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学术之路-论文荒的日子里都在忙啥?

 奎林说 2022-07-27 发布于甘肃


奎子:核心期刊论文荒

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进行思考和创新,进而形成有见解的学术论文,是一个在高校的工作者应该考虑的事情。
在来南大之前,我在陆院图书馆工作,那时候是一个坚定的技术流派,看的所有的书都是技术流,硬件、软件、网络、编程的,其实我是半路出家,最弱的一项是编程,后来出现的ASP、PHP等还会一些。在那会认真系统地学过微软的各种课程、也学过思科的系列教程。在陆院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基于技术来结合图书馆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系统的研发和实施,那基本都是98、99年的事情了,评职称也不需要论文,看你的工作成果和所做系统的获奖成果,为此我还提前两年晋职晋衔了。那时候二十多岁,是人学习进步最快的时候,很感谢当年自己没像猪一样随遇而安。
后来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确实从认知上和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知道了要写学术论文这回事。要说读研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明白了人有思想的重要性。
在南大图书馆工作后,也开始看各种图书情报类的杂志和图书,看别人的工作和研究,有一段时间,只要新的期刊出现,都会去浏览,有新的专业图书出版,都会去看。当然,现在的图书馆早不是藏书楼了,她是应用新技术的前沿阵地之一。计算机类的书我也没落下,使劲去看,这类书我看两种:一种是技术操作手册技能类的,可以直接应用于图书馆里各种硬件和软件运行与保障;另一种就是创新应用类的了,从这些应用案例中找那些可以结合图书馆工作来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能力的。
我觉得我的读和写算不上真正的学术吧,所以我叫它伪学术。我的总结能力不行、理论功底不行、看问题大局观也不好,这也没办法,这要日积月累的,哪能一蹴而就。
前几年写了一些东西,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人走下坡路真快。这两年,真的没好好去写东西,高质量论文木有,书稿也半半拉拉扔在一边了。有时候也很着急,写东西,评职称需求之外,其实我也喜欢把做的东西写出来,权当做一种工作总结和思考,也是发发声吧。
还好这几年工作中除了日常那些维保工作之外,参与的都是一些有前瞻性的事情,突出的就是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图书馆智能盘点机器人了。相对来说,参与机器人的活多一些。在这个过程中馆里的领导大力主持和支持,让我们图书馆的这两项工作在全国图书馆中名列前茅。
盘点机器人及其周边产品,得感谢南京大学陈力军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陈老师团队在基于RFID的物联网行业卓有建树。他们的技术特别是软件算法促进了物联网在图书馆行业落地的步伐。
由于一线工作的经验,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今天查了下,被引用55次,还是挺开心的。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论文荒期间,也去写了些东西,只不过发出去被拒的,退修的(有个核心的退修,那就是重写啊,罢了罢了),离核心期刊的发表多少还有距离。我知道,我写东西是凑得快,但容易根基不稳,这也是很大的短板。慢慢磨练吧。后来这几篇文章被普刊录用,也是一种发声吧。
感谢陈老师团队刘佳老师及陈老师的硕士、博士学生的技术支持,感谢郭晓磊的帮助。还是要静下心来,向大牛们学习,历练自己,只为了自己有点思想。

      最后,忙了些啥?好像是瞎忙好多时间浪费了,向自己检讨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