小时候那些难忘的游戏

今天在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讲了很多老北京的故事,史铁生小时候的那些记忆。在城市里这么多年,看到很多小孩子的长大历程,看看周围孩子的生活状态,学习压力很大,休闲的时间尽是被电子产品占据了。很多个公园、休闲的地方,家长们美其名曰带他们去放风和玩,最后发现就是晒太阳、吃吃吃、看手机,社会的发展挤压掉了乡村的那种淳朴的社交和群体性活动,传统都在消失,最终有一天,过去的事情是不是都存在影像和书本里了?我不是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他们真实的感受。城市化的进程,人员的大幅度流动和重组,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土崩瓦解。社会成了这样,不是哪一个人的错,也许人类的发展就是这样。
尕舅昨天发来小口的照片,犹似一副水墨山水画,也像一副油画,更像蘸满了情怀的国画。小口的枣树一棵都没少,果树一棵都没少,梨树也一棵都没少,但是人越来越少了。时代发展的洪流啊,谁也挡不住,我只是觉得,有些悲伤。




      生于60、70、80年代的孩子,那时候有很多的游戏,我翻阅了资料,全国各地有那么多好玩的游戏,有比较通行的、也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我这里记载的只是我小时候在红光玩过的一些游戏。

01

骑驴 

骑驴,是我们冬天常玩的游戏,天气冷,这种游戏让人很暖和。参加的人分为两组,用石头打砂锅来分先后手。被骑的一方,找个人站在墙边,其余人弓下腰,头尾相接抱起来,头尽量往下,保护不要被踢着。另一方的人从远处冲过来,到近处跳起来骑上去,每个人都要骑上去,并保持20秒还是多少的不要掉下来,就赢了,接着骑。如果没骑上去或时间不够,跳的人就该当驴了,另一方骑驴。所以一般骑的一方都选弹跳好的人来进行第一骑,其他人依次。很多时候,最后一个人很吃亏,老是吊在驴屁股上,摇摇欲坠,好累。不过有时候,最后一个也是跳的最高的一个,经常都能跃到自己这一方的人上面。

02

斗鸡(我们叫叨仗) 

      斗鸡游戏也很常见,冬天常玩。游戏者也是分为两组,有单打独斗型和群英荟萃型,用单手或双手抱起右腿或左腿,单脚跳着和对方互顶,被顶翻在地或者松开了手腿掉下来,就算输了。这绝对是个考验体力和耐力的活,经常累得气喘吁吁,也要坚持。骑驴弹跳力好的人这个也占便宜,跳得高,顶得准,顶得狠,一般就赢了。眼看就输了的时候,有的小伙伴就采取溜,使劲溜走,你追累了,手松了,自然我就赢了。还有只能硬拼的时候,经常手会抓不住脚面或脚踝,那就只好拽住裤子,可怜的裤管经常会被撕破。有一回,我忘了是谁,裤管扯到了裤腰,扇着风就回去了,估计少不了他爸妈的一顿骂或揍。

03

着窝子(zhao guo zi),不知怎么写 

      玩这个游戏的几乎都是男孩子,三米开外画个圆圈,里面正中心放一分两分的硬币,参与者每个人放一份,然后在线的后面用工具把圈里的钱打出来,打出来的就是自己的了。这个工具很重要,一般都是铁做的,方块或圆形的,中间有个小圆洞,一般都是从家里仓库或铁匠家附近找来的。这个游戏主要看准头了,我们有一回玩,有个同学扔过去,把一窝七八个钱全部剜了出来。后来,技术不行的伙伴就想了各种办法增加难度,常见的就是挖坑了,原来的圆成了圆坑,难度自然就增大了,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来来去去回合多了,大家也爱玩了。

04

打四角板 

      四角板是用纸折的,有正反面之说,游戏很简单。一个人把四角板放在自己认为很难打翻的地方,用脚踩实了,另一个人用自己的四角板去往翻了打,打翻就是自己的了。如果没有打翻,就交替进行,直到一个人的四角板被打翻。那时候没什么杂志,杂志的封皮做四角板最合适了,那时候我们的作业本的纸软tia tia的,做的四角板不结实。有的同学就用课本来做四角板,经常会有学生因为这个被父母或哥哥姐姐揍。我记得前几年我试着打了几下,我去,感觉胳膊都被甩掉了!小时候怎么一点没感觉。小时候我对打四角板着了迷,每天装着好几个四角板和人打,最后你肯定想不到,我居然把全校打四角板同学的四角板全赢了回来,是全部!再没人和我打了!四角板在我家院子里,堆得跟小山似的,最后被我妈全部煨了炕。

05

打沙包 

      打沙包就简单了,游戏的人分为两组,被打的一方站在中间,另一方用沙包去打,打在身上任何部位,就算被打死了,但是沙包被接住的话,那就是得了一条命,相当于多了一次机会。记得有一次,有个伙伴很能接,接了很多了,对方直接泄气了,这个游戏就终止了。这是个对抗性很激烈的游戏,有好多小技巧在里面,玩的时候,中间的人左躲右闪,腾挪躲移,那一阵阵尘土飞扬,跟骑兵打仗似的。那段时间,我要是在家里静静的,那就是在缝沙包。沙包里一般装的是大麦,大麦便宜,喂牲口的,人不吃的。我的针线活就那时候学的,所以我儿子的校服不合适的地方,我会给他修一修,缝一缝。当然,可能我妈是裁缝,我见得多了,也愿意去学着干,只不过干的活没那么细致。

06

跳房子 

      这个游戏女娃娃玩得多,男孩子玩得少。玩的时候,只需要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一个粉笔头或者比较硬一点的能在地面上画出痕迹的东西,还有小瓦片或石块、砖块等。游戏开始前,先在地面上画出大小适中的方格状或飞机状等形状的房子,区分出方格和半圆之间的轮廓。四五个小朋友在一起,首先排定游戏顺序,游戏开始,先由第一人将布沙袋抛进第一格,用单脚跳跳进第一格,接着用单脚将布沙袋踢进第二格,然后用双脚跳进第二格,再将布沙袋双脚夹进第三格,接着用单脚跳进第三格,这样单脚、双脚地交替踢布沙袋,直到布沙袋踢出第六格,双脚跳出第六格,算一次成功,可得十分,然后再从第一格重新做起。若在某格失误,可在下一轮时,从失误格做起。几轮以后,以得分最多者为第一名,以此类推。

07

跳绳 

      这个游戏家喻户晓,不过在我们那里,没跳绳可以玩,我们都是找的那种绑车拉货的大绳来玩,都是集体项目,要力气大的人才能轮得起来,所以没有单人去跳绳的。农村都是硬的沙土地,跳绳很大很重,那轮起来,飞沙走石啊,地上的小石子胡乱飞舞,但大家乐此不疲。

08

甩泥炮 

      这个游戏夏天玩得多。一个孩子占领一个小小的地盘,把一坨泥巴捏成饼状,拍整齐,再捏成周围高约2厘米的圆形碗状,在里面靠“壁”处用手指轻轻划一个圈,抬起来,口朝下,用力甩到石板上,“啪”的一声,泥炮炸开了。其他伙伴拿备用泥巴把炸开的口子按照约定的厚度补好。谁的泥炮炸得好,口子大,得到的补泥就多。谁得到的补泥越多,谁的技术就越好,把人家的泥巴都赢过来,就胜利了。泥炮的形状更重要,不论是泥炮的“壁”还是底,厚薄要均匀。太薄了易烂边,太厚了那点压缩空气冲不开底部。“壁”不能高低起伏。最后在泥炮的底部划一个圈,造成这一圈相对薄一些,甩下去时,泥炮一般就会沿着这一圈炸开,只要力度与角度合理,底盖能完全沿着这一圈炸飞,别人被的泥巴最多,赢的可能性更大,这是最理想的泥炮。

09

滚铁环 

      铁环作为一种玩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铁皮构成的圆圈,一是推动铁环前进的长柄。铁环的制作很简单,只要用胶钳将铁皮或铜线弯曲成圈即可,大小仿如桶口。出于控制的必要,圆圈不可太大或太小,但尽可能做得圆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滚动。终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废弃的铁桶底部那个约一厘米宽的铁圈,将其拆下来便是十分理想的铁环。长柄可用一根一米来长的小棍子或竹鞭充当,顶端嵌着一个U形的铁钩子,或干脆用一条尖端拗弯成钩子的铁丝做柄,这样倒更省事。滚铁环的场地最好在平坦的路面,或坡度不大的草坡。如果是滚铁环的高手,即使是崎岖的山路或凹凸不平的村巷,亦行走自如。孩子们右手持着长柄,将其搭上铁环,手上的力量通过长柄的钩子传递到铁环上,促使铁环快速地滚动。孩子跟在铁环后头快速奔跑起来,只有这样,他才能跟上铁环。滚铁环我玩得很少,因为没有~

10

跑房子 

      这是个集体玩的大项目,玩的时候,我们会在打麦场上,画螺旋状的跑道,一圈一圈的,最里面是两个方框,用来放双脚的。伙伴们分为两组,一方跑,另一方用沙包打,打上就算死了,当然可以接住,接住沙包,你可以丢很远,让对方跑去捡,给自己一方赢得更多的时间跑完房子。跑的时候,从入口处跑入,一直沿着跑道跑,还要提防被对方的沙包打死,一直跑到中间,两只脚站到小方框,在小方框里是打不死的,在这里还可以用身体掩护队友,以防被打死,当然小方框里不能待久,因为每个人都要进去站一下,再反方向跑出来,从入口再出来,就算赢一个人。每个人都被打死了,就交换身份继续玩。

      其他还有很多游戏,比如打弹弓、跳皮筋、老鹰捉小鸡、骑马打仗、弹玻璃蛋、打陀螺、抓石子、踢毽子、跳山羊、翻绳绳......

      童年很多自制游戏,给了我们无穷的欢乐。这些游戏锻炼了身体,对身体的健壮、平衡、灵活等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培养了小孩子的合作、坚持、细心、互助等等的优秀品质,多希望现在的小孩也能玩玩。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